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1

关灯
上一期的主角李清照有些期待又有些疑惑:“又是一位女子么?班昭?蔡琰?还是上官婉儿?” 她将自己比较认可的几位前代才女的名字列出来,认真思考到底谁的可能性比较大。

     武则天同样颇感兴趣:“若论诗文,该是婉儿了吧!” 对自己亲手挑选的女官、诗人上官仪的孙女,武皇陛下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千古第一既然已经有了,那拿个第二应该不过分吧? “陛下爱重了。

    ”上官婉儿福了福身子,谨慎道:“婉儿自知眼界有限,诗文之中,世事堪为血肉。

    依婉儿看,或是文姬蔡琰也未可知。

    ” 蔡文姬蔡琰,是东汉蔡邕之女,曾被虏至匈奴,后为曹操所赎归,作有《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颇有乱离之音,在质上似更能说道。

     武则天由衷地赞叹上官婉儿的敏锐,却仍是笑道:“话虽如此,婉儿的太平奏议亦有过人之处。

    ” 武皇陛下此时似乎格外护犊子,好胜之心一下子被点燃了。

     不止她们,其他颇有才名的女子也在心里互相猜测着。

    托楚棠对女性境遇的同情和女性身份的强调,她们比之从前,确实燃起了不少希望。

    更何况还有李清照这样活生生的例子在前面,一时之间,几乎所有女子都紧张地望向水镜。

     倒是不少文人在心里犯嘀咕,他们虽然平日里会赞女子之才,但多数是将之视为风流佐酒的韵事,可当真看到有女子出现在诗文史中,甚至隐隐凌驾于他们之上,感觉还是……挺微妙的。

     有人酸溜溜地喝了一口酒:“我倒要看看比不比得上李清照。

    ” 【首先,请大家一起看两段视频。

    】 话音刚落,水镜动了起来。

    众人对此已经很熟悉了,纷纷仰着脖子兴致勃勃地去看。

     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影像里的女子并不是他们猜测的任何一个,甚至不属于他们任何一个时代。

     只见一个圆形大厅里,里三层外三层坐满了人,那些人穿着类似的服装,男女都有,黑沉沉一片。

     看清其中景象的人骚动起来:“那些是……妖怪?” “神迹里面应该不会有妖怪吧!”另一个庄稼汉矢口否认:“不过他们长得好生奇怪,金发碧眼的。

    ” “娘,我怕。

    ” 有小孩儿干脆躲进了母亲的怀里,用一只手捂住眼睛,却又忍不住从指缝里偷偷看。

     唐以后的不少人对此倒不是很陌生,皇宫里,李世民看着水镜里的影像若有所思:“这么些外邦人聚在一起,莫非此次讲的是外邦女子?” 外邦诗文也可以成为本国教材吗?后世的涉猎可真广啊! 正狐疑着,只听长孙皇后叫道:“二哥,你看上面。

    ” 李世民循声而望,只见画面中一个暗紫色着装的女子脚步从容地从台侧走向中央,向正中的白发男子点头示意,随后从他手中接过一个红色的本子和暗红色的盒子,二人低声交谈,握手示意。

     李世民敏锐地判断出这应该是后世的一种礼仪,而那个紫衣女子应该就是本次内容的主角了。

     黑眼睛,黄皮肤,是自己人无误了。

    在一群金发碧眼里看到同族,即使是千年之后也让他们感到油然而生的亲切。

     画面戛然而止,接着,下一个视频播放了。

     同样是刚刚那位女子,却是换了一套藕荷色的衣裳,面相比先前老了些,但在朱红的背景里一衬,倒是格外显气色。

    在她身边是一个黑衣的年轻女子正搀扶着她。

     刘彻摸摸下巴,感觉似曾相识:“朕怎么觉着这场景有点眼熟啊。

    ” 随着女子的脚步,画面推进到正中央。

     “是他!” 刘彻微惊,忍不住站了起来。

     秦朝。

     嬴政也认出来了:“这不是给袁老授勋的那个人么?” 他记忆极佳,不仅记得画面中的人,还记下了楚棠说的陌生名词。

     “袁老育得良种,拯救万民,这女子难道也做出了不逊于袁老的功绩,才使得他们的皇帝授勋褒扬?” 嬴政的神色认真起来,他是个注重实用的人,诗文精妙固然可赏,但如袁老那样的切实之用同样令人眼红。

     【大家对视频里的场景应该不陌生。

    】 楚棠的声音传了出来。

     【第一个视频是2015年屠呦呦女士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现场实录。

    屠呦呦女士因成功发现青蒿素,创新疟疾疗法,为全人类生命健康作出巨大贡献而被授予诺贝尔奖,她也成为了中国本土第一个获得诺奖科学奖的科学家。

    】 【第二个视频是2019年,屠女士和袁老一起荣获共和国勋章,表彰她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的杰出功勋。

    】 刚刚还踌躇满志的历朝才女顿觉有几分泄气,这期不是诗文啊! 不过她们很快便收拾好心情,自己不能出现在水镜上面,但讲的总归是女性,也是她们的荣耀。

    是以她们仍然很快收拾好心情,静待下文。

     和这些女子不同,其他医者就是纯然惊喜了。

     东晋。

     丹阳郡的一个小馆里,葛洪的头骤然抬起:“青蒿素?疟疾!这是位医者!” 唐朝。

     太白山。

     鹤发童颜的老者怔愣片刻,随即弯眉笑了起来:“是位女医者啊!” 他在水镜里听遍诗人文士,倒是不曾想到竟会有医者的一席之地。

    他不自觉坐直了身子,炯炯有神的双目认真盯着半空中的画面,充满期待。

     明朝。

     李时珍的心蓦然一紧:“中医药事业,全人类……” 他沉吟着这几句话,忍不住颤抖起来,脸上充满了惊喜与难以置信: “医者,也可以受到帝王如此高的褒奖?!” 不怪他如此失态,自古以来,儒道都颇受当局重视,诗人文人、经学博士才是令人敬仰的存在,因为他们传的是经、是道,医者,数术而已。

     不说别的,大明的医者又有多荣耀呢?可是这屠呦呦却能得帝王授勋,又登上教材供天下学子学习。

    更重要的是,她还是一位女性。

     另一边。

     西汉的义妁、东晋的鲍姑、北宋的张小娘子、明朝的谈允贤等女医纷纷抬起了头,或惊或羡的看向水镜中的同道者。

     唐朝。

     皇宫里,李世民眉心微皱:“诺奖?诺贝尔?这是一个外邦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