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关灯
小
中
大
“是个有心的好孩子,我这就去看他。
” 赵秋声见到赵疏桐,眼睛里盛满了愤怒。
这么晚了这个县令大人才回来,他没能按时回家,织哥儿在家不定怎么担心他呢。
“县令大人。
”赵秋声不情愿地和赵疏桐打招呼。
“你叫什么名字。
” “赵秋声。
” “我也姓赵,说不得咱们几百年前还是本家。
” “我家老祖宗出身山西。
” “你念过书,有功名吗。
” “读过几年,还没有来得及考功名。
” “父母还在吗,为什么去抢粮食,你这样的小身板既抢不过那些大人,也打不过带着武器的士兵。
” “命都要没有了,还怕这些做什么。
” “那你弟弟呢,你死了,他一个小孩子要怎么活下去。
” 赵秋声沉默了,织哥儿是他在这个世上唯一的亲人了,真有个万一,他想让织哥儿好好活着,替父亲母亲还有他在这个像是烂泥一样的世道上活得好好的。
“让管家带着你去把你弟弟接来,你们先在县衙住下来。
” 赵秋声猛地抬头看向赵疏桐,“你为什么要帮我,你是在可怜我?” “你未及弱冠,你弟弟年龄只会更小,两个小孩子就算住在原来的家中也不会十分安全。
你读过书,之前家境应该不错,在抢夺赈灾粮食时你反驳本官并不是在无的放矢,为了反对本官而反对,这说明你十分聪明,你引起了本官的注意,而本官看上了你的能力,想让你为我办事。
给你兄弟二人提高庇护,是本官给你的酬劳,还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吗。
”赵疏桐道。
赵秋声思沉默了片刻,“谢谢大人。
” “去吧。
” 赵秋声当即带着赵贵去他家中,把哭成泪人的弟弟从被窝里挖出来,带到了县衙里。
赵贵见这两个孩子可怜,让厨房烧了热水,给那个小哥儿热了粥送过来。
第二天,赵疏桐将昨晚和两位钦差商讨过的赈灾方法写成折子递交给楚王。
楚王对这些事情简直避之不及,随便看了两眼就道,“两位钦差大人和赵县令都是朝中的栋梁之才,你们提的办法自然是好办法,本王没有意见。
” “那下官再抄录两份留档。
”甘陇县关注的人多,赵疏桐打算把这次赈灾的流程搞透明。
粮食银子都是有数的,又没有人敢在这上面伸手。
进出消耗记在一个账本上,一目了然。
正在议事,黄县丞匆匆进来,“县令大人,昨日您让下官关押的人犯招了,这个人是德隆县土匪响马帮安插在我们甘陇县的奸细。
响马帮的人看上了咱们这批赈灾粮食,让人犯在县城为抢夺官粮收集信息做准备。
犯人见大人带来这么多的粮食来,还要马上分给百姓。
就想了个昏招,打算鼓动百姓抢夺赈灾粮食,等事成后他再回响马帮带着帮派的人来抢夺百姓的粮食,从百姓手中抢夺远比他们从官府手中夺粮要安全简单,人犯立了大功回去就能做响马帮的三当家。
” 黄县丞带着崇拜的语气道。
新来的县令大人简直神了,刚到甘陇县第一天,人生地不熟的,就抓了一个土匪奸细出来。
怪不得皇上让这位大人过来做县令呢。
误打误撞的赵疏桐心想:这西北的土匪和西北的寒风一样,不要人命不疯狂。
那什么响马帮招惹楚王不说,还打算和无辜百姓来个黑吃黑。
楚王很生气,但是也很高兴,这个消息就像是知道他瞌睡了给他递枕头一样,终于可以出去剿匪,不用再窝在小小的甘陇县。
“岂有此理,小小响马帮,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妄想从本王手中抢走赈灾粮食,也不看看他们有没有那个命拿。
本王决定了,要亲自带兵剿匪,不诛灭响马帮本王不回甘陇县。
” 这就是您的目的吧,一旁的蔡先生掩面腹诽。
李尚书和林尚书赶紧阻拦他,“王爷,使不得,那个小土匪帮随时可以剿灭,甘陇县赈灾的事情还要您来主持大局,您不回来,甘陇县可怎么办啊。
” “有两位钦差大人在,本王十分放心。
”楚王做出十分李尚书和林尚书的样子道。
老狐狸们,想要让他干活,不可能的。
“王爷,县衙的人手不足,王爷一旦离开,赈灾的事情就会拖延下去。
” “这个啊,本王会让张附带人留下来帮你们的。
德隆县就在甘陇县隔壁,你们不必担心有事的时候找不到本王。
”楚王爽快地道。
李尚书和林尚书不想放人,有楚王在,赈灾的事情出了差错,还能有个给他们求情的人,但楚王意志坚决,他对政事不感兴趣,赈灾他可以出人出力,想让他做主,那是不可能的。
