第22章

关灯
都不是那么好赚,呵呵呵。

     我慢慢拿起盛着豆浆的粗搪瓷勺子。

    一勺豆浆举在我嘴巴前面,动荡不停。

    绿色的笨头笨脑的勺子上面,我的脸一定很傻。

    奸商们囤积粮食,造成粮食大恐慌,这在前一年就有。

    难道彼得也干这个?在人为的粮食大恐慌中,捞哄抬米价的油水? 我喝下豆浆同时对自己说:这是你死我活的年头,若想不死,他们或许就要置他人死活于不顾。

    他一家的命是从希特勒手里抢出来的,现在正要从日本鬼子手里再抢一次。

     豆浆里的糖精片放过头了。

     彼得告诉我,他是向菲利浦贷了第一笔款做粮食生意的。

    他工作的那家公司一个部门经理从中搭桥,给彼得提供了门路。

    从美国回来后,我去过菲利浦家。

    一进门就发现气氛不一样,下人们都静悄悄灰溜溜地在曲里拐弯的家具和摆设的夹缝里擦灰、打油,比以前更像影子。

    我坐在客厅里等待菲利浦的几分钟里,留声机一声不响,钢琴也一声不响。

    在这幢房子里,这两样东西从来不会一块儿沉默。

    果然,菲利浦一看见我眼睛就红了,世海不见了,不知去向。

    好好一个世海,某天傍晚出门去看美国对英国的拳击赛,走前还要他妈妈给他留一碗他爱吃的闽南式花生猪蹄汤,结果就没了这么个人了。

    菲利浦断定这个小鬼头不知怎么又惹了日本人,让日本人收拾掉了。

    日本人加上汪伪政府的特务,收拾起人来快当得不得了。

    温太太在如此打击下得了嗜哭症,晴天雨天都让她想到儿子从出生到十八岁的一个个细节,熟人生人面前,她头一句话总是“侬阿晓得阿拉世海……”眼泪就下来了。

     菲利浦自从失去世海,对聚财敛富无心无意,船运生意随它自己的惯性去运转。

    谁上门去求职,他都对总管说:弄桩事体给伊做做吧。

    总管若说:做啥呢?没空缺呀!他便说:随便做点啥,事体是人做出来的,多做就多出事体来了。

    一年之内,他公司雇了七八个犹太难民。

    有一个犹太人是化工天才,用垃圾提炼天然气,可以作燃料。

    所以菲利浦就开张了一个分公司,让犹太人去研究垃圾提炼。

    菲利浦把款项借贷出去也懒得问彼得做什么。

    彼得和他的协议是一个月之内还本加五分利。

    物价天天飚升,五分利息的贷款等于菲利浦在送礼。

     囤米是危险的事,日本当局和汪伪政府都会给这种商人判重刑,我不做任何道德评判地劝阻彼得。

    我父亲偶然托人带回的信中,谈到在内地的学生和教授已经谈不上什么营养和口味,现在只图饿不死。

    奸商和官僚,一个哄抬物价一个贪污腐败,轮到师生们,通常一天只吃得上一顿饭。

    我曾经当过代课教师的那个江湾的私立中学,教师们几次参加示威游行,要求严惩发国难财的粮贩子。

    那些教师都饿急了,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