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退豺狼方郎意坚

关灯
黄茂林过了生日没两天,就出了伏。

     伏天一过,天终于不再热的人日夜难熬,特别是早晚的时候,穿一件单衣,只要不干活,再也不会汗流浃背。

     天一凉快,黄茂林每日就会做更多的豆腐。

    不像三伏天的时候,早上做的豆腐,到了下午就不新鲜了,里面的水也都出来了。

     秋老虎虽然仍旧厉害,只要不在晌午时刻出门,屋里倒没那么热。

    慧哥儿睡觉时,梅香还要在他的肚子上盖一条薄薄的小褥子。

     天凉快了之后,众人也愿意出门了。

    慧哥儿更是如鱼得水,天天想往外面跑。

     他已经一周四个月了,跑起来咚咚咚的。

    头先他特别喜欢弟弟,但弟弟成日家不是吃就是睡,也不能陪他玩,渐渐的他的兴趣就降低了很多。

    比起弟弟,还是外头更好玩。

     小柱每天带着慧哥儿把几条街少说得转悠两回,比张发财还要负责。

    走到人家店门口,慧哥儿就站在那里朝里张望。

     如今街面上的人都知道这是掌柜家的儿子,又见他玉雪可爱,时常逗他玩,还会给他一些吃的。

     给他吃的马上就接着,但谁若是想抱他,慧哥儿扭头就跑。

    有时候看到年纪差不多的小孩,总是跟在人家屁股后头。

     豆腐坊里的活增加,小柱也跟着忙活起来,好在慧哥儿自己能走能跑,不用梅香再抱着他,一边操持家务一边也能看好他。

     小柱到家里快半年了,学会了不少东西。

     黄茂林从最基本的开始教他,第一样就是挑豆子。

    黄豆的品质有好有坏,好豆子才能磨出好豆腐,那些次一等的豆子,磨出来的豆腐口感也差一些。

     小柱得学会一眼分辨出豆子的好坏,有些豆子表面看着还可以,内里已经坏掉了。

    那些表面看起来不行的,自然更是不能用。

     黄家豆腐坊从黄炎夏创办第一天开始,豆腐的口感始终是第一要务。

    最开始的时候,黄炎夏把豆腐分两种,一种是好豆子磨出来的,一种是次一等的豆子磨出来的,做出来的豆腐也分两种价。

     黄炎夏原以为这样会让豆腐卖得更好,结果大失所望。

    所有人都想用次一等的价格买好一点的豆腐,你给他次一等的豆腐,他觉得口感不好,你让他买好一点的豆腐,他觉得价钱太贵。

     黄炎夏只得作罢,开始只卖好豆腐。

    别人送来的豆子他也要精心挑选,坏的烂的一概不要。

     因黄家豆腐坊口感好,这么多年以来,渐渐在平安镇扎稳脚跟,并逐渐做大。

    另外一家被逼的没办法,只做次一等的豆腐,价钱自然也便宜一些。

     平安镇虽然日益繁华,仍旧有许多吃不饱饭的人家。

    这些人家买豆腐,从不到黄家来买,黄家人也不在意。

     如今黄茂林到了镇上,更加注重豆腐的品质。

    他想在平安镇一家独大,甚至把生意做到旁边的镇子或是县城,豆腐一定得好。

    豆腐越好,越能卖上价格。

     小柱光学挑豆子就学了好长一段时间,几个月之后,小柱挑出来的豆子再没有一个坏的和烂的。

     挑豆子学好了之后,开始磨豆子。

    往磨眼里一点一点加黄豆,再把磨出来的大颗粒重新加进去,还要加水。

     黄茂林先让他看了许多天,再让他亲自动手。

    刚开始的时候,小柱手忙脚乱。

    不是豆子加多了,就是忘了把没磨好的大颗粒再加进去。

     黄茂林也不急,慢慢教他,四年的时间还长着呢。

     小柱学得最好的就是滤豆腐,然后就是烧火。

     为了让灶下的火随时达到要求,小柱天天给梅香打下手做饭。

    就算是三伏天,他也抢着坐在灶下烧火。

     小柱学得认真,黄茂林教的仔细。

    黄茂林耐性足,小柱学不好时他也不恼,谁还不是慢慢熟练的呢。

     黄茂林每隔几日往县城里送一趟货,他只送香豆腐和白豆腐干这两种。

    整个荣定县目前只有他一家会做这两种豆腐,特别是香豆腐,因为加了调料,可以直接生吃,更受欢迎。

     单县城里的买卖,一个月能给黄茂林带来七八两的净收益。

