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添新丁慧哥趣事
关灯
小
中
大
出生的时候,红莲没少伺候我们呢。
” 黄茂林点头,“你只管去,你不是说给她预备了很多东西?早些送过去,省得他们自己再弄。
” 孩子和产妇用的东西梅香早就送过去了,当天下午,梅香立刻开油锅,自己炸了两百多根油条,送给红莲一百五十根,往叶氏那里送五十根,左邻右舍一家送十根,其余的留着自己家里吃。
炸好了油条之后,梅香又去杂货铺买了二斤糖。
然后买了四条筷子长的鲫鱼,又加了两个猪蹄儿,把家里的花生米倒了一大碗。
这么些东西,整整装了两大提筐。
第二天中午,梅香和黄茂林一起把东西送到了二房。
梅香之前送的鸡蛋还没吃完,几只鸡也还有两只。
杨氏没想到梅香又送来这么多东西,心里很是高兴,“又不是外人,这么客气作甚?” 梅香把东西放在桌子上,“我生慧哥儿的时候,阿娘和弟妹每天精心伺候我。
如今我们分家了不住在一起,且我又要带着慧哥儿,我想贴身伺候弟妹都不能,只能多给她备些吃的。
以后我每天下午过来,阿娘有什么事情只管吩咐我。
” 正好黄茂源也回来了,他谢过大哥大嫂之后,先抱着慧哥儿逗一逗,然后又回房看孩子去了。
黄茂林问黄炎夏,“阿爹,给孩子取名儿了没?” 黄炎夏点头,“取了,一个甲字,小名叫榜哥儿。
” 梅香和黄茂林品了品这个名字,连声道好。
一听这名字就是寄予了厚望,不过与慧哥儿的名字倒是相得益彰,长为元,次为甲,一看就是兄弟。
榜哥儿落地后,黄炎夏履行承诺,奖励红莲二两银子。
黄茂源和红莲不肯要,如今已经分家,阿爹的家资都分光了,手里剩的那两个零花钱,哪能还去要他的。
黄炎夏生气了,说二房两口子是想让自己落下处事不公的名声。
黄茂源最后只得收下了,转眼又给了杨氏一些钱。
送过了东西,梅香把黄茂林打发回家,自己带着慧哥儿和小柱留在二房。
有杨氏和淑娴照看,红莲和榜哥儿被照顾得妥妥帖帖,并不需要梅香插手。
梅香去屋里看了看榜哥儿,慧哥儿也很好奇,伸头看了看弟弟,看了一会儿之后,用小手指指着榜哥儿,对着梅香啊啊的说话。
梅香笑着摸了摸儿子的头,小声对他说道,“好好,慧哥儿知道这是弟弟是不是?快小点声别说了,吵着弟弟睡觉!” 慧哥儿放下了小手,仍旧奇怪的看着榜哥儿。
他第一次看见这么小的娃娃,很是好奇。
榜哥儿洗三的时候,黄茂林和梅香一起去了二房,黄炎夏又叫上了黄炎斌和黄炎礼两家人,众人一起吃了顿饭。
梅香也不去打听杨家送了什么东西,怕伤了杨氏和红莲的脸面,大面上过得去就行。
榜哥儿出生没几天,又到了端午节。
慧哥儿一周两个月了,已经能自己跑好远。
但他经常摔跤,梅香每天让小柱跟在他后面。
慧哥儿也喜欢跟小柱哥玩,小柱有耐心,陪他一起到处跑,在院子里捉蚂蚁,捉迷藏。
有时候梅香没工夫管他,还会让小柱单独带着慧哥儿去韩家或者二房玩。
慧哥儿热衷于看弟弟,经常去了之后会摸一摸榜哥儿的小手。
榜哥儿偶尔会抓住慧哥儿的小手指头,慧哥儿立刻高兴得咯咯笑。
除了看弟弟,他还喜欢去学堂。
有一回小柱抱着慧哥儿路过学堂,明朗正好看见了,叫住了他们,亲手抱着慧哥儿逗了逗。
恰逢学堂里的孩子们歇堂,呼啦都跑出来喝茶水或是方便。
大伙儿见了慧哥儿,都逗他玩,从此慧哥儿就喜欢上了学堂。
但梅香怕他去了瞎捣乱,吱哇乱叫的,没得耽误孩子们读书。
端午节这一天,学堂放假。
慧哥儿一大早起床后,梅香给他穿了一件小褂子,下面一条开裆裤。
吃过了早饭,慧哥儿拽着梅香的裙摆,用小手指着外面,要出去玩。
