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关灯
小
中
大
,把坛子拉到张家。
他是有力气,可他抱着一个大坛子不好走路。
所以干脆还是叫个人力车算了,几块钱他还是拿得出的。
“师母。
” 赵想敲门。
“阿想来了。
” 开门的是张玉兰。
“张姐姐,你在家啊!” 赵想没想到是张玉兰来开的门。
“瞧你说的,我在家有什么问题吗?” 张玉兰瞅了他一眼,不高兴地问道。
“没有,就是你不值班?” 赵想好奇地问道,他今天在家是因为前些天是他值班,今天正好轮到自己休息。
那张玉兰呢?他记得前几天她才休息过吧?还去医院给师父送饭。
“别提了,我一个同事有事,和我换了班。
” 张玉兰挥了挥手,不然她也不会在两天后又休息。
“哦。
小侄儿小侄女今天也不在吧?” 赵想把拉车的钱给了拉车人,然后抱着坛子进了张家。
“没,他们一个在幼儿园,一个在小学,都上课呢!” 张玉兰怀疑赵想是故意,今天又不是周末,小孩子都要上课。
就算离放假只有几天了,只要没放孩子们就得去学校。
“哎,张姐姐你别用这样的眼神看我,我是真没想起这事来。
” 赵想反应过来赶紧解释道。
“你也知道最近都很忙,快过年了病人也多。
” 赵想此话一出,张玉兰信了。
“谁说不是呢!最近我们科室的病人也比往常要多了。
” 张玉兰叹气,一个个都忙成了陀螺。
“没办法,临近过年,再加上冬天又冷,生病的人也多。
” 赵想把坛子放在厨房里,给坛沿子加上水后,就跟张玉兰出了厨房。
“这样就可以了?” 张玉兰没想到这么简单。
“不然呢?最难的我都在家里做好了。
” 赵想白了她一眼,没让她动手当然简单了。
“好吧!我说错了,我道歉。
” 张玉兰可不敢跟赵想摆脸色,这家伙有状是真告,而且父母都还偏心这个徒弟,她和大哥反而成了没人要的可怜虫。
“对了,阿想。
” 张玉兰突然喊住他。
“怎么了?” 赵想回头。
“我哥和我嫂子最近在闹离婚,你要是在路上碰到我嫂子,记得避开点。
” 张玉兰提醒他。
“……我知道了。
” 赵想看着张玉兰,他们兄妹的婚姻生活都出现了问题,也不知道是不是他师父家的风水出了问题。
不过仔细想想也能理解,他们结婚的时候还处在混乱时期,找的人都是当时看着不错,但实际上和张家人不管是三观还是其他方面,双间之间都有很大差距。
时间久了,肯定会出问题的。
“你别往心里去,这事和你没关系。
” 张玉兰害怕赵想多想,赶紧说道。
“我知道,三观不同嘛!” 赵想没往自己身上揽,他又不是傻子,把不关自己的事也往身上扯。
而且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没他早晚也是有这么一遭的。
“没错,就是三观不同。
” 张玉兰点头。
比如他们父母的财产,作为子女她和张岐黄都没说什么,作为他们的伴侣一个个跳得比谁都高。
有时候看到他们上蹿下跳的样子,还真是挺可笑的。
“张姐姐,你以后还结婚吗?” 赵想听周护士她们说,有几名男医生在追求张姐姐。
“暂时没这个打算,我现在不缺钱,又有女儿,说实话对婚姻没太大的需求。
” 张玉兰早就看明白了,不结婚的好处大于结婚。
“行吧!” 赵想没再问,他师父那里应该可以交待了。
“阿想。
” 解英红从外面回来,看到赵想站在院子里和女儿聊天,赶紧走过来。
“师母,您回来啦!” 赵想早在来张家时就发现师母不在家了,不然开门的人不会是张玉兰。
而且他来这么久,师母也没从内室出来。
这些都足以证明,师母是不在家的。
“是啊,我去市场买了点菜和肉。
正好今天我买了一条羊腿,所以阿想中午就留下来吃午饭吧!你师父今天还得上班,就我们母子三人吃羊肉锅子。
这草原上的羊肉和我们平时吃的大不一样,没那么重的膻味。
” 解英红在赵想把篮子接过去后,活动了一下手腕。
别说,那羊腿还挺重的。
“今天市场有草原羊吗?那我也得去买一点,中午就不留下吃饭了。
师母,张姐姐我先走了,回头我有时间再来陪你们吃饭。
” 一听市场有羊肉,赵想就想买一些回家。
“好。
