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关灯
小
中
大
这感情,终归是陛下的私事,这名声,更终归是她们二人的名声,即便日后不堪入耳,百年后被人唾弃,她们都不在乎,旁人又作甚插嘴多言。
万幸,这朝政,陛下从未懈怠一日,仍如从前那般勤勉,除却立后一事,旁的事情,他们这些逆耳忠言,陛下依然从谏如流。
丞相府中,苏燮瞥了眼手边的一道诏令,又是头疼又是好笑。
陛下非先帝亲女,是靖远郡王的长女,天下无人不知,但她自入宫起,便与生父生母断了联系。
这一年来,皇帝无缘无故频频提及靖远郡王妃,更屡施厚恩,意欲何为? 苏燮手捋胡须,连连轻叹。
思忖良久,终是就着一焰烛火,将自己拟好的谏言化作了青烟灰烬。
烧是烧了,苏燮心中却略有些不甘心,还是欲劝陛下勿要立自己的母亲为后,勿要倒行逆施,以身蹈祸。
但事到如今,显然已不可再劝。
未央宫修葺改建后,模样规制仍如从前那般,只是内里,将原有的台阶均铲平了,铺设了盲道。
踏入未央宫,每条道路皆是畅通无阻,不会担忧因眼睛看不见而磕碰跌倒。
殿中的陈设与长乐殿相仿,依颜祎的喜好,古朴别致,风华内敛,桌案的四角亦是圆润光滑。
走在笔直的长街上,远远望过去,一砖一瓦都能给自己带来踏实安心的熟悉感与归属感,这便是家。
一路奔波的辛劳,仿佛这一刻,尽数消散了。
唐潆舍不得未央宫,虽则迁都后,燕京仍作为留都保存,但未央宫是带不走的。
她所能做,便是在金陵再造一座一模一样的宫殿,空白的记忆,可待日后她与阿娘再去填充。
唐潆脚下的步伐愈加轻快了,她模模糊糊地看见了一个人影,在房檐下不知站了多久。
这身影太清瘦单薄,让人看了便觉心疼。
但就是这样一道身影,陪伴她从春夏走到秋冬,儿时数不清多少个雪夜,就是这样一道身影,冒着寒风朔雪,倚闾而望。
唐潆犹记得,夜里,宫灯星星点点的烛光洒落下来,到她的鬓间。
小小的自己仰着头唤阿娘,搂她的腿,央她亲亲抱抱,她便弯腰,倾身下来,鬓间的烛光随之便落在自己眼前似的,分外好看,更分外温暖。
难以抑制心中积攒已久的想念,唐潆由疾走改作了奔跑。
缀后的宫人忙细碎着步子,往前追赶,杂乱的脚步声中,悠悠扬扬飘入耳中的是轻灵叮铃的脚铃声。
颜祎等候许久,沉静如水的面容终有了些许波澜起伏,她微微笑了起来,须臾间,便被来人紧紧搂入怀中。
“阿娘”唐潆将下颌抵在颜祎的肩上,脑袋小幅度地晃动,想方设法地想令彼此贴得更牢一些。
声音随着她的动作下沉,更拖了尾音,含着多日不见带来的委屈,像只被雨淋湿了的小猫。
自己已不是太后,虽不知宫人如今是将她视作太后抑或皇后,但仍称她殿下。
且小七仍唤自己
万幸,这朝政,陛下从未懈怠一日,仍如从前那般勤勉,除却立后一事,旁的事情,他们这些逆耳忠言,陛下依然从谏如流。
丞相府中,苏燮瞥了眼手边的一道诏令,又是头疼又是好笑。
陛下非先帝亲女,是靖远郡王的长女,天下无人不知,但她自入宫起,便与生父生母断了联系。
这一年来,皇帝无缘无故频频提及靖远郡王妃,更屡施厚恩,意欲何为? 苏燮手捋胡须,连连轻叹。
思忖良久,终是就着一焰烛火,将自己拟好的谏言化作了青烟灰烬。
烧是烧了,苏燮心中却略有些不甘心,还是欲劝陛下勿要立自己的母亲为后,勿要倒行逆施,以身蹈祸。
但事到如今,显然已不可再劝。
未央宫修葺改建后,模样规制仍如从前那般,只是内里,将原有的台阶均铲平了,铺设了盲道。
踏入未央宫,每条道路皆是畅通无阻,不会担忧因眼睛看不见而磕碰跌倒。
殿中的陈设与长乐殿相仿,依颜祎的喜好,古朴别致,风华内敛,桌案的四角亦是圆润光滑。
走在笔直的长街上,远远望过去,一砖一瓦都能给自己带来踏实安心的熟悉感与归属感,这便是家。
一路奔波的辛劳,仿佛这一刻,尽数消散了。
唐潆舍不得未央宫,虽则迁都后,燕京仍作为留都保存,但未央宫是带不走的。
她所能做,便是在金陵再造一座一模一样的宫殿,空白的记忆,可待日后她与阿娘再去填充。
唐潆脚下的步伐愈加轻快了,她模模糊糊地看见了一个人影,在房檐下不知站了多久。
这身影太清瘦单薄,让人看了便觉心疼。
但就是这样一道身影,陪伴她从春夏走到秋冬,儿时数不清多少个雪夜,就是这样一道身影,冒着寒风朔雪,倚闾而望。
唐潆犹记得,夜里,宫灯星星点点的烛光洒落下来,到她的鬓间。
小小的自己仰着头唤阿娘,搂她的腿,央她亲亲抱抱,她便弯腰,倾身下来,鬓间的烛光随之便落在自己眼前似的,分外好看,更分外温暖。
难以抑制心中积攒已久的想念,唐潆由疾走改作了奔跑。
缀后的宫人忙细碎着步子,往前追赶,杂乱的脚步声中,悠悠扬扬飘入耳中的是轻灵叮铃的脚铃声。
颜祎等候许久,沉静如水的面容终有了些许波澜起伏,她微微笑了起来,须臾间,便被来人紧紧搂入怀中。
“阿娘”唐潆将下颌抵在颜祎的肩上,脑袋小幅度地晃动,想方设法地想令彼此贴得更牢一些。
声音随着她的动作下沉,更拖了尾音,含着多日不见带来的委屈,像只被雨淋湿了的小猫。
自己已不是太后,虽不知宫人如今是将她视作太后抑或皇后,但仍称她殿下。
且小七仍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