梅香用帕子给他擦了擦嘴角,“急个甚?今日学堂放假,连你舅舅们都不在,去了也没人,只能去二叔家看看弟弟。
” 慧哥儿哪里听得懂,只一味的要出去。
小柱忙过来了,“慧哥儿,走,我带你出去!” 慧哥儿看了看小柱,小柱反复说出去出去,慧哥儿听懂了,立刻跑过来拉住小柱的手,一摇一摆的就往外走。
梅香去厨房把碗洗了,盛了一点剩饭给小狗吃。
这小狗长的特别像小花点,也不怎么挑嘴,只要往饭里倒一点菜汤,就能喂饱它。
黑虎生的小猫和它一样挑剔,不吃白饭,加了汤也只是偶尔吃两口。
梅香每次买鱼的时候会问人家要几条小鱼苗,回来烤干后磨成粉,每次往饭里略微加一点,小猫这才肯吃。
自从张五叔和刘麻子开始给黄家卖豆腐,梅香家的早餐终于恢复了正常时间,梅香也不再像以前一样起早做饭。
黄炎夏每天早上来磨豆腐,干完活就回去了,偶尔会在这边吃饭。
今天早上黄炎夏走的时候,梅香把家里包的粽子让他端了十几个回去。
还有新做的咸鸭蛋,给黄炎夏拿了五六个。
因前几天才炸过油条,梅香今天不准备开油锅。
粽子昨儿已经包好了,今天倒不用特意忙活什么。
厨房里收拾妥当后,还没等梅香去街上买菜,淑娴来了。
今儿方孝俊来送节礼,里面有一条三四斤肉。
杨氏切了一半让淑娴送到梅香家里来,还把自己炸的芝麻团和糖糕送来了一碗。
梅香也没客气,“这下好了,我还说去割二斤肉回来,妹妹倒给我省了钱。
” 淑娴脸红了红,“阿娘说天热了,方家送来的肉我们一天也吃不完,给大哥大嫂送一些,省得你们花钱去买。
” 淑娴送了肉之后就回去了,她前脚刚走,明盛又来了。
明盛来也是送东西的,昨日下午,有学生父母在家里水塘里捉鱼,给韩先生送了四条大鱼过来。
叶氏自己留了两条,让明盛给女儿送过来两条。
那鱼可不小呢,昨晚养了一晚上,用草绳串着,尾巴偶尔还动一动,可见还活着。
梅香看见鱼就笑了,“我还没给阿娘送东西,倒先吃上娘家送的鱼了。
” 明盛笑眯眯把鱼递给梅香,“姐姐总说这些客气话,我还要再跟姐姐说两句客气话。
这样客气来客气去,最后东西还是收了,还不如不说。
” 梅香哈哈笑了,“让你哥听见了又要说你!” 明盛嘿嘿笑了,“姐夫呢?慧哥儿在不在?” 梅香摇头,“慧哥儿刚走,不晓得跟小柱一起跑到哪里去了,你姐夫正在豆腐坊呢!” 明盛去豆腐坊和黄茂林说闲话,明盛性子开朗,说话风趣,黄茂林也不是那种死板的人,郎舅两个在一起经常嘻嘻哈哈说个没完。
在姐姐家混了一会子,明盛就回去了。
走之前,梅香把家里的粽子给明盛带了十几个,又把自己做的五彩璎珞往他身上挂了一个。
依着平安镇的规矩,这东西能避邪祟。
明盛走了之后,梅香看了看那两条大鱼,把其中一条扔在盆子里,拎着另外一条往黄茂源家里去了。
梅香去的时候,黄炎夏父子二人正在和方孝俊一起说话。
梅香直接去找杨氏,“阿娘,我弟弟送来了两条鱼。
我们也吃不完,我给阿娘送来一条,正好中午招待妹夫。
” 杨氏一看那条鱼,“嚯,这鱼可不小!” 梅香笑笑没说话,杨氏心里又羡慕开了。
明朗做了先生,不光能收学生们的束脩,有些家长还经常会送来一些东西。
今儿两条鱼,明儿一筐菜。
叶氏虽也有回礼,总是收的比送的多。
这读书有了功名就是好啊! 梅香不知道杨氏心里话,送了鱼之后,去看了看红莲母子,又和方孝俊打过招呼,预备回家准备晌午饭。
黄茂源连忙邀请哥哥嫂子中午到二房一起吃饭,打的由头是一起陪着妹夫,黄炎夏也赞同两个儿子一起过端午节。
梅香想了想,“既然阿爹和二弟都这样说,那我们晌午就过来叨扰了。
慧哥儿过来了没有?
