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雏凤鸣 第二十九章 朝光千门曙

关灯
艳。

     六个女孩子按引导内侍的吩咐,下跪行礼,起身后敛色屏气垂手站立一旁,等司礼的内侍报出她们的姓名、家世、年龄后再次出列参见。

     规矩行过,几位娘娘先后提了些问题,考校她们的才学见识之后,王贵妃笑着对永乐帝说:“瞻儿是个有福的,她们个个堪称绝色,而且四艺精通,贤良淑德,以后他宫里定是极为祥云瑞气的。

    ” 永乐帝微微点头。

     贵妃娘娘、陈丽妃、任顺妃还有太子妃,她们都将玉牒上自己看中的人名圈了,由内侍交给永乐帝。

     有两个名字,她们几个都选了。

     胡善祥、孙清扬。

     永乐帝看着这两个名字,沉吟片刻。

     王贵妃见状,笑着说:“皇上,左右瞻儿也在这里,不如叫先前那些女孩子一起进来,由他自己选吧,也免得我们乱点了鸳鸯谱,被他埋怨。

    ” 太子妃连忙说:“由父皇与娘娘们商量着拿主意就可以了,何必要问瞻儿呢?他还年轻,哪里就能知道什么是真正适合他的。

    ” 永乐帝却说:“就依爱妃所言,让他自己选。

    ” 有内侍立刻出去传唤之前余的六个女孩子进来。

     太子妃心里一沉,生怕朱瞻基把永乐帝的话当真,真依他自己的心意去选。

     她从座位上站起身,走到一直立在旁边的朱瞻基身边,为他理一理衣衫,正了正他头上的金丝翼善冠,颇有深意地叮咛道:“这里面的女孩子,有你皇爷爷中意的,也有娘娘们喜欢的。

    娶妻娶德,你好好看看谁适合做你的正妃,选定了,就将那盘里的羊脂玉灵芝如意交在她手上。

    ” 朱瞻基从内侍所捧的盘中握了玉如意在手中,恭敬地奉到永乐帝面前:“有请皇爷爷为孙儿做主。

    ” 永乐帝慈祥地笑道:“你自个儿的婚事,你自个儿拿定主意就是,将来是你要和她过一辈子,当然得你自己去选。

    ” 朱瞻基谢过之后,转身不假思索,径自朝孙清扬跟前走去。

     永乐帝的目光沉了沉,太子妃惊慌失措,忙呼道:“瞻儿——” 朱瞻基回头朝太子妃挑了挑眉:“母妃有何嘱咐?” 太子妃温煦地笑着:“那地下刚才泼的有水,你小心拿着那玉如意,别滑倒了。

    ” 刚才为了当场测试这些女孩遇到突发事件时,是否仍然能保持沉静,有宫女按吩咐在她们行走时,突然倒了杯水在光滑如镜的青砖上,有个衣裙乱摆的女孩子,当时就面如土色地退了出去。

     朱瞻基谦恭地应声说:“母妃放心,我自幼习武,哪里会被这一点点水滑倒?” 他深吸一口气,闭了闭眼,拿着玉如意的手垂下,将玉如意在孙清扬垂在膝旁纹丝不动的手上碰了碰,方才举到了她旁边的胡善祥面前。

     他的动作非常轻微,又用身体挡着,宝座上的永乐帝和两位贵妃都没有看见,太子妃、陈丽妃却看了个仔细,几乎同时微不可闻地叹了口气。

     胡善祥正好站在孙清扬身边,她眼角的余光也瞧见了这一幕,不由得有些心酸,却不知这心酸是为孙清扬,还是为自己。

     玉如意举在她眼前不动,朱瞻基的眼神却不在她的身上。

    这虽然是胡善祥一早就知道的结果,她还是迟疑了片刻,才轻轻握住如意,平举下跪,温良恭俭地答道:“臣女胡善祥多谢殿下厚爱,多谢皇上及各位娘娘厚爱!” 太子妃这才吁出一口气,含笑看着殿中的女孩子们,但她的眼光,刻意地避开了孙清扬。