” 解英红听赵想这么一说,也没再留他。
“阿想还是和以前一样活泼。
” 张玉兰帮母亲把菜篮子拿进厨房,出来后对她说道。
“这样不好吗?我和你父亲一直希望阿想能保持现在的活泼开朗。
” 解英红经过几年的相处,早就把赵想当成了自己的晚辈。
师父也是父,赵想对他们夫妻俩的孝心一点也不比儿女少。
甚至可以说在这方面,她比张玉兰这个当女儿的还要贴心。
想到自己平时用来敷腰的艾草包,和她丈夫用来泡脚的艾草包,可都是赵想在入冬前就送来的。
很多时候张玉兰他们这些做儿女的都没想到的事,赵想就提前想到了。
“妈,你和爸偏心。
” 张玉兰嘟着嘴,不过她说归说,却没有半点妒忌。
作为儿女,他们不会因为赵想这个大弟子对父母的孝顺,就处处看他不顺眼。
这人得有多傻,才会拦着父亲的徒弟对自己父母孝顺啊! 反正她肯定不会这么做,她哥也不会。
赵想出了张家上奔菜市场,找到卖草原羊肉的摊子,直接弄了一只羊,因为他买得多,老板还送了一些羊杂给他。
除了羊肉,他还买了半边猪肉和一些骨头,还有大白菜、萝卜大葱等。
有时候赵想真不想吃这些菜,可是北方的冬天也就只有这些,又不像未来什么样的菜都能找到。
现在除了白菜和萝卜,他也没别的菜可以吃了。
他一个人来,一只羊和半边猪肉,上百斤的萝卜和白菜,还有十好几斤的大葱,他肯定是没办法弄走的,于是专门去外面叫了车来拉。
拉车的人可高兴了,虽然东西多,但是相应的赵想钱也给得多啊! 对他们这些卖力气的人来说,东西越多钱就挣得赵多,所以他们非常乐意拉货。
赵想也没小气,他跑这一趟给了五块钱。
“谢谢小老板,祝你生意兴隆。
” 以为赵想买这么多东西是家里要开餐馆,拉车人说了些好听的话。
“谢谢。
” 赵想没有纠正他的话,而是接受了对方的好意。
送走拉车人,赵想把卸在院子里的肉菜搬进厨房和地窖、冰窖。
肉在搬进冰窖前,赵想先用刀把它们分成一块一块,这样吃的时候直接拿一块上来就可以了。
羊肉也是如此,分成好几块摆在冰窖里。
张家也有冰窖,只是张家只有张百草一个男子,没办法去河里取冰,因此冰窖一直空着。
买的冰箱又太小,根本放不了太多的食物储存。
所以解英红要经常去市场买菜,不然家里就没吃的了。
赵想力气大,又有翟新、赵勇军和翟民帮忙,每年冬天大雪降下,河里上冻后,就会去取冰回来放入冰窖。
同时在家里还会摆上盆盆桶桶,用干净水冻成冰,来年夏天就有干净的冰可以吃了。
赵家人这么做,不是没有跟着学,可他们毕竟不是专业的,而且力气也不如赵想,取冰回来后又没有冰窖,最后忙了半天什么也没弄到,除了骂赵家人几句外,不得不放弃存冰的想法。
当然,也有成功的。
人家本身就是一个大家族,家里人口多又有钱,还不缺壮劳力,也有地方存放冰块,因此人家才能成功。
因此赵家每年这么做,也算不上打眼,毕竟赵家人取的冰也不是最多的,混在一群人中间,赵家人根本不起眼。
今年赵想更是直接和对方买冰,赵家就没参与。
这有需求,就有相应的职业诞生。
几年时间,足够一批人在冬天以采冰为生了。
赵想要忙着工作,赵勇军他们难得回来休息,赵想也不想劳累他们,于是干脆花钱买冰算了。
对其他人来说,一年花一两百块钱买冰是很不划算的事。
可是对赵想来说,能用钱解决的事都是小事。
他能花也能挣,比起他挣的,这买冰的钱不值一提。
而且自己挣的钱本来就是要让家人享受的,如果挣了钱不花一直抠门,那挣钱又有什么用?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还没花在自己身上,死都死不瞑目啊! 赵想的观念也渐渐影响到了赵家人,因此赵家人在花钱的时候,只要是家里需要,是大家喜欢的,都很舍得花钱了。
别老想省着那几个钱,阿想说过钱不是省出来的。
所以赵奶奶和赵爷爷出去玩的时候,他们那些朋友连几毛钱的零食瓜子都舍不得买,大夏天赵奶奶和赵爷爷就舍得买西瓜和汽水。
不是没人说他们花钱大手大脚,可是两老根本不在意。
大孙子一个月给他们的零花钱就有一百,他们可劲花都花不完。
不像某些人啊,儿女们的工资加起来还没有一百块呢!当然不可能给老人零花钱了,毕竟没钱可给。
