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凉州岁月:命如蝼蚁

关灯
暂时忘却苦难的精神慰籍,也是对未来的美好幻想。

    我记得一位西方大哲说过,‘宗教是被压迫心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

    ”(语出马克思《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 转身面对他,用力握住他的手:“罗什,尽你所能,让那些受苦之人有一丝精神慰籍吧。

    就算是最终无法逃过冻死饿死的命运,也起码让他们在死前,抱着对来世的期许满足地闭眼。

    ” 他回望着我。

    为了节约,我们没有点灯,雪地的反光依旧照亮他眸子里的深沉悲恸。

    将我搅入怀中,他低喃着我的名字。

    而我,任由泪水沾湿他衣襟。

    这些日子看到的,对我,何尝不是一种心灵上的震撼呢? 吕弘的征兵在五日后结束,一共征召了三万余人。

    流民中除了老弱病残,已经见不到年轻一些的人了。

    三日后,吕弘带着新招募来的兵,还有大批粮食,出发去援助吕光。

    队伍开拔时,罗什带着弟子去为他们祈福,加入军队的流民总算是穿上了棉袄,草绳扎在腰间,背后一个大大的“卒”字。

    流脓的手执着弓矛,眼里满是迷茫。

    要靠杀死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才能得到馒头。

    更有甚者,在这种野蛮的大混战中,他们面对的敌人中也许就有自己的亲人。

     那一整天,姑臧城内到处是哭声,仰头看天,任雪片飘落在脸上。

    想起北朝民歌中有一首《隔离谷》,描画了兄弟相残的惨象: 兄在城中弟在外,弓无弦,箭无括,食粮乏尽若何活!救我来!救我来! 没有这场小,我永远都不会切身体会到命如蝼蚁是什么意思。

     我依旧在每天忙碌着,手脚平生第一次长出了冻疮,又疼又痒,擦姜片也无济于事。

    可这些都无暇顾及,一个噩耗打击得我们一蹶不振。

     农历十二月中旬时,如我所知,粮食涨到每斗五百文,已达该段历史时期最高价。

    李暠沉着脸来找我们,说他已支撑不下去了。

    他所有的产业,诸如客栈,酒家,药铺等都无法再经营下去。

    田租也因为佃农的流亡根本收不到。

    他遭受了历年从未有过的损失。

    仓库里剩下的那些余粮,得保证整个李氏家族能安然渡过这个寒冬。

     这对于我们不亚于晴天霹雳。

    失去了他的支持,我们自己能撑到什么时候?罗什和我苦苦哀求他,却是无用。

    李暠只是满脸歉意地告诉我们,这次他迫不得已食言,是他的不对。

    如果我们有除了赈灾以外任何要求,只要他能办到,他一定会办。

     那天晚上,罗什默默地收拾着。

    将书,多余的衣物,一切他认为可以变卖的东西整理出来,交给我。

     他目光炯炯,坚定地告诉我:“艾晴,我不会再买书,不用再每日换衣服,更不必隔十数日便吃肉。

    灾民吃什么,我也吃什么。

    但凡能省出钱的地方必得省。

    倾家荡产,罗什也要救人。

    ” 我一惊,手上的书洒落在地:“罗什,除去征兵之数,灾民仍有七八万。

    单凭我们自己的存粮,最多只够赈灾两三日。

    两三日后,我们自己怎么办?” 他沉默着拣起书放到几案上,怔怔地盯着油灯微微跳动的灯芯,油灯照见他眼里的万般无奈与沉寂哀伤。

    我知他不忍,可我一定得说。

     委婉小心地拉过他的手臂,柔声劝:“罗什,放弃吧,我们已经尽力了。

    这些粮,得留着我们自己过冬……” “不可。

    ”他打断我,澄澈灰眸里透出异乎寻常的执着,“我们还可变卖东西,我还可再去找达官显贵捐助。

    现在还未到穷途末路之时,我绝不放弃。

    ” 想起《晋书》里那短短几句话,突然悲从中来。

    “可是,这场饥荒,本来就会……” “明日,我去找吕绍。

    ”他似乎根本没在意我说了什么,眼光熠熠生辉,整个人被昏黄的灯光剪出异样的光晕。

    此刻的他,如同悲悯的佛像般圣洁,一抹这黑暗中唯一的亮色。

     将他的手贴在心上,凝视他清澈如泉的眸子,深吸一口气:“好,这是你选择的。

    我是你的妻,就该跟你同甘共苦。

    ” 他抚着我的脸,温软的唇落在脸颊上:“艾晴,你瘦了……” 为我撩开发丝,眼底涌出晶光。

    喉结在优雅的颈项中起落,哽声说道:“你的时代多好,没有这样的灾荒,没有惨无人道的战争。

    来这里跟着我,让你一起受苦了……” 我拼命摇头,终于遏制不住,倒在他怀里哭。

    我的确从来没有受过这样苦,21世纪来的我,太习惯和平年代的物资富足。

    但是,我的时代也有这些苦难。

    非洲的饥荒,中东的战乱,灭绝种族的仇杀。

    只是它们离我太过遥远,我也就顶多唏嘘几句。

    没有来一千多年前的十六国,我怎能料想到自己三日后也要开始忍受饥饿。

     而我哭,不是因为惧怕即将到来的饥肠辘辘,也不是因为要日日目睹那么多人死亡,而是因为我知道这场饥荒的结局。

    几次三番话到嘴边,却依旧吞了回去。

    何苦要提早让他知道这残忍的几句记载呢?我宁愿自己忍受知道结局的折磨,依着他的心愿,尽我之力支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