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回家啦

关灯
,输定了。

    ” 两个小宝很不服气。

     岚哥儿学武认真,小有成绩。

     庭哥儿虽不认真,但自认学了很久,不是小趴菜。

     所以他俩都气鼓鼓的,非得让谢星珩看好了。

     看就看,这又不掉块肉。

     江知与还跟他俩说:“到时还有冰雕、堆雪人,可以滑雪、滑冰。

    ” 京城更冷,冬季更适合玩这个,不过他们只在农庄里小范围滑雪,没去湖上滑冰,怕出意外。

     那个地方,不可控因素太多了。

     聊聊冬季活动,饭也吃完了。

     一家人继续在屋里烤火闲谈。

     两个爹先确认他们什么时候上任,听说能在家里过年,脸上都露出笑意。

     宋明晖说:“山上的温泉馆去年修缮过,你们这些年累着了,抽空过去住几天,孩子留家里,我们照看着。

    ” 泡温泉啊……好诱人。

     夫夫俩对视一眼,欣然应下。

     次日,家里还是睡到日上三竿。

     谢星珩跟江知与又去两位兄长家拜访。

     谢根跟陈冬在县里有宅院,养殖场发展到今天,他们终于学会如何做老板,可以把事情交给场里的人去做,夫夫俩只需要不定期巡厂,有空过去看看,无需事事亲力亲为,家业有了,连陪孩子的时间都没有。

     两个小豆比两个小宝大一岁,今年十岁了,是大孩子。

    如今都在朱夫子那里上学。

     谢根跟陈冬识些字,学问着实不好,孩子们的功课,就麻烦宋明晖帮忙检查。

     家里藏书慢慢丰富了起来,多数是江家送来的,少数是谢星珩在京城寄来的,再有一部分是谢川两次回丰州县带来的手抄本。

     其中功课本就有整整一箱子。

     今天碰面,谢根跟陈冬都泪眼婆娑,感动到说不出话。

     功课本的数目,足以见谢川学习上的认真勤奋。

    但谢星珩为此付出的人情精力,只会比孩子们看见的更多。

     谢星珩今天过来,也要跟他们说一件事。

     “我们家根基太浅,我不在京城以后,谢川就留在县里读书,早年我恩师给我留了很多带笔记的书本,我那几年学习的心得也都有记录在册,他底子好,等取中举人,我会再给他找师父教。

    国子监暂时不去了。

    ” 虽有熟人,但放一个半大孩子在京城,谢星珩始终不放心。

     谢根跟陈冬都应好,留他们在家吃午饭。

     从谢家出来,夫夫俩再转道去堂哥家。

     堂哥一家也是今年回来的,带着卫家三口一起,于今年中秋节前抵达。

     宅院还是从前的,江承海一直留着。

     卫家三口要另外安置,弟弟妹妹都是嫁娶的年纪,卫父可以留在家中供养,但他要给孩子们一个可以回来的娘家,他往后跟着老三卫民过。

     才到丰州县不久,委托媒人说亲的同时,也在找宅院。

     □□忙了,就在附近,两家以后有个照应。

     今天过来,卫家三口也在这边吃饭,两张方桌拼一起,摆了一大桌。

     守孝期结束,江致微递折子到吏部,暂时没得到任命,回信是让他等。

     津口县有新的官员上任,他这头没着落,又跟林庚谈过,便决定先回家。

     日子往前过,江承海跟宋明晖眼看也老了。

    他不能一直留在外头。

     谢星珩说:“这几年不太平,各地办实事的官员,也难以明哲保身,避一避也是好的。

    ” 江致微的前程卡在了这里。

     他从前当过官,后来是守孝停职。

    之前想往上考,提升一下资历,是用了他原有的政绩和未来南地的发展方向,上奏请示,得了许可。

     如今孝期已过,职务未复。

    朝廷没有说法,他再科举也难。

    这事着实令人发愁。

     谢星珩皱眉,确实难办。

     但如果是林庚当皇帝,这就不是问题了。

     退一步说,林庚当不了皇帝,等他回京城,又能运作一番,也不是问题。

    只是这两年不是好时机。

     他倒杯酒,跟江致微碰杯:“车到山前必有路。

    堂哥不必着急,你是有才之人,也愿意为百姓做事。

    大启江山正需要你这种人来守,埋没一时,埋没不了一世。

    ” 前几年常家儿郎就常常外出兵演,练兵做什么?自然是打仗。

     到谢星珩贬官,那些人也该捞够银两,边打仗,边继续捞。

     因着这事,这头吃过晚饭,谢星珩还跟江致微去书房密谈了。

     皇帝能放他到二月再上任,说明这几个月里,昌和府不会起战事。

     但往后若有战事,家中老小,都要让江致微多多看顾。

     也就是这段时间,江致微须得跟卫所的几个千户打好关系,往后不说调人调兵,至少能有个安身之所,容人之处。

     昌和府是广平王的地盘,这里定是皇帝重点放眼线的地方,说不准哪些人会临时叛变,多一层保障也是好的。

     另外,江致微是江家人,这点毋庸置疑。

    他都回来了,为长辈分忧是必须的。

     所以农庄那边,也能让他接手。

    以“纪律性”为由,做民兵培训。

     这要分批次,少量多次,尽量让壮劳力们,有自保之力。

     这个皇帝太疯,谢星珩很难不怀疑,万一起战乱,皇帝还会派人杀他家人,然后往林庚头上扣锅,以此挑拨。

     为着“刀剑无眼”,家里必得做好准备。

     江致微被他一番话砸得脑壳发胀:“什么?” 什么打仗?什么战乱? 他知道津口县的皮料最后都运去做了皮甲,这是保密的。

     南地距离边城很近,皮甲送到那里,很正常。

     江致微也没受到林庚的拉拢,就是正常办差,他都没有想到大启朝会内乱。

     他理所应当的以为,那是加强边防的物资。

     他看谢星珩的眼睛都瞪大了,这些年,性情再是沉淀,面临这般家国大事,他都保持不了平静。

     “你、你……你胆子也太大了!” 谢星珩听笑了:“堂哥,不是我胆大,我也是夹缝生存,为着一家平安,不得已而为之。

    ” 江致微闭目沉思,将这些年所知的信息、局势在脑子里过了几遍,明白谢星珩所言不假。

     他长叹一口气。

     “放心吧,家里有我。

    ” 他是经历过兵变的人,他能在兵变里存活,受夏元仪重视,成为三房的主心骨,把这件事交给他,谢星珩再放心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