他是有力气,可他抱着一个大坛子不好走路。
所以干脆还是叫个人力车算了,几块钱他还是拿得出的。
“师母。
” 赵想敲门。
“阿想来了。
” 开门的是张玉兰。
“张姐姐,你在家啊!” 赵想没想到是张玉兰来开的门。
“瞧你说的,我在家有什么问题吗?” 张玉兰瞅了他一眼,不高兴地问道。
“没有,就是你不值班?” 赵想好奇地问道,他今天在家是因为前些天是他值班,今天正好轮到自己休息。
那张玉兰呢?他记得前几天她才休息过吧?还去医院给师父送饭。
“别提了,我一个同事有事,和我换了班。
” 张玉兰挥了挥手,不然她也不会在两天后又休息。
“哦。
小侄儿小侄女今天也不在吧?” 赵想把拉车的钱给了拉车人,然后抱着坛子进了张家。
“没,他们一个在幼儿园,一个在小学,都上课呢!” 张玉兰怀疑赵想是故意,今天又不是周末,小孩子都要上课。
就算离放假只有几天了,只要没放孩子们就得去学校。
“哎,张姐姐你别用这样的眼神看我,我是真没想起这事来。
” 赵想反应过来赶紧解释道。
“你也知道最近都很忙,快过年了病人也多。
” 赵想此话一出,张玉兰信了。
“谁说不是呢!最近我们科室的病人也比往常要多了。
” 张玉兰叹气,一个个都忙成了陀螺。
“没办法,临近过年,再加上冬天又冷,生病的人也多。
” 赵想把坛子放在厨房里,给坛沿子加上水后,就跟张玉兰出了厨房。
“这样就可以了?” 张玉兰没想到这么简单。
“不然呢?最难的我都在家里做好了。
” 赵想白了她一眼,没让她动手当然简单了。
“好吧!我说错了,我道歉。
” 张玉兰可不敢跟赵想摆脸色,这家伙有状是真告,而且父母都还偏心这个徒弟,她和大哥反而成了没人要的可怜虫。
“对了,阿想。
” 张玉兰突然喊住他。
“怎么了?” 赵想回头。
“我哥和我嫂子最近在闹离婚,你要是在路上碰到我嫂子,记得避开点。
” 张玉兰提醒他。
“……我知道了。
” 赵想看着张玉兰,他们兄妹的婚姻生活都出现了问题,也不知道是不是他师父家的风水出了问题。
不过仔细想想也能理解,他们结婚的时候还处在混乱时期,找的人都是当时看着不错,但实际上和张家人不管是三观还是其他方面,双间之间都有很大差距。
时间久了,肯定会出问题的。
“你别往心里去,这事和你没关系。
” 张玉兰害怕赵想多想,赶紧说道。
“我知道,三观不同嘛!” 赵想没往自己身上揽,他又不是傻子,把不关自己的事也往身上扯。
而且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没他早晚也是有这么一遭的。
“没错,就是三观不同。
” 张玉兰点头。
比如他们父母的财产,作为子女她和张岐黄都没说什么,作为他们的伴侣一个个跳得比谁都高。
有时候看到他们上蹿下跳的样子,还真是挺可笑的。
“张姐姐,你以后还结婚吗?” 赵想听周护士她们说,有几名男医生在追求张姐姐。
“暂时没这个打算,我现在不缺钱,又有女儿,说实话对婚姻没太大的需求。
” 张玉兰早就看明白了,不结婚的好处大于结婚。
“行吧!” 赵想没再问,他师父那里应该可以交待了。
“阿想。
” 解英红从外面回来,看到赵想站在院子里和女儿聊天,赶紧走过来。
“师母,您回来啦!” 赵想早在来张家时就发现师母不在家了,不然开门的人不会是张玉兰。
而且他来这么久,师母也没从内室出来。
这些都足以证明,师母是不在家的。
“是啊,我去市场买了点菜和肉。
正好今天我买了一条羊腿,所以阿想中午就留下来吃午饭吧!你师父今天还得上班,就我们母子三人吃羊肉锅子。
这草原上的羊肉和我们平时吃的大不一样,没那么重的膻味。
” 解英红在赵想把篮子接过去后,活动了一下手腕。
别说,那羊腿还挺重的。
“今天市场有草原羊吗?那我也得去买一点,中午就不留下吃饭了。
师母,张姐姐我先走了,回头我有时间再来陪你们吃饭。
” 一听市场有羊肉,赵想就想买一些回家。
“好。
” 解英红听赵想这么一说,也没再留他。
“阿想还是和以前一样活泼。
” 张玉兰帮母亲把菜篮子拿进厨房,出来后对她说道。
