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关灯
很有信心地说:“总而言之呢,太夫人既然费心给我们每个人都找好了出路,就不会由着我们在内院受磋磨。

    ” 奶娘双目微合,忍不住对着漫天神佛拜了拜:“太夫人长命百岁!长命百岁!” 思玉如今在府里有一间独属于她的大书房。

     府里现有的书籍、外头搜罗来的书籍,按照万商的意思,都需要先满足思玉和詹木舒的阅读所需,然后再分去给别人。

    所以,一些非常难得一见的珍籍古籍,原版都在思玉这里,詹木宝这个侯爷按说是一家之主吧,反倒是只能先看下人的抄录版。

     万商说,这叫做物尽其用。

     别管府里的下人能不能理解这一份“物尽其用”,要是由着正在参加科举的三爷詹木舒先看,大家其实都能理解,可思玉是什么身份?她一个女人看这么多书干什么?难道她也要去参加科举?难道她日后也能做官? 但因为这是万商做出的决定,所以下人们并没有质疑,反倒是提高了警惕,把思玉放在了和三爷詹木舒一样的位置上。

    怎么照顾詹木舒的,就怎么照顾思玉,比如不能随便进思玉的书房、动思玉的桌子,不能发生太大的声音影响思玉写文章等等。

     而思玉本人自然无比珍惜万商的这份优待。

     在印书坊的小吏上门邀稿之前,思玉对于自己的第一份投稿已经有思路了,还查阅了大量地质、人文方面的书籍。

    闭关了几日后,思玉拿着写好的稿子找上万商。

     思玉想叫万商帮着指点一二。

     万商连连摆手:“我哪能指点你呀?不行不行不行……” 万商觉得如果府里的众人测一测智商,思玉的智商肯定稳稳超过她。

    更不要说思玉在当世书籍方面的阅读量、思玉对当世朝廷的理解,这些也都超过万商。

    所以万商并不觉得自己可以居高临下地指点思玉。

    万商唯一的优势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思玉却在万商展开了稿纸,认真地说:“太夫人您先看看我写了什么。

    其实我这篇文章的灵感就是从您那里得来的……还记得我们府里第一次团建的时候……”团建这个词自然又是从万商口中听来的,当时府里的女人们一起躺在院子里用秘方美容。

     其实万商已经不太记得自己那时说了什么了。

     思玉帮着万商回忆起来,当时静华道人提起她小时候街上有个卖梨的老嬷,这位老嬷特别擅长种梨,一样的土质一样的树,老嬷家的梨就是比别人家的好吃。

    万商听闻此言,直接做了一个假设,如果她是当地的父母官,那么她会去请教这个老嬷,如果老嬷的种梨之法方便推广,那么这赫然就是一条适合当地的发家致富的道路…… “……我当时就觉得太夫人您若是为官,定是真正能为民做主的好官。

    ”思玉满目憧憬地说,“反倒是朝廷中的一些官员,看似满腹经纶,其实根本不懂得治理地方。

    ” 有人去了地方上,一心要谋个大政绩,结果完全不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反而把百姓折腾得更加凄苦;所以很多时候有官员不去折腾百姓,由着百姓休养生息,就算是好官了。

    可是,如果不思变、不求变,百姓就会一直苦着,很难富裕幸福起来。

     “我明白了!原来你想搞一个扶贫专题啊!”万商脱口而出。

     “扶贫?”思玉把这两个字在心里细细品味了一番。

     良久,她郑重地点点头:“是的,我想写一写扶贫,还请太夫人不吝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