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小日常

关灯
沈钦言满意了。

     他教导谢星珩:“在哪里当差,就惦记着哪里的同僚们,别胳膊肘往外拐。

    ” 谢星珩立即顺杆儿爬。

     行啊。

     好啊。

     那就出题啊。

     反正都是进士上岸的学霸,在都察院任职的人思想更犀利,既然如此,那就别怪他薅羊毛了。

     “我家有个要科举的孩子,各位大人们看着办吧。

    ” 谢星珩明着挑拨:“翰林院的学士们出题不眨眼,速度又快又好,我们都察院的人能落下风吗?” 都察院的人:“……” 嘴里的脑花突然就不香了。

     但落下风也是不可能的。

     谢星珩薅羊毛上瘾,两头挑拨,拿回家的试题比谢川的书本都厚。

    看得他脑壳都要秃了。

     谢星珩使唤家里书童勤快点,照着功课本的样式,多抄录一些。

     家里识字的人,都叫来抄。

     像他这样厚脸皮的人不多,别家孩子都是固定拜师,家里人再教导教导。

    谢星珩直接全京城都是他家的名师,这样薅一圈,总有人会心存不满。

     但谁也不能贬低这些题目,这确实都是好东西。

     好东西要分享。

     谢川不懂:“那别人也进步了,我的考试不就更难了?” 谢星珩摸摸他的头。

     “不怕。

    你们学一样的四书五经,考出来的只有少数人。

    东西送出去,学不学,有几分用心,你们自己心里知道。

    你坦荡荡的,考出成绩,实至名归。

    ” 还会因为同期考生的质量提高,让他的名次含金量提升。

     若这点信心都没有,这题目刷也白刷。

     这个自信让谢川两眼放光,眼里尽是崇拜之色。

     “二叔,你真厉害。

    ” 谢星珩才不要小孩子夸夸:“好好学习,拿成绩回报我。

    ” 他这头忙着,家仆们实在抄录不过来,谢星珩还拿成品去找顾慎行。

     顾慎行有个书斋,家里书香门第,家仆们识字的人更多,让他帮帮忙。

     功课本抄好,一两年内不好拿出去售卖,出力的人太多,得先让他们得到好处,也就是他们家的孩子,先学了。

    再拿出去扬名。

     他们扬名,顾慎行的书斋挣点幸苦费。

     顾慎行发现他脑子真是灵活。

     趁着机会,顾慎行又拉他看《手工业技术大全》,让谢星珩再提点建议。

     看到这个书,谢星珩又想到江知与那天的欲言又止和长久的沉默。

     他几年都没有听见商务令的消息…… 谢星珩谨慎起见,暂时不提建议。

     “我肚子里的货都被你掏空了,等我补补,改天有东西再来找你。

    ” 顾慎行理解他,并拿脑花笑话他。

     谢星珩反应超快,立刻超大声的惊讶:“什么!你家顾思勉竟然连个脑花都吃不上吗?你怎么做爹的!孩子正是用脑子的时候,你都不给他补补吗!” 顾慎行:?? 周围好多人,他个社牛都感觉丢人了! 他狂挥手,赶谢星珩走。

     谢星珩头也不回,串门结束,回到都察院,第一步先表衷心:“我去翰林院捉壮丁了,找他们没好事,你们放心吧。

    ” 问是什么壮丁,谢星珩透露了一点功课本的事。

     “人人有份,人人有份,各位大人不要着急。

    ” 功课本的样式,谢星珩拿给他们看过,当时出题是照着样式来写,弄完直接装订。

     这东西好,方便直观,收录的题目也多。

    方便根据题目评分来查漏补缺,迅速找题重刷。

     这年头,谁家不培养几个书生?听着都乐呵呵的。

     沈钦言家没有培养的人,他就不要了。

     谢星珩看他这孤家寡人的样,真的很好奇。

     “师叔,你连个徒弟都不收吗?” 沈钦言回话冷冰冰:“徒弟太亲了。

    ” 清算时稍稍株连一点,全玩完。

     谢星珩就发现他这个人清醒得可怕,时刻记得自己不会有好下场,又能做好分内事,照常过日子。

    根本不会为未来焦虑。

     什么内耗情绪都没有,还能怼人。

     谢星珩转话题,跟沈钦言聊学问。

     他还没从沈钦言这里薅到过一根羊毛。

     一道题都不出。

     说多了,沈钦言还会骂他。

     真正的学问,从来不在书里。

     “这方面你差远了,我师兄也差远了。

    如果我恩师还在人世,今天见到我们,会说我师兄不如我。

    ” 谢星珩无言以对。

     看来当年被孟培德比下去,沈钦言是真的意难平。

    一辈子都到头了,每每说起来,胜负欲都这么强。

     谢星珩想着,这样有胜负欲,学问里不都是杂质? 沈钦言回以一个“夏虫不可语冰”的眼神,不跟他聊了。

     不聊算了。

     谢星珩摸鱼到下班,去接孩子放学。

     国子监就在京城,但京中子弟住宿多,走读少。

     像谢川这种上下学都有家长来接送的,更是只此一个。

     谢星珩甚至不是他亲爹。

     不都说做官的人很忙吗?怎么谢星珩就天天有空接孩子? 这是很多国子监学生们的疑惑,也是他们对谢川的微妙敌意的来源。

     这个养鸡娃,有他们得不到的疼爱。

     夏季来临,他们一家都不再坐轿子、马车,都是骑自行车。

     百姓们看了几年,还是羡慕。

     这车子也太方便了,又敞亮,能吹风,能在街上走,速度也快。

     可惜,现在好多贵人想买,都没有地方买。

    他们更是不用想。

     另一边,江知与也骑车接孩子们下学。

     一家五口前后脚进家门。

    家仆们准备好了水、帕子,给他们洗脸洗手。

     桌上照着谢星珩的安排,熬煮好了绿豆沙,下午冰镇过,成了绿豆沙冰。

     饭前喝一口,消暑解渴,口齿生津,胃口都好了。

     江知与跟谢星珩说:“表哥应该快来了,他带着宋游一块儿,我让人收拾两间屋子出来,就让他们住家里,不在仓库那边住。

    ” 谢星珩没意见。

     “表哥真是舍得,愣是带着儿子吃了几年的苦头,换我我是干不来。

    ” 所以宋游成才了。

     岚哥儿很热情的跟谢星珩说:“爹,我能吃苦,你要舍得我!” 这个甜样,谢星珩哪能舍得他? 他看向庭哥儿。

     江庭看样子很不想吃苦,但被父亲的视线望着,又有哥哥领头,他只好勉为其难道:“爹,我只能吃一点点苦,你要仔细点。

    ” 谢星珩:“……” 逆子。

     给你吃苦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