     永乐帝面上浮现出欣慰之色说:“瞻儿果真是长大了,不负朕所望。

    ” 孙清扬微微笑着,垂目而立,又和其他女孩子一道屈膝行礼:“恭喜皇太孙殿下喜得佳人,恭喜胡姐姐(妹妹)入选太孙妃。

    ” 朱瞻基伸手握住如意另一端,引着胡善祥上前向永乐帝及众位娘娘一并行礼。

     看到殿下的一双璧人,永乐帝微笑颔首:“如此甚好,朕也觉得这胡氏六行贞静,四德淳备,堪当皇太孙妃,下月初八,朕就给他们完婚。

    ” 陈丽妃娇笑道:“这只有十来天的时间,会不会太仓促了?” 永乐帝不以为然:“这日子是钦天监一早选好的,礼部早早把诸事都备好了,只等今日选妃,怎么会仓促?朕还嫌太慢了呢,还不知何时才能抱上重孙。

    ” 王贵妃笑着说:“哟,皇上这么着急,这一听到重孙,臣妾就觉得自己是牙都掉光的老奶奶了,心里又是高兴,又是失落呢。

    ” 一直没说话的任顺妃也在一旁帮腔:“臣妾入宫才八年光景,就能当上重祖奶奶,真是托皇上的洪福,才能这般的吉祥如意。

    ” 一时间,众人的好话说个不停,倒将正主儿朱瞻基和胡善祥晾在了一边。

     太子妃晃眼瞧见朱瞻基虽然面带恭谨,却全无喜意,怕永乐帝瞧出端倪,也笑着说:“这皇太孙妃定下来了,我可就等着喝婆婆茶了,还请父皇做个主,再为瞻儿选几个中意的人,毕竟一花独放不是春。