” 黄茂林点头,“你只管去,你不是说给她预备了很多东西?早些送过去,省得他们自己再弄。
” 孩子和产妇用的东西梅香早就送过去了,当天下午,梅香立刻开油锅,自己炸了两百多根油条,送给红莲一百五十根,往叶氏那里送五十根,左邻右舍一家送十根,其余的留着自己家里吃。
炸好了油条之后,梅香又去杂货铺买了二斤糖。
然后买了四条筷子长的鲫鱼,又加了两个猪蹄儿,把家里的花生米倒了一大碗。
这么些东西,整整装了两大提筐。
第二天中午,梅香和黄茂林一起把东西送到了二房。
梅香之前送的鸡蛋还没吃完,几只鸡也还有两只。
杨氏没想到梅香又送来这么多东西,心里很是高兴,“又不是外人,这么客气作甚?” 梅香把东西放在桌子上,“我生慧哥儿的时候,阿娘和弟妹每天精心伺候我。
如今我们分家了不住在一起,且我又要带着慧哥儿,我想贴身伺候弟妹都不能,只能多给她备些吃的。
以后我每天下午过来,阿娘有什么事情只管吩咐我。
” 正好黄茂源也回来了,他谢过大哥大嫂之后,先抱着慧哥儿逗一逗,然后又回房看孩子去了。
黄茂林问黄炎夏,“阿爹,给孩子取名儿了没?” 黄炎夏点头,“取了,一个甲字,小名叫榜哥儿。
” 梅香和黄茂林品了品这个名字,连声道好。
一听这名字就是寄予了厚望,不过与慧哥儿的名字倒是相得益彰,长为元,次为甲,一看就是兄弟。
榜哥儿落地后,黄炎夏履行承诺,奖励红莲二两银子。
黄茂源和红莲不肯要,如今已经分家,阿爹的家资都分光了,手里剩的那两个零花钱,哪能还去要他的。
黄炎夏生气了,说二房两口子是想让自己落下处事不公的名声。
黄茂源最后只得收下了,转眼又给了杨氏一些钱。
送过了东西,梅香把黄茂林打发回家,自己带着慧哥儿和小柱留在二房。
有杨氏和淑娴照看,红莲和榜哥儿被照顾得妥妥帖帖,并不需要梅香插手。
梅香去屋里看了看榜哥儿,慧哥儿也很好奇,伸头看了看弟弟,看了一会儿之后,用小手指指着榜哥儿,对着梅香啊啊的说话。
梅香笑着摸了摸儿子的头,小声对他说道,“好好,慧哥儿知道这是弟弟是不是?快小点声别说了,吵着弟弟睡觉!” 慧哥儿放下了小手,仍旧奇怪的看着榜哥儿。
他第一次看见这么小的娃娃,很是好奇。
榜哥儿洗三的时候,黄茂林和梅香一起去了二房,黄炎夏又叫上了黄炎斌和黄炎礼两家人,众人一起吃了顿饭。
梅香也不去打听杨家送了什么东西,怕伤了杨氏和红莲的脸面,大面上过得去就行。
榜哥儿出生没几天,又到了端午节。
慧哥儿一周两个月了,已经能自己跑好远。
但他经常摔跤,梅香每天让小柱跟在他后面。
慧哥儿也喜欢跟小柱哥玩,小柱有耐心,陪他一起到处跑,在院子里捉蚂蚁,捉迷藏。
有时候梅香没工夫管他,还会让小柱单独带着慧哥儿去韩家或者二房玩。
慧哥儿热衷于看弟弟,经常去了之后会摸一摸榜哥儿的小手。
榜哥儿偶尔会抓住慧哥儿的小手指头,慧哥儿立刻高兴得咯咯笑。
除了看弟弟,他还喜欢去学堂。
有一回小柱抱着慧哥儿路过学堂,明朗正好看见了,叫住了他们,亲手抱着慧哥儿逗了逗。
恰逢学堂里的孩子们歇堂,呼啦都跑出来喝茶水或是方便。
大伙儿见了慧哥儿,都逗他玩,从此慧哥儿就喜欢上了学堂。
但梅香怕他去了瞎捣乱,吱哇乱叫的,没得耽误孩子们读书。
端午节这一天,学堂放假。
慧哥儿一大早起床后,梅香给他穿了一件小褂子,下面一条开裆裤。
吃过了早饭,慧哥儿拽着梅香的裙摆,用小手指着外面,要出去玩。
梅香用帕子给他擦了擦嘴角,“急个甚?今日学堂放假,连你舅舅们都不在,去了也没人,只能去二叔家看看弟弟。