     这买卖一火,就有人眼红。

     县城里最大的豆腐坊坊主骆掌柜多次找到黄茂林,也是想学黄家手艺。

    这骆掌柜与现任县太爷贺大人有一些拐弯抹角的关系,在县城里颇是吃得开。

     按理说,人家贺大人好歹是朝廷七品命官,堂堂两榜进士出身,怎么会和你一个卖豆腐的扯上关系。

     但这贺大人下面有一个弟弟贺二爷,兄弟二人年纪差了许多。

    贺二爷自小得父母宠爱,性子有些骄纵。

    家里本已给他娶妻,贺大人到荣定县赴任后,一家老小都跟着过来。

     这骆掌柜有个女儿,长得花容月貌,被贺二爷一眼看中,抬回去做了小妾。

     有了这层关系,骆掌柜也在县城抖了起来。

    原来骆掌柜并不把黄家香豆腐放在眼里,觉得这不过是小道,各家各户吃豆腐还是要以水豆腐和千豆腐为主。

     黄茂林住在乡下的时候,从没想过去县城。

    自从去年开始往县城送货,他渐渐开了眼界。

    想挣钱,还是得往人多的地方去。

    县城里有钱人多,香豆腐和豆腐干卖的更贵,不论是他还是那几家代卖的,都有赚头。

     骆掌柜盯上了黄家香豆腐和白豆腐干。

     有一回黄茂林去县城送货,正好被他堵上了。

    黄茂林听说过骆掌柜,原是一家不起眼的豆腐坊坊主,从前年他女儿给贺二爷做了小妾开始,贺家豆腐坊越做越大,渐渐有了荣定县城第一家的势头。

     黄茂林原来没有找骆家,一来是怕人家看不上这点蝇头小利,二来也担心骆家巧取豪夺。

     果不其然,这还不到一年的功夫,骆家就开始来打主意了。

     骆掌柜要请黄茂林吃酒,黄茂林推说家中琐事烦扰,稚子年幼,不能在外久留,拒绝了骆掌柜相邀。

     骆掌柜也打听过黄茂林,知道这是韩书吏家的侄女婿。

    但书吏算个什么呢,上头有县尉、县丞,再上头才是县太爷,就连贺大人身边的两个师爷,在骆掌柜眼里也比书吏金贵。

     黄茂林不吃软,骆掌柜就来硬的。

    下一次黄茂林去送货时,他直接带人拦住了黄茂林,要出十两银子买黄家香豆腐和白豆腐干的方子。

     黄茂林一听他说十两银子,就知道骆掌柜想白占便宜。

     黄茂林自然不肯做软柿子,也没有明着拒绝,只说要一百两银子。

     骆掌柜冷笑了一声,“黄掌柜,我诚心与你做生意,你却这般戏弄于我。

    那隔壁县的人买你的方子只需五十两,如何到我这里就要翻倍?敢是黄掌柜瞧不起我骆某人?” 黄茂林笑着回答他,“骆掌柜言重了,陈掌柜是外县人,他学了手艺,碍不着我做生意。

    骆掌柜可不一样,您如今是荣定县最大的豆腐坊坊主,您学会了,在县城里我是一文钱也挣不着了。

    ” 骆掌柜又哼了一声,“也罢,黄掌柜既然瞧不起我,某告辞!” 黄茂林心里清楚,骆掌柜表面这样说,依照他在县城里的行事手段,必定不会善罢甘休! 但黄茂林不能服软,他想走出大黄湾,走出平安镇,就要面对更多的风雨! 黄茂林回去后刚开始他只字未提,后仔细斟酌,还是告诉了梅香。

     梅香一听骆掌柜靠着女儿给人做小妾就想巧取豪夺,冷笑了一声,“茂林哥,你不用被他张牙舞爪的样子吓着了。

    这些做小婆的,看着厉害,到了正房面前也得伏低做小。

    姓骆的若是愿意花银子来买方子也就罢了,若是只想占便宜,明儿咱们托敬博家四婶,往贺二奶奶面前告一状,再送些礼,保管这妖精闹不起来!” 黄茂林顿时笑了,“我光想着外头男人的事情,倒把内宅给忘了。

    ” 梅香抿嘴一笑,“回头你再去送货,先去四叔家送一份厚礼。

    再问一问四叔,那骆姨娘可有生孩子。

    ” 黄茂林点头,“好,我就照你说的办!这几个月事事顺利,我就想着有人会来闹事,没成想来的这么快!” 梅香把手里的活计一放,斩钉截铁,“不怕他,他不也是个卖豆腐的!大不了咱们就在平安镇干,又不是养不活一家子!” 黄茂林见梅香这气势,顿时又笑了,“我还想一年给你买根金簪子呢!” 梅香斜眼看他,“我跟你说正经的,你又打趣我!” 黄茂林直笑,“我也说正经的,我挣钱不是为了给你花,难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