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下马威(捉)
关灯
小
中
大
五月底的几天,谢星珩都没出门,琢磨着送礼的事。
徐诚生了个儿子,林庚直言要随礼,这东西得想想。
衣饰、金银、玩具,都适合送,关键是这小娃娃才丁点大,送去的东西,说白了,就是给大人的。
送给徐诚的,就交给江知与去筹办。
给林庚的东西,谢星珩左思右想,觉着还是实用一些。
他家孩子都要三岁了,这阶段孩子能用得上,且能制作出来的东西,都已经投入市场,童装跟玩具销量都不错。
林庚都能买得到。
谢星珩在孩子们还没出生时,就说过要给他们世上最酷炫的玩具。
当时他是想着弄个车车。
车子技术难点还好,他高中毕业玩过一阵骑行,研究改装时拆过,其他的都能将就,链条的难度最高。
工匠无法直出,需要手工打造。
丰州县没多余的工匠,京城的工匠他不敢找。
谢星珩想了想,另拿白纸,用炭笔起草,画拆分图,再细算尺寸,逐一比对过,再写“说明书”。
这东西不实用,暂时也没法量产。
弄几架出来,给孩子们玩玩算了。
让林庚找人弄去,给他也送几根链条来。
最少六根。
满足孩子不同年龄段的需求。
孩子长大,车子也得换大号的。
谢星珩私以为,在能骑马的年代,自行车的酷炫性不如骑马。
但胜在稀缺,别人都没有。
这东西写完,他又画了一些农具图解。
好的农具,必然会用到铁。
锋利度上去了,锄草都轻松。
但铁是管制品,这些农具就不适合大力推广,适合对军使用。
非战时,士兵们也得种地。
最后,他犹豫再三,把扎马钉的图解画上去。
林庚表现出来的态度,是皇帝不动他不动。
如果要打仗,那就是皇帝先动手。
扎马钉能拦骑兵,是防守用的东西,可以制作。
挡一时算一时,给百姓们逃命的时间。
这些搞定,谢星珩就拿上图纸们,去找江知与。
江知与在丰州县时,就在给孩子做礼物了。
徐诚绣工一般,小孩子都会惦记着给做个百家衣、百家被,江知与做的不算正统的百家衣、百家被,是从黄家挑了布料,再有新买的锦缎上的边角料,做的色块小衣裳、小被子。
正统一些的,穆彩凤会做。
不缺他去代劳。
再加一副长命锁项圈、一对手镯、一对脚镯。
另外给徐诚做几条发带和抹额,样式都比较花哨,需要配锦衣。
夫夫俩凑一块儿看看,只剩下书信了。
江知与跟徐诚有很多话要说,写写产后护理,说说养孩子的经验,讲讲糖厂的事,再有他们到京城的情况。
又跟徐诚说些私房话。
谢星珩没什么好说的,去拿针线、浆糊,带上小锤子,从书架上挑一阵,抽出一本游记拆了。
拆完,对比信纸、图纸大小,往里夹页,再又装订。
江知与在旁看着:“……” “这是什么传信方式?” 谢星珩仔细比对,让书册齐整。
他说:“新学来的。
” 他们经常自己做本子,装订技巧熟稔,纸也不用裁太多,很快就弄完了。
夫夫俩闲来无事,带着这本书,又拿了几本闲书,去顾老爷家接小宝贝们下学。
该说不说,顾家那种读书的气氛,确实不适合小宝贝待在里头。
他俩好动,自幼玩惯了,首次这么正经的学习,一两天过后,新鲜劲儿就褪去。
故事也不爱听了。
两个爹会给他们讲《西游记》,比课上那几个小故事好听。
但小宝贝有好胜心,他们看顾家的小孩子们都学习认真,以为这是好东西,他俩还没发现诀窍,体悟其中的快乐,说着不好玩,又较劲,愣是在顾家待下来了。
下学时他俩跑得最是快,再不走,他俩就要憋坏了。
出来以后,还要跟爹爹叽叽咕咕的告状,说今天也好没意思。
谢星珩跟江知与时常在书房待,从前在丰州县还好,他们忙起来,孩子们能去主院玩。
现在在京城,孩子们也在书房。
对小宝贝来说,大人小孩都爱待在书房里,书房一定是个好地方。
从顾家出来,他们说无聊。
回到家里,又要去书房蹭着待会儿,在里头躲猫猫,四处翻找——这是在顾家不敢做的行为。
