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回家啦

关灯
立新九年,十一月初四,谢星珩携夫带子,抵达丰州县。

     时隔七年,再回来这座县城,他心中万分感慨。

     车马从南城门进,沿路往东边,回江府。

     十一月的县城,很有朝气。

     正是农闲时节,气温已降,可街上人影憧憧,很是热闹。

     商铺门口的伙计、小摊后的老板,都十分卖力的叫喊。

     所喊之话,都让谢星珩失笑。

     “谢大人吃过的饼子!” “谢大人买过的席子!” “谢大人用过的笔墨!” …… 还有谢大人给夫郎、给孩子买过的同款,甚至谢大人强推的一二三事物。

     广告做到这份上,不给他一点代言费,实在说不过去。

     几个孩子听着惊讶连连,目光跟着叫卖声转移,两个眼睛都看不过来。

     他们问谢星珩:“这是真的吗?” 谢星珩让他们猜。

     家中小孩都有点零花钱,进了城,就等于回了家,他们乐意在街上买点东西,都随他们去。

     他们买东西时,问一句是不是真的,街上过路的人都要笑:“当然是假的了,谢大人还用亲自上街买东西啊?” 谢星珩侧目看向江知与,对此很疑惑:“我没有上街买过东西吗?” 假的吧。

     他真的上街买过饼子。

     他好爱吃肉夹馍。

     路人说这是假的,沿路的伙计和摊贩们都不服气,纷纷说起谢大人当年刚进丰州县时,什么都是亲力亲为,怎么可能没买过东西? 小孩子里,只有谢川知道当年的苦处,岚哥儿跟庭哥儿都睁大眼睛,听人说当年事。

     能如此言说的人,都有些年纪了。

     算算日子,谢星珩穿越已有十二年,和丰州县的羁绊也有十二年。

     物是人非,县里很多老人逝去,换来青壮年接班。

     有人是当年亲闻过,有人则是从父辈、从街坊的嘴里听说过。

     谢星珩跟江知与下马,让何义回带人先回府上通报一声,他们过会儿回家。

     夫夫俩在路边,隔着几步看家中小辈被百姓们围着,听或是夸张,或是真实的往事。

    才发现他们已经走了很远的路。

     谢星珩跟江知与的长相很有辨识度,两人样貌出挑,江知与早年有丰州县第一美人的称号,谢星珩在县里又被称为“俏赘婿”,夫夫俩站一块儿极为惹眼。

     有些百姓越看他们越是眼熟,试探着问一句,发现是他们回乡了,都欣喜大喊:“谢大人回来了!谢大人一家回来了!” 当地出来一个厉害官员,惠及家族,惠及当地百姓。

    他推行的东西,当地县官不会轻易妄动。

     他不倒台,丰州县会一直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不论县城百姓还是乡镇百姓,多年奋斗之下,他们早已不用江家来“扶贫”。

     他们真正过上了可以吃饱穿暖的日子,积攒起了家资。

     他们很感谢江家,也很感谢谢星珩。

     百姓们夹路相迎,一路送他们回家。

     早年谢星珩打出口号,百姓们是他的衣食父母。

    如今他是百姓们的父母官。

     沿路走来,少有百姓怕他。

     他们听说过,谢大人在户部主理商务令的推行。

     何为商务令? 就是让别的县城,跟丰州县一样发展起来。

     让别处的百姓,也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

     谢星珩初心不改,他们当然不怕。

     像一场巨型的亲子关系。

     他们在谢星珩微末之时愿意信任、帮扶,谢星珩成长起来,回以供养。

     越往东走,路途越是拥挤,但不论夹路的百姓如何增加,街道中心,一直都留着能过人的路,让他们一家人能继续朝着家的方向前行。

     谢星珩性格未变,连江知与都外向了,他们走在路上,还能跟百姓们说说话。

     都是些家常话,吃了没,吃了什么。

     百姓们答话朴实,有些还气恼自家今天吃的菜不好,让他们看笑话。

     多数家里都沾了荤腥,要么是蛋配菜,要么是肉配菜,少数人家更是喝了汤。

     百姓们轻易不会过奢侈日子,他们祖祖辈辈苦过来的,如今好过了,也习惯攒钱,只是手头松泛些。

    能每天沾荤腥,是他们从前不敢想的好日子。

     喝汤更不是农闲时节能做出来的事,这是真真富裕了。

     走着说着,路上的熟面孔越来越多。

     一些合伙商、家中伙计都先沿街冒头,再是家里来迎的人。

     管家来喜带着四个家仆来接。

     他们行礼已经先跟着马车回府,现在手上有的,都是沿路百姓们塞的吃喝。

     都是些小玩意儿,盛情难却,每个人都抱了满怀。

     来喜他们五个过来,还说帮着拿点,结果百姓们看他们是一家的,又给他们怀里塞满了。

     满载而归的走到家门口,谢星珩停步张望。

     他是官身,府门再不用受限于商户体量,可以光明正大的扩充,做个体面门户。

     进士门楼当街耸立,侧面的大石头上刻写给谢星珩的赋文。

     往后才是江府的大门。

     江承海跟宋明晖是长辈,不好出街迎孩子,就在大门口远远等着。

     在他们身侧,宋威、谢根、江致微三家人都在这里。

     他们返乡的消息前几天就传回来了,家里做好了准备,没在县里宣扬。

     没成想,在回来当天,还是热闹成这样。

     江承海说江府宴客,“今天劳烦父老乡亲相送,明天府上摆流水席,届时请大家来捧个人场!” 今天没空招待,也请多多担待。

     府中家宴摆了五桌,给他们接风洗尘。

     谢星珩跟江知辈分最小,夫夫俩领着孩子们,先拜两个爹,再拜舅爷,然后平辈行礼,见过堂哥、大哥、表哥们。

     他们再坐上椅子,等各家小辈给他们磕头见礼。

     自家家宴,没那么多讲究,小辈没分桌,爱跟谁一块儿坐,就跟谁一块儿坐。

     大人桌上,四处穿插着放小凳子。

    有些小孩还趁人不备,偷喝一杯酒,呛得眼泪横流,惹得满桌笑声不断。

     家宴是接风洗尘,宴后散席,各家都不久留,让人好好歇歇,改日再会。

     听风轩收拾出来了,格局未改。

     家里另外修建了两间小院,给两个孩子住。

    但孩子们今晚在主院睡。

     一夜无话,次日流水席开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