“这样不好吗?我和你父亲一直希望阿想能保持现在的活泼开朗。
” 解英红经过几年的相处,早就把赵想当成了自己的晚辈。
师父也是父,赵想对他们夫妻俩的孝心一点也不比儿女少。
甚至可以说在这方面,她比张玉兰这个当女儿的还要贴心。
想到自己平时用来敷腰的艾草包,和她丈夫用来泡脚的艾草包,可都是赵想在入冬前就送来的。
很多时候张玉兰他们这些做儿女的都没想到的事,赵想就提前想到了。
“妈,你和爸偏心。
” 张玉兰嘟着嘴,不过她说归说,却没有半点妒忌。
作为儿女,他们不会因为赵想这个大弟子对父母的孝顺,就处处看他不顺眼。
这人得有多傻,才会拦着父亲的徒弟对自己父母孝顺啊! 反正她肯定不会这么做,她哥也不会。
赵想出了张家上奔菜市场,找到卖草原羊肉的摊子,直接弄了一只羊,因为他买得多,老板还送了一些羊杂给他。
除了羊肉,他还买了半边猪肉和一些骨头,还有大白菜、萝卜大葱等。
有时候赵想真不想吃这些菜,可是北方的冬天也就只有这些,又不像未来什么样的菜都能找到。
现在除了白菜和萝卜,他也没别的菜可以吃了。
他一个人来,一只羊和半边猪肉,上百斤的萝卜和白菜,还有十好几斤的大葱,他肯定是没办法弄走的,于是专门去外面叫了车来拉。
拉车的人可高兴了,虽然东西多,但是相应的赵想钱也给得多啊! 对他们这些卖力气的人来说,东西越多钱就挣得赵多,所以他们非常乐意拉货。
赵想也没小气,他跑这一趟给了五块钱。
“谢谢小老板,祝你生意兴隆。
” 以为赵想买这么多东西是家里要开餐馆,拉车人说了些好听的话。
“谢谢。
” 赵想没有纠正他的话,而是接受了对方的好意。
送走拉车人,赵想把卸在院子里的肉菜搬进厨房和地窖、冰窖。
肉在搬进冰窖前,赵想先用刀把它们分成一块一块,这样吃的时候直接拿一块上来就可以了。
羊肉也是如此,分成好几块摆在冰窖里。
张家也有冰窖,只是张家只有张百草一个男子,没办法去河里取冰,因此冰窖一直空着。
买的冰箱又太小,根本放不了太多的食物储存。
所以解英红要经常去市场买菜,不然家里就没吃的了。
赵想力气大,又有翟新、赵勇军和翟民帮忙,每年冬天大雪降下,河里上冻后,就会去取冰回来放入冰窖。
同时在家里还会摆上盆盆桶桶,用干净水冻成冰,来年夏天就有干净的冰可以吃了。
赵家人这么做,不是没有跟着学,可他们毕竟不是专业的,而且力气也不如赵想,取冰回来后又没有冰窖,最后忙了半天什么也没弄到,除了骂赵家人几句外,不得不放弃存冰的想法。
当然,也有成功的。
人家本身就是一个大家族,家里人口多又有钱,还不缺壮劳力,也有地方存放冰块,因此人家才能成功。
因此赵家每年这么做,也算不上打眼,毕竟赵家人取的冰也不是最多的,混在一群人中间,赵家人根本不起眼。
今年赵想更是直接和对方买冰,赵家就没参与。
这有需求,就有相应的职业诞生。
几年时间,足够一批人在冬天以采冰为生了。
赵想要忙着工作,赵勇军他们难得回来休息,赵想也不想劳累他们,于是干脆花钱买冰算了。
对其他人来说,一年花一两百块钱买冰是很不划算的事。
可是对赵想来说,能用钱解决的事都是小事。
他能花也能挣,比起他挣的,这买冰的钱不值一提。
而且自己挣的钱本来就是要让家人享受的,如果挣了钱不花一直抠门,那挣钱又有什么用?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还没花在自己身上,死都死不瞑目啊! 赵想的观念也渐渐影响到了赵家人,因此赵家人在花钱的时候,只要是家里需要,是大家喜欢的,都很舍得花钱了。
别老想省着那几个钱,阿想说过钱不是省出来的。
所以赵奶奶和赵爷爷出去玩的时候,他们那些朋友连几毛钱的零食瓜子都舍不得买,大夏天赵奶奶和赵爷爷就舍得买西瓜和汽水。
不是没人说他们花钱大手大脚,可是两老根本不在意。
大孙子一个月给他们的零花钱就有一百,他们可劲花都花不完。
不像某些人啊,儿女们的工资加起来还没有一百块呢!当然不可能给老人零花钱了,毕竟没钱可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