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关灯
开始就没答应,甚至还提醒对方不要惹火了赵想,小心他直接摆烂。

     她徒弟可是说过,赵想在家里可是大家的心肝。

    而且做人很有主见,要是惹他生气,要是做出什么不好的决定,到时就算有一百匹马都拉不回来的。

     果然,后面再也没有人来接触诸葛军医,更没派人找赵想说服他。

     “谢谢诸葛医生,我给您添麻烦了。

    ” 赵想站起来行礼道谢。

     “好啦,你再这么客气我可生气了。

    ” 诸葛军医在他弯腰前开口阻止。

     “是。

    ” 赵想也知道以赵家和翟新的关系,和诸葛军医太过见外也不好。

     “不过对于你出去走走的想法我是支持的,多出去看看世界,人的眼界才会开阔,不被局限在某一处。

    ” 诸葛军医能理解赵想的想法,也很支持他的决定。

    她年轻的时候,也是在外面待了好些年才被调来总院的。

     “是,我正是这么想的,走出去多看看,有一些东西只有在外面才能学到,总院还是太过安逸了。

    ” 赵想从没想过把自己困在首都,外面有更广阔的天地等着他去探索。

     如果只是因为他研究了两张药方,就把自己困在首都一步也不能离开的话,赵想会郁闷死的。

     “不过你要记得经常写信和打电话回来,不然阿新会担心的。

    ” 诸葛军医对徒弟很关心,知道他在乎这个弟弟,于是出言提醒赵想。

     “晚辈明白,请诸葛军医放心。

    ” 赵想微微一笑,不用她提醒他也会这么做的。

     家里还有爷爷奶奶,他们年纪大了,孙子远离首都他们当然会担心。

    如果赵想几个月甚至是一年半载都不跟家里联系,他们会着急的。

     作为孙儿,赵想不能这么不孝。

     他可以外出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和家人经常联系也妨碍不到他什么啊! 而且家里安装了电话,就算再偏远的部队,也有电话让他打的。

     “你是个通透的人,其实这些话我不说你也明白。

    阿新就差了点,一天到晚都是那副死样子。

    ” 诸葛军医对赵想一直都很欣赏,说句大实话,赵想在做人这一块比他那徒弟强多了。

     阿新对自己不喜的人从不理会,可赵想却能不失礼貌地和对方寒暄,让双方免于尴尬。

     因此和赵想接触过的人都是赞不绝口,而且印象很好。

     翟新相比就冷淡多了,因此在总院翟新没交到什么朋友,还不如赵想这个才来几天的新医生受欢迎。

     其实诸葛军医也知道翟新这是为了避嫌,毕竟这里是总院,医生护士都是军人,他不多接触才是对的。

     可诸葛军医还是担心徒弟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招惹了仇人,这对一名外科医生是非常不利的。

     她不是绣楼上的大家闺秀,知道有不少医生都是因为得罪了小人而毁了前途,所以她才这么担心。

     “诸葛军医放心吧,在首都医院我哥可受欢迎了。

    总院毕竟特殊了些,我哥也是有顾忌。

    ” 赵想知道诸葛军医担心什么,因此他跟对方说了不少关于翟新的事。

     “饭热了,我们一边吃一边说吧!” 诸葛军医把两个饭盒拿下来递了一个给赵想,打想一边吃一边听赵想跟自己聊徒弟的事。

     有了赵想的保证,诸葛军医果然没那么担心了。

     起码她知道翟新在首院就活泼多了,也有几个处得来的男医生。

     至于护士,咳咳诸葛军医就没多问了。

     她徒弟那张脸还是很吸引人的,这话她连问都不需要多问。

     “今天的红烧鱼味道真不错。

    ” 饭后,诸葛军医一脸回味地说道。

     “谢谢,下次碰到卖鱼的,晚辈再做。

    ” 赵想礼貌地道谢。

     “原来是你做的啊!” 诸葛军医大为震惊。

     她是知道赵想这小子厨艺好,毕竟以前也吃过。

    但是她没想到,赵想在上班的时候还有心情做饭。

     “是啊,因为我做鱼得到了奶奶的真传,所以现在家里的鱼都是由我做的。

    ” 赵想笑道。

     “行,我就不跟你客气了,有机会再尝尝你的手艺。

    ” 诸葛军医拿赵想当自家晚辈看,自然不会和他太过客气。

    不过也要回礼,毕竟她真没少吃赵想煮的菜。

     于是她把自己早些年收集的一些医书都送给了赵想。

     “谢谢诸葛军医。

    ” 下班后,被叫去诸葛军医宿舍搬书的赵想,抱着一大堆书跟她道谢。

     “不用谢,这些医书我又用不上,要不是你我未必想得起来。

    ” 诸葛军医摆了摆手,早些年外面很乱,但是她知道医书的重要性,于是有目的收集了一些。

     其中赵想就发现了属于张家家传的医书。

     他能认出来是因为这本医书张百草默写给了徒弟让他学,当正本出现在赵想面前时,他一下子就认出来了。

     “好家伙,师父要是看到了不得高兴死?” 于是在休息日,赵想拿就拿着医书去张家了。

     他现在每周有一天休息,他是特招军医,本身医术就好,于是一进入总院就有自己的诊室。

     所以他每周就有休息日,和别的实习医生有很大的区别。

     自然也惹了不少人的眼,不过不服他的人很少。

     赵想在首都各大医院算是名人了,大家都听说过他。

     从他独自看诊以来,从没有过失误。

    惹得各家长辈对自己的小辈们不满很久了,经常拿赵想和自家晚辈们比较。

     从一开始的不服气,到后来的麻木,天知道他们做了多少自我斗争。

    听多了,大家对赵想也就了解了。

     知道他医术高,而且人品据说也相当好。

    再加上他们亲眼见到了赵想,发现他比长辈们说的还要好,所以羡慕妒忌者有,可是恨嘛就没有了。

     毕竟一个人只比你好一点,你会各种羡慕妒忌恨,觉得自己只要一努力就能超越。

     可是当一个人超越他们太多,大家会在羡慕和妒忌后,多出一些佩服来。

     同样的年纪,人家赵想已经能独立看诊了,参军就被特招,直接进入总院做了一名正式医生,有了自己的独立诊室。

     这样的待遇反正是前无古人,后面有没有来者他们不知道,只知道所有同辈都被赵想吊打了。

     而且他们在空闲时,还去赵想的诊室外看他怎么给病人看病,发现人家的水平确实很高。

    大家的医术不太行,可是眼力还是有的。

     挂赵想号的,大多数都是普通百姓。

    士兵也有来治病的,不过都是需要针灸的,毕竟赵想的针灸之术也是出了名的好。

     而军人不找赵想挂号,主要还是因为他是中医。

    他开的药要长时间熬煮,部队没有这个条件,所以除非实在没办法才会挂赵想的号外,大部分军人还是挂了其他医生的号。

     这样一来,赵想手里的病人基本上都是普通百姓。

     有些人曾经在赵想那里看过病,一见赵想在总院看病,立即宣传了出去。

     于是没几天,挂赵想号的病人就翻了几倍。

     因此难得周末有一天休息,赵想拿着医书,骑着新买的自行车来到张家。

    他每天要去总院上班,比首都医院要远,为了上班不迟到,早上也可以多睡一会儿,家里又买了一辆自行车给赵想上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