    早先为了瞻儿的身体着想,他屋里一个嫔妾也不曾有,这眼看着他比太子爷都高了,我心里也真是着急。

    正好这么多可人儿,我就厚着脸皮向父皇多要几个,也好让她们早日为瞻儿开枝散叶,早早让父皇抱上重孙。

    ” 永乐帝沉吟片刻道:“孙氏柔明,何氏媚婉,赵氏恭淑,袁氏姐妹温宜,马氏和顺,曹氏端仪,各有千秋,一时竟难以决断,看瞻儿的意思吧。

    ” 王贵妃笑着说:“皇上,这下面可有两个姓孙的女孩子呢,您说的是哪一个?没有明指,想必是两个都颇为中意,都要留下吧。

    ” 永乐帝赞许地看了她一眼:“不错,两个孙氏都颇得朕意,不知道瞻儿喜欢哪一个呢?” 朱瞻基拱手做答:“孙儿听凭皇爷爷做主,皇爷爷看上的,想必都是好的。

    ” 永乐帝大笑:“你如今也会拍马屁了,什么叫朕看上的都是好的,这又不是在给朕选妃。

    ” “皇爷爷目光如炬,单看各位祖母就知道,您挑人的眼光是一流的,孙儿自然是要请您做主。

    ” 永乐帝最得意就是他的后宫一片祥和,妻妾和美,听到朱瞻基如此说,心里大为高兴,抚了抚下颏上的长须:“那我就给你做主,将这几个都留下吧。

    ” 王贵妃问道:“皇上,不知这留下众人的位分,该如何确定?” “孙氏清扬,何氏嘉瑜为太孙贵嫔,其余为嫔,依年纪论大小即可,不分尊卑。

    ” 以往皇孙娶亲,由皇上亲定的,只有一妃两嫔,其余姬妾自行迎娶,并不需要在宫中玉牒上注明,今儿个这些女孩子因为全是永乐帝金口玉言许下的,就都有了位分。

     选中的众人喜忧参半,盈盈下拜叩谢。

    没有选中的,也是有忧有喜,忧的是自己与殿中英俊非凡的皇长孙只有这一面之缘,喜的是,不用入宫为妃嫔,也就不用担心皇长孙百年之后,自己会不会随之殉葬。

     太祖爷定下的妃嫔殉葬制度,实在是叫人胆战心惊,当年秦王朱樉死后,他的两个王妃奉旨被迫殉节,那凄厉的哭声,至今还令老一辈人提及就为之色变。

    而太祖爷归天之后,那宫里殉葬的宫妃,有位分的就有四十多位,更别提大大小小的宫娥内侍。

     在座的几位娘娘,想也是从她们的神色间联想到了自己的命运,一时间,心情也随之沉重起来,都沉默不语。

     只有太子妃,有几个儿子傍身,等太子朱高炽上位后,她顺理成章就会是中宫之主,根本没有这样的顾虑,也想不到这一层去。

     她见众人面上都有戚戚之色,笑着说:“想不到你们相处这些日子,彼此间都有了些情分,我就和父皇再求个情吧,让你们这些好姐妹做好妯娌。

    父皇您看,埈儿和二弟府里的两个皇子也都成年,到了该娶亲的时候,余下的三个女孩子也都是千挑百选出来的,何不许了埈儿他们几个?” “这个,高煦前些日才上书,说是为壑儿和圻儿选了合适的人家。

    ” 太子妃笑眯眯地说:“埈儿我也给他看了人的,只是想着这样选出来的,实在难得,想和父皇讨一个去做二皇孙嫔呢,要是二弟那儿不要,我就都娶回家去,媳妇多了,给我这婆婆奉茶的人也多些,正好早早享享儿孙福。

    ” 永乐帝闻之笑道:“你别好事尽往自己那儿扒拉,既然如此,我就让壑儿他们几个也来选选,然后再最后决定,这样,也免得他们怪朕偏心。

    ” 太子妃这才觉得自己失言,苦着脸说:“那万一要是我看好的媳妇,被壑儿他们挑走怎么办?” 朱瞻基听到这话更是担心,忙叫道:“皇爷爷——” 永乐帝意味深长地看了太子妃和朱瞻基两眼,方才说道:“你已经选定了正妃,还和他们抢什么,兄友弟恭,忘了吗?” 朱瞻基唯唯应了:“不敢,孙儿只是想,龙子凤孙个个都有一妃两嫔,怎么着,我的两个贵嫔也不能让他们挑了再定吧?” 朱瞻壑找到孙清扬时,她已经回到了太子府,正在花园里给牡丹花浇水。

     站在孙清扬身后,看着她把水浇完,站起身,朱瞻壑才开口说话:“这些事,让下人们做就行了,你怎么还操这些个心?” 孙清扬擦了一把额头的汗,喜滋滋地看着园里盛放的花朵:“我喜欢看牡丹,当然应该照料它们啊。

    你不是也说过,花也是有感觉的,用心照料它们就会开得更好吗?你看,我用的都是镇了一两天的井水,这两年的牡丹,是不是比前些年更娇艳了?” 朱瞻壑轻哼了一声,不屑地说:“浇牡丹花最好是用雨水或是河水,这打出来放上一两天的井水,只是勉强能使得罢了。

    ” 孙清扬笑着用锦帕擦了擦手上的水滴说:“这不几天都没下雨嘛,离河太远,这可不是一两桶能够解决的事,不好让福叔那么远去运,将就着用用吧。

    想来这花儿也知道,不拘是什么水,饱饱地喝了才是正经。

    ” “所以,你也什么都不挑吗?” “什么?”孙清扬转念明白朱瞻壑所说,抿嘴笑了笑,“这些事,轮不到我自个儿做主,又何必去想太多,徒增烦恼呢?” 朱瞻壑却从她的话音里听出一些无奈,冲动地抓着她的手说:“清扬,嫁给我吧,做汉王世子妃。

    虽然世子比不上皇太孙尊崇,但嫁过来你是正妃,只有你给旁人立规矩,不用你侍候别人。

    ” 孙清扬扫了眼站在他们不远处的下人们,虽然那些人个个都是垂头在看自己的脚,却不知这一幕有没有被他们瞧见。

     她将自己的手抽回来,淡淡地一笑说:“壑哥哥,我知道你疼我,像疼自己妹妹似的,但你我是知己的情分,不是男女的爱慕,这件事你不用再提了,我不会答应的。

    ” 朱瞻壑跺跺脚:“可是,你这么屈居人后,我为你不值。

    ” “有什么不值的,不来这京师,我不过是一个九品小吏之女,再高攀也不过是嫁入朱门绣户,如今这样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