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轻取白都

关灯
然醒转,“就唱……就唱……是了,是了,就那次你唱的什么偷龙王杯采万年冰的那一曲!” “那个啊……”凤栖梧垂首弦上,“是风王的《醉酒歌》。

    ” “风王写的?”杏眸亮亮的射出崇拜的光芒,“那快唱,可好听了!姐姐,我们要不要唱酒啊?品琳,快去端酒来!” “哧!”看着眼前眨眼间又雀跃不已的人儿,凤栖梧轻轻一笑,不再答话,纤手轻拂,启喉而歌:“闻君携酒西域来,吾开柴门扫蓬径。

    先偷龙王夜光杯,再采天山万年冰。

    犹是临水照芙蓉,青丝依旧眉笼烟……” 叮叮的琵琶和着泠泠的歌声散于帐中,品琳端着美酒进来时,那歌儿便从掀起的帐帘悄悄飞出…… 白都王宫。

     夷澹宫紧闭的宫门被轻轻推开,露出大殿中矗立如雕像的白王。

     “大王。

    ”内务总管葛鸿轻手轻脚的走进大殿。

     “还没有消息吗?”白王头也不回的问道。

     “暂还未有两位公子回都的消息。

    ”葛鸿垂首答道。

     “哼!”白王冷冷一哼,“只怕永远也不会有消息了!” “大公子、四公子或是路上有什么事耽搁了,也许明日大王就可以看到公子他们率领大军回都了。

    ”葛鸿依然垂首道。

     白王闻言却是重重一叹:“葛鸿,你不用安慰本王,那两个孽子是不会领军回都了。

    本王明白,王都现在所有人眼中,便等于那阎罗殿,谁又愿意舍弃性命跨进来?” “大王……”葛鸿抬首,却发现眼前的王竟衰瘦得如此厉害,两鬓如霜,眼眶深凹,原本合体的王袍此时也是松松的挂着。

     “唉,祖先的基业,我竟然守不住……”白王目光在殿中白氏历代国主的画像上游移,抬手掩目,苦苦叹息,“地下也愧见啊!” 葛鸿看着白王,却不知要如何安慰他,想着城内城外的情形,也是心忧如焚。

     “可有探得公主的消息?”白王忽然问道。

     “还没有。

    ”葛鸿答道,待看到白王那失望忧心的目光,不由说道,“王不用太担心,息王要博仁义之名,绝不会轻杀王族公主的,况且公主那么可爱,是人都不忍心害之。

    ” “但愿……但愿天佑我的琅儿!”白王无奈的叹道,末了眼神忽转狠厉,咬牙怒道,“那两个没用的劣子,竟然只顾自己逃命,而把妹妹丢下不管!本王……本王……咳咳……”一阵急痛攻心,白王顿时咳个不停。

     “大王,请保重身子啊。

    ”葛鸿慌忙轻抚着白王的胸口。

     “唉,人老了就是不中用了。

    ”待缓过气来,白王有些疲倦的道。

     “大王……”葛鸿张张口似想说什么,却忽又咽了声。

     白王转头看一眼他,“葛鸿,有什么话就跟本王说罢,过了今夜,或就没机会了。

    ” “大王,现今城内谣言四起、人心溃散、军心动摇,王都……实已难守!”葛鸿忽一口气说道,眼睛定定的看着白王,竟不畏此等大逆之言招来杀身之危。

     白王闻言面上果显怒颜,颔下长须微动,似要发作,但最终他却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以尽量平和的语气道:“你都听到了一些什么?” “风、丰大军自起兵之日起,一路而来已连得七城,吾白国可谓已大半入其囊中。