今天回家晚一些,夫夫俩在顾老爷家留饭。
说小孩子习惯在这里,可以正式入学的事。
他们带来了束脩,叫宝宝们给顾老爷敬茶。
顾老爷这里好多小孩子在旁桌吃饭,谢星珩又使唤他们给师兄们行礼。
宝宝们听话照做,但抬头时,做了鬼脸,把顾家一群端方的小郎君都逗笑了。
谢星珩跟江知与:“……” 今天餐饭简单,都是些家常菜。
顾老爷问起谢星珩入职的事:“还没消息吗?” 谢星珩摇头:“再等等看,六月初一我再去吏部。
” 他做事有成算,又没开口求助,表现为难之处,顾老爷便不提帮忙的事。
饭后,谢星珩找了个机会,把那几本闲书交给顾慎行。
委托他带去翰林院,转交给霍叔玉。
顾慎行一本本看书名,看完以后跟谢星珩说:“你把你家里不要的烂书拿去送人?” 谢星珩笑嘻嘻的:“你懂什么?吃惯了饕餮盛宴,就要喂点垃圾。
你信我,像他那种家庭的人,偶尔就得看看这种书。
” 顾慎行:“……他什么家庭?他家里的藏书不一定有我家多,我就不爱看这种书。
” 谢星珩有给他准备书,是《西游记》的故事稿子。
跟原版不能比,他没背过。
大致情节有,能看个爽。
他让顾慎行看看。
《西游记》的风潮,在三月里就吹到了京城来。
有些商人专门买了戏折子,到各大戏园子里去卖。
京城有考试季的热闹,戏剧没能抢占风头。
在坊间走一走,好些说书先生也在说《西游记》。
顾慎行翻开看了两行就把书本合上,跟谢星珩说:“你说得对,像我们这种家庭的人,偶尔就要看看闲书。
” 谢星珩被他笑死了,这便告辞走人。
顾慎行的人品信得过,这几本烂书,他必不会看。
再有《西游记》分散注意力,他闲着无聊也不会翻。
顾慎行跟霍叔玉有合作搞教材,送闲书实属正常。
两人明天见面,指不定还要聊聊《西游记》。
参考一下故事结构,研究研究趣味性。
送完书,转眼到了六月初一。
六月初一,江知与日程定下,早上送孩子去上学,然后转道去跟苏冉汇合,两人在糖铺,研究第一届“小福星
徐诚生了个儿子,林庚直言要随礼,这东西得想想。
衣饰、金银、玩具,都适合送,关键是这小娃娃才丁点大,送去的东西,说白了,就是给大人的。
送给徐诚的,就交给江知与去筹办。
给林庚的东西,谢星珩左思右想,觉着还是实用一些。
他家孩子都要三岁了,这阶段孩子能用得上,且能制作出来的东西,都已经投入市场,童装跟玩具销量都不错。
林庚都能买得到。
谢星珩在孩子们还没出生时,就说过要给他们世上最酷炫的玩具。
当时他是想着弄个车车。
车子技术难点还好,他高中毕业玩过一阵骑行,研究改装时拆过,其他的都能将就,链条的难度最高。
工匠无法直出,需要手工打造。
丰州县没多余的工匠,京城的工匠他不敢找。
谢星珩想了想,另拿白纸,用炭笔起草,画拆分图,再细算尺寸,逐一比对过,再写“说明书”。
这东西不实用,暂时也没法量产。
弄几架出来,给孩子们玩玩算了。
让林庚找人弄去,给他也送几根链条来。
最少六根。
满足孩子不同年龄段的需求。
孩子长大,车子也得换大号的。
谢星珩私以为,在能骑马的年代,自行车的酷炫性不如骑马。
但胜在稀缺,别人都没有。
这东西写完,他又画了一些农具图解。
好的农具,必然会用到铁。
锋利度上去了,锄草都轻松。
但铁是管制品,这些农具就不适合大力推广,适合对军使用。
非战时,士兵们也得种地。
最后,他犹豫再三,把扎马钉的图解画上去。
林庚表现出来的态度,是皇帝不动他不动。
如果要打仗,那就是皇帝先动手。
扎马钉能拦骑兵,是防守用的东西,可以制作。
挡一时算一时,给百姓们逃命的时间。
这些搞定,谢星珩就拿上图纸们,去找江知与。
江知与在丰州县时,就在给孩子做礼物了。
徐诚绣工一般,小孩子都会惦记着给做个百家衣、百家被,江知与做的不算正统的百家衣、百家被,是从黄家挑了布料,再有新买的锦缎上的边角料,做的色块小衣裳、小被子。
