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阿房宫赋4

关灯
同时还有一些杂技艺人参与表演,这也就是百戏,那时的娱乐活动还是蛮丰富的嘛~ 不知道记载保不保真,但六国宫人作为俘虏,确实可以算作胜利者的勋章。

    杜牧的描写则是在前人的记述和加工上进一步地进行了想象和加工,所以从“妃嫔媵嫱”到“又不见者,三十六年”这里,主要写的是阿房宫中的美女之众……】 楚棠开始作内容分析,水镜下的众人议论纷纷。

     秦朝。

     嬴政刚刚缓和了几分的脸色重又绷紧,握着剑柄的手不由得又重了重。

    主陵,陪葬坑,后人不会……还将他的遗体掘出开了吧?! 想到这里,嬴政的心头迅速一凛。

     哼!他黑着脸。

    看来还是机关设得太少了! 汉朝。

     刘彻继续看戏:“秦墓里还有百戏团?始皇会享受!朕也挺需要一些歌舞百戏来解闷的,茂陵那边是不是也得塑一批陶俑?” 啊这…… 桑弘羊忍了忍还是没忍住,小声道:“万一放进去了落得始皇陵那样的下场,不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吗?” 刘彻不高兴:“他们还要盗朕的墓不成?!” 小霍去病天真无邪:“楚姑娘不是说已经去茂陵看过了吗?” 还给自己送了什么……麦丽素? 总算想起来了的刘彻:…… 他又气又怒,百思不得其解:“后世也是礼义昌明之邦,怎么净喜欢干这些……干这些盗墓的勾当?!” 还有没有一点对祖宗的敬畏之心了?! 猪猪陛下很生气,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茂陵要怎样才能防住“盗墓贼”。

     三国。

     曹操摸了摸下巴饶有兴趣:“后世王朝的皇帝,看来也是个我辈中人嘛!” 唐朝。

     李世民将水镜里的文段仔细读了一番,也不由得赞叹道:“妆镜如明星,晓鬟似绿云,脂水腻于渭流,焚椒兰而横烟雾,以此外物而写美女之众、花费之多,杜牧之想象当真令人惊叹。

    ” 作为后世王朝,李世民当然知道阿房宫并未建成,杜牧之一切描写,实为虚构,但这并不妨碍这些文字具有高超的感染力。

     其他臣子闻言也不住点头,这一段确实描写得好。

     一旁的魏征面色有些凝重,他于文章品评一道颇有造诣,阿房宫既未成,杜牧又不吝笔墨铺排这样一篇精美赋文,以见纷奢之害、爱人之要,难道仅仅是为了分析秦亡之音吗? 想到杜牧所处的时段,又想到文末的“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等句,魏征的心不由得沉了沉,他总感觉,这篇文章不是那么简单。

     中唐。

     韩愈同样赞不绝口:“日前读杨敬之《华山赋》,有‘见若咫尺,田千亩矣;见若环堵,城千雉矣’等句,文法颇妙;此赋自‘明星荧荧’起,句法与之颇类,倒是愈见精巧朗畅了。

    ” 他将先前抄录好的《华山赋》拿出来,又将刚刚抄录的《阿房宫赋》也拿在手上,一左一右地对比,越读心里越喜欢。

    他反对的可不尽是骈俪辞章,不过是那些言之无物、无病呻吟的东西罢了! 【从六国掠来的不止有美人,更有其他珍奇异宝。

    于是美人之众,自然过渡到了珍宝之多——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收藏”“经营”“精英”其实都是一个意思,换不同的说法使句子富于变化。

     但这些珍宝都被视作破锅烂铁、土块石子,随意的丢弃,秦人看到了,也不觉得可惜。

    这里的秦人据文意更多应该是指秦始皇和秦国的贵族,从这一句开始,杜牧逐渐明确表露出自己的态度了。

    】 这一段的描写极具视觉艺术感,直观性强,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楚棠直接找了许多图片,歌舞图、梳妆图、焚香图应有尽有,网络时代嘛,最不缺的就是影视素材。

     最后几句则直接放上了宝鼎→铁锅、美玉→石头、黄金→土块、珍珠→石子的对比图,虽然有些图,但对照强烈经由水镜的加持竟显出了几分触目惊心之感。

     六国贵族一见变红了眼,胸中沸腾目眦欲裂:“这般糟蹋我大魏之珍宝,简直可恶!可恨!” “骄奢淫逸,亡国之君!” 乡野之间的百姓怔怔不能言,好久才颤着唇说了一句:“造孽啊……” 那些王公贵族过的是什么日子,他们黎民黔首过的又是什么日子? 咸阳宫。

     一众人等没有说话,被指着鼻子骂,他们心里又是不服又是生气,有些平日骄奢的王公隐隐还有些小心虚,但还是有人小声争辩一句:“哪有这么夸张啊……” 他是给始皇帝呈进奏章的郎官,说得大不敬些,每日他们送进内殿的奏章都要将陛下淹没了!陛下就在高高的竹简后批阅政务,也没法日日欣赏歌舞啊!这写得好像陛下是个荒淫逸乐的昏君似的。

     内殿。

     胡亥倒是对前面的描写非常喜欢:“有美人,有珍宝,这才是我强秦的风范。

    六国资财用了便用了,能被大秦取用,是他们的福分。

    ” 再说,大秦连年征战,一朝得胜问鼎,难道还不能稍作享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