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阿房宫赋7

关灯
高兴没多久的朱元璋只觉嗓子眼都被哽住,惊得说不出话来。

     朱标的笑容也僵在脸上:“我……死了?” 温雅端方的太子第一次说出这种显得有几分傻气的话,足以看出他是多么震惊。

     任谁吃瓜吃得好好的听到自己的死讯也会心梗吧! 堂下同样有些石化的兄弟张口结舌,讷讷不能言。

     “这……大哥看起来,也不像是会有事的样子啊!” 朱棣觉得难以接受,兄长对他爱护有加,他是打心眼里服气这个太子大哥的。

     “难道是突发恶疾?”朱棢猜测着。

     “不管是如何,先让太医来看看吧。

    ” 朱元璋抓着自家大儿子的手,乍受打击的他仿佛一下子苍老了几分。

    何曾想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惨剧也会发生在他的身上呢? “对对对,以后让太医日日来请平安脉,防患于未然。

    ”其他兄弟附和着。

     某种程度上说,朱标确实是一个优秀的兄长。

     奉天殿里意中人闹哄哄地围着朱标嘘寒问暖,心思缜密的朱权突然反应过来什么,恍然道:“因为大哥出事了,所以父皇才传位给四哥?” 众人倏然一静,朱棢随即断然反驳:“不可能!” 大哥没了还有老二呢!老二没了还有他呢!长幼有序,怎么也不可能轮到老四吧?而且,他老爹看不看得上他们这些兄弟还不一定呢,说不定来个皇长孙什么的。

     朱棢愤愤地想着。

     朱权被反驳了也觉得不太可能,自家老爹有多么看重大哥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万一爱屋及乌呢? 他接着猜测:“难道是大哥的儿子当太子,然后四哥……”造侄子的反? 朱权把未竟的话咽了回去,但在场的人都不傻,全听明白了他的意思,奉天殿的气氛再次一滞,连朱标的眼神都若有所思往朱棣这边放,被众人注视的朱棣心中一梗,当场跳脚:“胡说八道,这不可能!” 发现新大陆的朱棢针锋相对:“那你说你怎么当上皇帝的吧!” “我……!” 朱棣气结,未来的事他哪知道。

     “反正不可能。

    ” “那你说啊!” 他们七嘴八舌地吵架,朱元璋被吵得脑仁疼,铁青着脸对着后脑勺一巴掌一个:“都给咱闭嘴!” 刚刚还斗得像公鸡的儿子们顿时个个噤声,朱元璋接着骂:“吵吵吵,你们大哥都将遭不测了还在吵!一个个不孝不悌的东西,皮痒了都!” 老朱中气十足,小朱们不敢说话,不孝不悌都出来了,这顶帽子谁敢认?一个个都老实了,安安静静等太医来。

    朱标的椅子还专门被朱元璋拉到了身边,倒真像是一个看紧儿子的父亲。

     朱标细声安慰几句,随后将目光投向茫茫水镜,自己原来是……命不久矣吗? 【不过有一说一,朱棣是个绝佳的继任者,眼光卓越手段强硬,将目光投向海外简直是天才创举好吗!可惜mm懂的都懂。

    永乐大帝实绩还是相当能打的,我觉得老朱该知足了。

    】 儿子都没了你叫咱知足?! 被教训了个正着的朱元璋青着脸不说话,好一会儿才干巴巴地冷哼:“还要你这个后辈来教咱做事了。

    ” 他这么说,倒确实没什么震怒的样子。

     底下的朱棣听着这么直白的夸耀心中也是高兴,他先前是当真没什么心思,但自从水镜说他是永乐大帝之后,他也忍不住想,如果是自己的话,他会带着大明继续走向强盛吗?还是会留下千古骂名? 所幸后来的话让他肯定了前者,如今旧事重提仍是赞誉,朱棣也不由得多了些信心,不管怎么说,他不曾祸害大明江山、祖宗基业。