正统一些的,穆彩凤会做。
不缺他去代劳。
再加一副长命锁项圈、一对手镯、一对脚镯。
另外给徐诚做几条发带和抹额,样式都比较花哨,需要配锦衣。
夫夫俩凑一块儿看看,只剩下书信了。
江知与跟徐诚有很多话要说,写写产后护理,说说养孩子的经验,讲讲糖厂的事,再有他们到京城的情况。
又跟徐诚说些私房话。
谢星珩没什么好说的,去拿针线、浆糊,带上小锤子,从书架上挑一阵,抽出一本游记拆了。
拆完,对比信纸、图纸大小,往里夹页,再又装订。
江知与在旁看着:“……” “这是什么传信方式?” 谢星珩仔细比对,让书册齐整。
他说:“新学来的。
” 他们经常自己做本子,装订技巧熟稔,纸也不用裁太多,很快就弄完了。
夫夫俩闲来无事,带着这本书,又拿了几本闲书,去顾老爷家接小宝贝们下学。
该说不说,顾家那种读书的气氛,确实不适合小宝贝待在里头。
他俩好动,自幼玩惯了,首次这么正经的学习,一两天过后,新鲜劲儿就褪去。
故事也不爱听了。
两个爹会给他们讲《西游记》,比课上那几个小故事好听。
但小宝贝有好胜心,他们看顾家的小孩子们都学习认真,以为这是好东西,他俩还没发现诀窍,体悟其中的快乐,说着不好玩,又较劲,愣是在顾家待下来了。
下学时他俩跑得最是快,再不走,他俩就要憋坏了。
出来以后,还要跟爹爹叽叽咕咕的告状,说今天也好没意思。
谢星珩跟江知与时常在书房待,从前在丰州县还好,他们忙起来,孩子们能去主院玩。
现在在京城,孩子们也在书房。
对小宝贝来说,大人小孩都爱待在书房里,书房一定是个好地方。
从顾家出来,他们说无聊。
回到家里,又要去书房蹭着待会儿,在里头躲猫猫,四处翻找——这是在顾家不敢做的行为。
今天回家晚一些,夫夫俩在顾老爷家留饭。
说小孩子习惯在这里,可以正式入学的事。
他们带来了束脩,叫宝宝们给顾老爷敬茶。
顾老爷这里好多小孩子在旁桌吃饭,谢星珩又使唤他们给师兄们行礼。
宝宝们听话照做,但抬头时,做了鬼脸,把顾家一群端方的小郎君都逗笑了。
谢星珩跟江知与:“……” 今天餐饭简单,都是些家常菜。
顾老爷问起谢星珩入职的事:“还没消息吗?” 谢星珩摇头:“再等等看,六月初一我再去吏部。
” 他做事有成算,又没开口求助,表现为难之处,顾老爷便不提帮忙的事。
饭后,谢星珩找了个机会,把那几本闲书交给顾慎行。
委托他带去翰林院,转交给霍叔玉。
顾慎行一本本看书名,看完以后跟谢星珩说:“你把你家里不要的烂书拿去送人?” 谢星珩笑嘻嘻的:“你懂什么?吃惯了饕餮盛宴,就要喂点垃圾。
你信我,像他那种家庭的人,偶尔就得看看这种书。
” 顾慎行:“……他什么家庭?他家里的藏书不一定有我家多,我就不爱看这种书。
” 谢星珩有给他准备书,是《西游记》的故事稿子。
跟原版不能比,他没背过。
大致情节有,能看个爽。
他让顾慎行看看。
《西游记》的风潮,在三月里就吹到了京城来。
有些商人专门买了戏折子,到各大戏园子里去卖。
京城有考试季的热闹,戏剧没能抢占风头。
在坊间走一走,好些说书先生也在说《西游记》。
顾慎行翻开看了两行就把书本合上,跟谢星珩说:“你说得对,像我们这种家庭的人,偶尔就要看看闲书。
” 谢星珩被他笑死了,这便告辞走人。
顾慎行的人品信得过,这几本烂书,他必不会看。
再有《西游记》分散注意力,他闲着无聊也不会翻。
顾慎行跟霍叔玉有合作搞教材,送闲书实属正常。
两人明天见面,指不定还要聊聊《西游记》。
参考一下故事结构,研究研究趣味性。
送完书,转眼到了六月初一。
六月初一,江知与日程定下,早上送孩子去上学,然后转道去跟苏冉汇合,两人在糖铺,研究第一届“小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