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关灯
射,再借着火光一瞧,竟是个陌生的美青年。

     “那个与官家持樽言欢的是哪位?”有人低声问,目光好奇地扫过去:“难道是哪个大王?” 皇子不可能。

    众所周知,官家此刻膝下无子。

     便有知情人擦擦头上的汗,小声回答:“不是大王,是近来声名远扬的陆安陆九郎。

    ” 打听的人群中隐隐传出惊呼,还是因着时不时来一波人,所以时不时就有一声惊叹之响。

     有知道家里想给自己找媒人提亲陆安的女子,便也偷偷抬眼去看,感觉自己似乎和那极长极长的黑眼睛对视了,便又羞涩地别开头,心里想:管家果然没有夸大其词,那陆家九郎果真是顶顶好的颜色。

     柴稷对着陆安眨眨眼,面上充满了戏谑:“陆家玉郎,他们可都在看你呢。

    ” 陆安荣获了新称呼,便朝进人的方向看了一眼,又回看柴稷,也眨眨眼:“如今臣也看他们了,扯平了。

    ” 不知哪个字戳中了柴稷笑点,搞得他笑得东倒西歪。

     席中有官员酸溜溜:“这还没进朝廷呢,就一副佞臣做派了。

    鸣泉先生正直一生,怎有这么一个孙辈。

    ” 旁边有官员表示:“别这么说,在鸣泉先生眼里,谁是祸国殃民的那个,谁是被耽误的大才,还说不准呢。

    ” 闻言,不少官员哄笑了起来。

     “那可未必,鸣泉先生也是真把曾经的太子当心爱的学生看的。

    ” 少不得有官员言说:“如果鸣泉先生不要这个孙子,我要啊,我巴不得陆九思他随我姓。

    ” 便又是一通笑闹。

     还有人说:“张主簿曾知房州,对这陆九思可曾了解?” 张晱如今进了翰林学士院,得了个翰林待诏的差遣,非本官,他本官是少府监主簿,从八品的级别看着不高,但重要的是那个差遣只要进了翰林学士院,别的官员就得敬你三分。

    那些比他品级高,却没有翰林头衔的官员,见了他还要斯斯文文,和和气气呢。

     张晱心里对陆九思是万分感激,得了话头,自然是止不住地夸:“旁的不说,陆九思之自律、努力、克己,在他这个年纪,实是罕见。

    ” “他自幼体弱,家中对他习文无有期待,随他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