” 慧哥儿哪里听得懂,只一味的要出去。
小柱忙过来了,“慧哥儿,走,我带你出去!” 慧哥儿看了看小柱,小柱反复说出去出去,慧哥儿听懂了,立刻跑过来拉住小柱的手,一摇一摆的就往外走。
梅香去厨房把碗洗了,盛了一点剩饭给小狗吃。
这小狗长的特别像小花点,也不怎么挑嘴,只要往饭里倒一点菜汤,就能喂饱它。
黑虎生的小猫和它一样挑剔,不吃白饭,加了汤也只是偶尔吃两口。
梅香每次买鱼的时候会问人家要几条小鱼苗,回来烤干后磨成粉,每次往饭里略微加一点,小猫这才肯吃。
自从张五叔和刘麻子开始给黄家卖豆腐,梅香家的早餐终于恢复了正常时间,梅香也不再像以前一样起早做饭。
黄炎夏每天早上来磨豆腐,干完活就回去了,偶尔会在这边吃饭。
今天早上黄炎夏走的时候,梅香把家里包的粽子让他端了十几个回去。
还有新做的咸鸭蛋,给黄炎夏拿了五六个。
因前几天才炸过油条,梅香今天不准备开油锅。
粽子昨儿已经包好了,今天倒不用特意忙活什么。
厨房里收拾妥当后,还没等梅香去街上买菜,淑娴来了。
今儿方孝俊来送节礼,里面有一条三四斤肉。
杨氏切了一半让淑娴送到梅香家里来,还把自己炸的芝麻团和糖糕送来了一碗。
梅香也没客气,“这下好了,我还说去割二斤肉回来,妹妹倒给我省了钱。
” 淑娴脸红了红,“阿娘说天热了,方家送来的肉我们一天也吃不完,给大哥大嫂送一些,省得你们花钱去买。
” 淑娴送了肉之后就回去了,她前脚刚走,明盛又来了。
明盛来也是送东西的,昨日下午,有学生父母在家里水塘里捉鱼,给韩先生送了四条大鱼过来。
叶氏自己留了两条,让明盛给女儿送过来两条。
那鱼可不小呢,昨晚养了一晚上,用草绳串着,尾巴偶尔还动一动,可见还活着。
梅香看见鱼就笑了,“我还没给阿娘送东西,倒先吃上娘家送的鱼了。
” 明盛笑眯眯把鱼递给梅香,“姐姐总说这些客气话,我还要再跟姐姐说两句客气话。
这样客气来客气去,最后东西还是收了,还不如不说。
” 梅香哈哈笑了,“让你哥听见了又要说你!” 明盛嘿嘿笑了,“姐夫呢?慧哥儿在不在?” 梅香摇头,“慧哥儿刚走,不晓得跟小柱一起跑到哪里去了,你姐夫正在豆腐坊呢!” 明盛去豆腐坊和黄茂林说闲话,明盛性子开朗,说话风趣,黄茂林也不是那种死板的人,郎舅两个在一起经常嘻嘻哈哈说个没完。
在姐姐家混了一会子,明盛就回去了。
走之前,梅香把家里的粽子给明盛带了十几个,又把自己做的五彩璎珞往他身上挂了一个。
依着平安镇的规矩,这东西能避邪祟。
明盛走了之后,梅香看了看那两条大鱼,把其中一条扔在盆子里,拎着另外一条往黄茂源家里去了。
梅香去的时候,黄炎夏父子二人正在和方孝俊一起说话。
梅香直接去找杨氏,“阿娘,我弟弟送来了两条鱼。
我们也吃不完,我给阿娘送来一条,正好中午招待妹夫。
” 杨氏一看那条鱼,“嚯,这鱼可不小!” 梅香笑笑没说话,杨氏心里又羡慕开了。
明朗做了先生,不光能收学生们的束脩,有些家长还经常会送来一些东西。
今儿两条鱼,明儿一筐菜。
叶氏虽也有回礼,总是收的比送的多。
这读书有了功名就是好啊! 梅香不知道杨氏心里话,送了鱼之后,去看了看红莲母子,又和方孝俊打过招呼,预备回家准备晌午饭。
黄茂源连忙邀请哥哥嫂子中午到二房一起吃饭,打的由头是一起陪着妹夫,黄炎夏也赞同两个儿子一起过端午节。
梅香想了想,“既然阿爹和二弟都这样说,那我们晌午就过来叨扰了。
慧哥儿过来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