” 赵秋声见到赵疏桐,眼睛里盛满了愤怒。
这么晚了这个县令大人才回来,他没能按时回家,织哥儿在家不定怎么担心他呢。
“县令大人。
”赵秋声不情愿地和赵疏桐打招呼。
“你叫什么名字。
” “赵秋声。
” “我也姓赵,说不得咱们几百年前还是本家。
” “我家老祖宗出身山西。
” “你念过书,有功名吗。
” “读过几年,还没有来得及考功名。
” “父母还在吗,为什么去抢粮食,你这样的小身板既抢不过那些大人,也打不过带着武器的士兵。
” “命都要没有了,还怕这些做什么。
” “那你弟弟呢,你死了,他一个小孩子要怎么活下去。
” 赵秋声沉默了,织哥儿是他在这个世上唯一的亲人了,真有个万一,他想让织哥儿好好活着,替父亲母亲还有他在这个像是烂泥一样的世道上活得好好的。
“让管家带着你去把你弟弟接来,你们先在县衙住下来。
” 赵秋声猛地抬头看向赵疏桐,“你为什么要帮我,你是在可怜我?” “你未及弱冠,你弟弟年龄只会更小,两个小孩子就算住在原来的家中也不会十分安全。
你读过书,之前家境应该不错,在抢夺赈灾粮食时你反驳本官并不是在无的放矢,为了反对本官而反对,这说明你十分聪明,你引起了本官的注意,而本官看上了你的能力,想让你为我办事。
给你兄弟二人提高庇护,是本官给你的酬劳,还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吗。
”赵疏桐道。
赵秋声思沉默了片刻,“谢谢大人。
” “去吧。
” 赵秋声当即带着赵贵去他家中,把哭成泪人的弟弟从被窝里挖出来,带到了县衙里。
赵贵见这两个孩子可怜,让厨房烧了热水,给那个小哥儿热了粥送过来。
第二天,赵疏桐将昨晚和两位钦差商讨过的赈灾方法写成折子递交给楚王。
楚王对这些事情简直避之不及,随便看了两眼就道,“两位钦差大人和赵县令都是朝中的栋梁之才,你们提的办法自然是好办法,本王没有意见。
” “那下官再抄录两份留档。
”甘陇县关注的人多,赵疏桐打算把这次赈灾的流程搞透明。
粮食银子都是有数的,又没有人敢在这上面伸手。
进出消耗记在一个账本上,一目了然。
正在议事,黄县丞匆匆进来,“县令大人,昨日您让下官关押的人犯招了,这个人是德隆县土匪响马帮安插在我们甘陇县的奸细。
响马帮的人看上了咱们这批赈灾粮食,让人犯在县城为抢夺官粮收集信息做准备。
犯人见大人带来这么多的粮食来,还要马上分给百姓。
就想了个昏招,打算鼓动百姓抢夺赈灾粮食,等事成后他再回响马帮带着帮派的人来抢夺百姓的粮食,从百姓手中抢夺远比他们从官府手中夺粮要安全简单,人犯立了大功回去就能做响马帮的三当家。
” 黄县丞带着崇拜的语气道。
新来的县令大人简直神了,刚到甘陇县第一天,人生地不熟的,就抓了一个土匪奸细出来。
怪不得皇上让这位大人过来做县令呢。
误打误撞的赵疏桐心想:这西北的土匪和西北的寒风一样,不要人命不疯狂。
那什么响马帮招惹楚王不说,还打算和无辜百姓来个黑吃黑。
楚王很生气,但是也很高兴,这个消息就像是知道他瞌睡了给他递枕头一样,终于可以出去剿匪,不用再窝在小小的甘陇县。
“岂有此理,小小响马帮,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妄想从本王手中抢走赈灾粮食,也不看看他们有没有那个命拿。
本王决定了,要亲自带兵剿匪,不诛灭响马帮本王不回甘陇县。
” 这就是您的目的吧,一旁的蔡先生掩面腹诽。
李尚书和林尚书赶紧阻拦他,“王爷,使不得,那个小土匪帮随时可以剿灭,甘陇县赈灾的事情还要您来主持大局,您不回来,甘陇县可怎么办啊。
” “有两位钦差大人在,本王十分放心。
”楚王做出十分李尚书和林尚书的样子道。
老狐狸们,想要让他干活,不可能的。
“王爷,县衙的人手不足,王爷一旦离开,赈灾的事情就会拖延下去。
” “这个啊,本王会让张附带人留下来帮你们的。
德隆县就在甘陇县隔壁,你们不必担心有事的时候找不到本王。
”楚王爽快地道。
李尚书和林尚书不想放人,有楚王在,赈灾的事情出了差错,还能有个给他们求情的人,但楚王意志坚决,他对政事不感兴趣,赈灾他可以出人出力,想让他做主,那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