     正想着,忽然肩上一重。

    朱棣一回头,就看到自家大哥温和地冲着他笑。

     “大哥?” 朱标拍拍他的肩目露赞许:“干得不错。

    ” 朱棣一震:“大哥你……” 朱标冲他笑笑:“这是历史承认的永乐大帝。

    ” 他复又看向朱元璋,神色添了几分认真:“父皇,楚姑娘赞许四弟将目光投向海外堪称卓越,先前言语间又多谈及海外诸国,可见未来当图之地,实在海外。

    ” 朱元璋神色复杂地看了朱棣一眼,随后看向朱标颔首:“标儿言之有理。

    老五和老二已经着手准备出海去寻那美洲了,还有开海禁的事,先前也让你和老四在办。

    海上当图,大明如今仍是上邦,图谋起来总比后世容易。

    方略已明,剩下的务要上心。

    ” 目光再次移向朱棣,老朱还是有些不得劲:“明日早朝把你这些时日做的汇报一番,让诸位大臣听听。

    ” 朱棣心知父亲此番是为考校,也不露怯,恭恭敬敬道:“儿臣遵旨。

    ” 【李治干得也很好,二凤眼光还是准的,没有选李泰。

    李治仁德又有能力,没参与哥哥间的明争暗斗,结果直接躺赢,还干出了个永徽之治,附带武皇和李隆基。

    当然,李隆基后面很难评。

    】 太极宫。

     李世民有些迟疑地接受信息:“意思是,与承乾争夺太子之位的是青雀?” 至于为什么没有扩大考虑范围,李世民表示他不可能让除了观音婢的儿子以外的人当太子。

     其他人立时豁然开朗,长孙皇后几乎瞬间就明白过来,眼泪又要往下涌:“二哥对青雀喜爱有加,想必是这些荣宠让他生出了些不该有的心思,青雀糊涂啊!” 长孙无忌跟着回过味来:“陛下对太子寄予厚望,平日要求甚严,甚少假以辞色,而对四皇子每每亲厚,长此以往,太子见之难免惶恐。

    ” 他说得谨慎,李世民哪有不明白的。

    当年奚齐因母而得宠,太子申生由是觉危。

    长子可器,幼子可爱,但爱重他子超过太子,受宠之人难免生出二心,这么简单的错误他怎么会犯呢? 李世民长叹一声:“是朕有失公允了。

    ” 他摇摇头,有些受打击。

     长孙皇后看了不忍,柔声劝慰道:“二哥不必过于自责,现在言此还为时尚早,所幸孩子们都平平安安的,稚奴在未来又有明君之称,不若好好教导,再观后效。

    楚姑娘不是说了吗?二哥的眼光总不会错。

    ” 她软语温言,又存心借着楚棠的话哄他开心,李世民心下感动,握着长孙皇后的手点头:“多谢观音婢,只你知我难免疏忽,所以你一定要保养身体,好好帮着我看着这些孩子。

    ” “二哥放心。

    ” 长孙皇后笑着应下,纵然天命难违,她也要为她的丈夫,为这些孩子再搏一搏。

     帝后二人温情脉脉,被秀一脸的贞观诸臣默默低头,心里却着实高兴。

    帝后和谐,大唐之福啊! 太极宫岁月静好,另一边却没有这么轻松了,刚刚带头责问李治的李泰孤零零站在中间,其他人将他团团围住,齐刷刷异口同声:“原来逼反太子大哥的是你!” 尝到了“李治级待遇”的李泰本泰:…… 热闹竟是我自己。

     混乱间有人戳了戳李治:“运气不错啊。

    ” 李治眨眨眼默默退出一步,他要去找父皇和母后。

     【刘彻虽然后期发猪瘟但清醒得快,营宫造台什么的面子做的很足,后面的轮台诏坦白来说不一定罪己,可刹车刹得很及时,剪乱臣立太子重托孤,昭宣之治两代明君,谁不说一句国运。

    】 还好还好。

     未央宫中的众人微不可察地松了一口气,可算是没玩崩。

     一直沉着脸的刘彻眉头也松开了几分:“这继立之君不错。

    ” 他可不敢再说自己力挽狂澜眼光独到了,就怕前脚还没自得完,后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