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关灯
凝聚力。

    反正他姑父上门时,从未捞着过这一口,那可是他表妹的亲爹,而爷爷平日里最疼的就是表妹了。

     但话又说回来了,就算姑父吃到了羊杂汤,他会觉得这是一种荣幸吗?他会像太夫人这样捧场吗?怕不是要嫌弃这汤里的食材,觉得全都是下等人才吃的玩意儿? 张秋生好似明白为何爷爷能对着太夫人一见如故了。

     詹木宝因为还没出孝,虽然在一桌子上吃饭,却和美味的羊杂汤无缘。

    万商喝了一碗,又捞了一碗,她特别喜欢吃这个汤里的白菜豆腐,然后羊肠羊肚也很适口。

     见万商是真的喜欢,又想起万商能为着一口素斋跑去宝济寺(其实并不是),张太爷想当然地觉得万商是个老饕,便说:“亲家夫人若不嫌弃,回头就把这汤的做法带回去。

    其实这汤做起来并不难,只是想要除了腥味,有两点是必须要做的……” 万商若有所思。

     她放下碗筷,看向张太爷,问:“您不介意秘方外泄?” 张太爷摆摆手:“其实这能算什么秘方?不过是我们边城军的几代伙头兵自己瞎琢磨出来的。

    羊肉虽然贵,但羊杂都是贱物,一般人不会去费心把羊杂弄得好吃。

    ” 羊杂都是穷人吃的。

    想要弄得好吃,要么费功夫,要么费调料。

     穷人不仅舍不得功夫,更舍不得调料。

     万商笑着说:“您要是真不介意秘方外泄……我想和您合作,把这个汤的方子送去金家酒楼,叫他们按方子熬制羊杂汤。

    日后靠着这个方子赚到钱,都给您分成。

    ” 张太爷不假思索道:“行啊!白给你们,别提钱不钱的。

    ” 万商道:“老大人大气!不过我想与您合作,本也不是为了钱不钱的。

    等金家酒楼开始售卖这个汤了,一定要给它取个响亮的名字,比如叫常胜汤。

    食客们定然好奇不已,不过是一锅羊杂而已,为何叫常胜汤?到时候我们便有话说了,因为这汤来自边城军,当年边城军里的众位将领士兵就是喝着这个汤,打了一场又一场的胜仗。

    ” 桌子上的人都呆住了,怔愣地瞧着万商。

     万商眨了眨眼睛,眼中好似藏着悲悯:“金家酒楼素来仁义,他们之所以售卖这个汤,就是想告知食客我们如今的安稳日子来之不易,这背后有着无数人的牺牲。

    ” 此言一出,张秋生注意到爷爷握着筷子的手竟然有些颤抖。

     张秋生又看向万商,眼神无比复杂。

    这位太夫人……她的智慧简直不能估量。

     为了纪念边城军的牺牲,名字却叫常胜汤,这是自壮烈之中生出的一股豪情。

    食客们会痛惜于边城军的牺牲,但更会敬佩于边城军的常胜!如此,边城军在民间的威望将会大大提升。

    此消彼长,百姓崇拜边城军,对高不可攀的世家的向往就少了。

     而边城军的将领虽然不少,军权却已经牢牢地掌握在皇上手里,没有任何一个将领的威望能盖过身先士卒的皇上去。

    所以,百姓看重边城军,本质还是看重皇上。

     更重要的是边城军只有皇上,皇上却不只有边城军。

    如果有一日清流归顺、世家臣服,那么皇上是否会逐渐忘记曾经和边城军同甘共苦的日子?常胜汤的出现就是在提醒皇上,莫忘记从前。

    偏偏这种提醒不是直接的提醒,而是一种歌颂似的提醒。

     如果是直接的提醒,好似就是在说皇上不好,皇上说不得会恼怒。

    但这是纪念与歌颂,当皇上听说常胜汤,他会自发地想起从前,想起那些吃不起羊肉于是只能费尽心思把羊杂做得好吃的苦日子。

     那万商又能从常胜汤中得到什么直接的好处呢? 就见张太爷抑制不住心里的激动,看着万商如同看着真正的自己人——说起来万商是同袍遗孀,本就是自己人啊——大声地说:“好!常胜汤好啊!老夫虽然身体枯朽、上不得战场了,但还有一把子力气。

    金家酒楼是不是?老夫要去应聘厨子!” 这汤是用边城军的血和泪熬成的,由他这个老边城军人熬了,才是真正对味! 张秋生垂下眼睑。

    看,太夫人得到的直接好处就是这个了。

     此举一出,每位边城军出身的武勋但凡有良心,都会把她当自己人看。

    昌华郡主如今在京城中是什么地位?太夫人日后就是什么地位。

    而武勋对昌华郡主只是怜。

     他们对安信侯太夫人将是“敬”,敬她情真意切、义薄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