    其虽以战得城,但深得安民之道,百姓皆不以国破为耻,反以能栖其羽下而安。

    而国内时传息王之仁义、风王之威名,百姓不畏之反心生期盼。

    今午时西城即有强求出城愿投息帐之人,守将勒令不听者斩之,反激民愤,后虽得以镇压,但此举已令吾等大失民心。

    而连日围城,我军如紧绷之弦,身心俱疲,长此以往,则无须息攻之,吾等自败也。

    ” 葛鸿的回答却似背书一般,抑扬顿挫、滔滔而出。

     “谁教你说的?”白王眼中闪过一道利光,满脸严霜。

     “奴才该死。

    ”葛鸿扑通跪下,从袖中掏出一本奏折双手捧上,“只因大王已三日未曾上朝,太律大人才托奴才向大王进言。

    ” 白王目中光芒明灭不定,良久不语,殿中一片窒息的静默,地上跪着的葛鸿额上已布满汗珠,不知是因为炎热还是因为紧张。

     “呈上来。

    ”良久后,白王的声音低哑的响起。

     “是。

    ”葛鸿慌忙跪着移至白王面前,将手中折子高高捧至头顶。

     白王接过折子,殿中又是一片死寂。

     良久过后,久到葛鸿双膝都麻木了时,才听得头顶传来白王不带一丝感情起伏的声音:“起来吧。

    ” “谢大王。

    ”葛鸿慌忙叩首起身。

     而白王的目光却看向历代先人的画像,然后又落回手中奏折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那喃喃的声音仿如自语。

     葛鸿闻言不由悄悄抬首看向白王,却见他似失神一般的盯着大殿最正中的壁上,那里悬挂的是白国的第一代国主---白意马。

     八月二十六日晚。

    白王领着五万大军,携带所有宗室王亲及大臣,乘夜悄悄逃往浈城。

     八月二十七日,白都百姓打开城门迎接那俊雅无双、仁德兼备的息王。

     就这样,息王不流一滴血的,便将白国王都纳入掌中。

    当消息传出时,天下莫不震惊、讶异。

     “这是很正常的结果。

    ”星空之下,玉无缘平静的对领军前来会合、闻之消息而惊诧不已的皇雨道。

     “能不伤一兵一卒即取一城,这等智谋本王也不得不佩服。

    ”皇朝说出此话之时,手抚上胸前血透紫甲的箭伤。

     而得到消息的风云骑四将却不似他们的对手那般称赞着站在同一方的息王。

     “让白王逃走,岂不后患无穷?!”这是四将共同的认同。

     而风王却是微笑摇头道:“你们难道忘了我们起兵时之召天下言吗?” 此言一出,四将赫然一惊。

     “‘伐乱臣以安君则,扫逆贼以安民生’,若这天下都没什么‘乱臣逆贼’了,那我们还有伐、扫下去的理由吗?若这通往帝都的桥断了,我们又如何走至帝都呢?”风王温言点醒爱将。

     “白王弃城而逃,此举实也合情合理,他也有着他的打算。

    ”惜云又继续道,“外有不论是兵力还是实力都远远胜于已方的墨羽骑虎视眈眈,而内民心溃散、军心不稳,交战也不过一场惨败,不若弃城而保存实力,再会合两公子屯于王域的大军,齐力向王域进发。

    丰军虽不能胜,但王域之军却比之白军更弱,自可屡战屡得,若能打到帝都,挟持着皇帝,而号令天下诸侯……” 说至此风王忽一顿,眸光看向天际流云,“只不过帝都还有一位东殊放大将军,东朝帝国之所以还能存名,皇帝之所以还能坐于帝都金殿,那全是这位大将军的功劳!所以白王的梦想啊,终是要落空!” 最后风王看向诸将,道:“以后,你们便可看到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奇景,更而且,你们还能亲身参与创造这一段历史,只不过……这是幸还是不幸,我也不能断言。

    但不论是白王还是东殊放,他们终究都只是别人掌中的棋子,而掌控这些棋子的那个人,虽从未上马杀过一人,可是那些即算万夫莫挡、杀敌成山的勇猛大将也不敌他轻轻一指!那个人即算不披铠甲,但依是倾世名将!” 这一语说完后,风王脸上浮起令人费解的神情,那似笑似叹,似喜似忧,似赞似讽,实不符作为这个得胜者息王未来王后应有的反应。

     日后,风王这最后一段话以及皇王、玉无缘之语皆载入史书。

     而史家评曰:公子之语,尽显其玉家慧见之能皇王之语,则显其王者之识英雄重英雄的胸怀气度风王之语,则表露其所言之“参与并创造历史是幸还是不幸”的矛盾以及作为王者所具有的洞彻世事时局的犀利目光。

    是以,乱世三王,息实有令天下拜服的仁君之质,皇有令天下俯首的霸主之气,而风虽有帝王之能却独缺其心其志,是天降世人的一曲空谷清音。

     “既然息王已取下白都,那明日我们便直取栾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