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退豺狼方郎意坚
关灯
小
中
大
波才过了没多久,方孝俊又要去参加院试了。
黄茂林原说陪他一起去,方孝俊坚决不从,“大哥成日家忙得很,我又不是小孩子了,再说了我还去过一回省城。
这回有我大哥陪着我,您不必担忧。
” 黄茂林一听说方家老大陪着妹夫一起去,遂放下了心。
但他想到去省城花销高,塞给方孝俊一些银子,“你考试我也帮不上什么忙,这几个钱你拿着路上买几杯茶水喝。
” 方孝俊并没有拒绝,他知道去省城花销高,之所以让亲大哥陪着他去,就是因为亲兄弟俩不用讲什么排场,尽量可以省一些花销。
黄茂林给了之后,黄茂源也塞了一些银子给方孝俊。
论起来,方孝俊比黄茂源年纪还大一岁,但这是自己的妹夫,黄茂源还是以二舅兄的身份叮嘱了他几句。
淑娴给方孝俊做了两身像样的外衫,又给他绣了个喜登科的荷包,这花样子还是梅香给她的。
方孝俊临行前,明朗在书房里和方孝俊说话,“你此去,只要不出意外,必定是能中的!” 方孝俊点头,“多谢你吉言。
” 明朗接管了学堂之后,当初许多年纪大的师兄弟们有好几个都退学了。
方孝俊一直坚持在这里,待在明朗身边,会让他越发想要进步。
送走了方孝俊,各家的日子仍旧平静的往前走。
一阵秋风一阵凉,早晚的时候已经要穿外褂了。
梅香给一家人都准备了充足的衣裳鞋袜,连小柱都做了一身新衣裳。
自从听了黄炎夏的建议后,黄茂林每次去县城都要带个人。
黄炎夏要留下照看家里豆腐坊,黄茂源要跑车,黄茂林最后从族里找了个兄弟。
此人叫黄茂坚,今年二十出头,是黄知事的侄孙子。
黄茂林每次往县里要送不少货,有了黄茂坚的帮忙,他一路上轻松了许多。
去县里各家豆腐坊,人家见他带了个跟班,也更加敬重他。
黄炎夏刚开始想让黄茂源驾车送黄茂林去县里,黄茂林想过之后还是拒绝了。
他平时去县里是和别人拼车一起去,回来的时候也是一群人坐一辆车回来。
若是单独送他去,他要如何给黄茂源车钱?给多了不划算,给少了黄茂源吃亏。
一回两回也就罢了,长年累月的,到时候反而伤了兄弟情分。
黄炎夏见他坚持,也不再强求。
慧哥儿已经一岁半了,越发机灵。
他已经能听懂很多大人说的话,还能照着做一些简单的事情。
梅香问他耳朵在哪里,他就用小手来摸梅香的耳朵。
再问他眼睛在哪里,他又伸出食指来戳梅香的眼睛。
秋天一到,梅香的喜馍铺子又忙活了起来。
每逢做喜馍的时候,慧哥儿就特别高兴,一定要跑过去帮忙。
梅香无奈,只能给他一小团面,让他自己揉着玩。
慧哥儿不满意,时常去摸做好了的喜馍。
不是把小兔子的耳朵揪掉了,就是把猪鼻子捏歪了。
梅香气得打他屁股,他就蹬蹬的跑去找阿爹哭鼻子告状。
黄茂林一边忙着生意,一边也没忘了扩大家业。
过了中秋节没两天,他忽然与梅香商议买田地的事情。
梅香诧异的看着他,“如今还能买到田地?” 黄茂林点头,“多用些心,总是能买到的。
我这回只打听到八亩中等田,一亩田三两银子。
” 梅香摆摆手,“你觉得合适,只管去买。
买过了之后带我去看看,我虽不是掌柜的,但总得知道家里的地在什么地方。
” 黄茂林笑着捏了捏她的脸,“你是掌柜的掌柜的,家里一切都是你的!” 梅香被他逗笑了,踢了他一下,“没个正经!” 因黄茂林是户主,田地自然就落在了他名下,梅香也不在意这些,只管把喜馍铺子和家务事操持好。
买过田地后没几天,方孝俊回来了。
这一回他不负众望,顺利过了院试。
两家人都异常高兴,方家父母觉得终于熬出了头,虽然只是个小小秀才,对于别人家来说不算个什么,在乡下,却是顶顶了不起的身份。
十七岁的方孝俊算是比较年轻的秀才了,因为有明朗在前头比着,他才觉得自己不过是一般。
且不说方家如何,黄炎夏和杨氏高兴坏了。
黄炎夏出了钱,让杨氏给淑娴扯了一些新布,让女儿做两身好看的新衣裳。
女婿回头过来,见到女儿穿的得体,脸上也更有光。
方孝俊中了秀才,以后就不用再到学堂来读书。
对方孝俊而言,当前最要紧的事情,是赶紧找份事情做,不能总是指望父母和岳父家养着自己。
至于考举人的事情,他觉得离自己太远了。
他回来之后,方家父母想给儿子办酒席,方孝俊拒绝了,只是请了亲近的人吃了顿饭。
过了些日子,韩敬博在县里替方孝俊找了份事情做,给一家土财主的儿子做先生。
这土财主家里有大几百亩田地,有个大作坊,城里还有几个铺面。
家里只有两个儿子,一个十一岁,一个八岁。
哥俩捣蛋的很,已经气走了两个先生。
一个是老秀才,一个是中年童生。
那土财主答应,不说能不能考的上功名,只要能让他两个儿子认认真真读几本书就行。
先过来试一个月,若是能坚持下去,一年给二十两银子,包一日三餐,一季两套衣衫鞋袜,逢年过节还有孝敬。
若是有家眷带过去,也管吃住。
明朗把话传给方孝俊时,方孝俊当场就答应了,他急需要找一份事情来养活自己。
方孝俊性子温和,最不怕这种毛孩子歪缠。
兄弟俩捣蛋的花样百出,方孝俊并不生气,慢慢的,小哥俩见撵不走他,这先生年纪轻,不是那种老古板,也从不会喋喋不休,偶尔还会说和他们说一些趣事,兄弟二人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先生。
方孝俊的第一份差事,总算是坐稳了。
他本来只想安安静静的教两个学生,哪知却被麻烦事缠上了。
这土财主有个堂妹,今年十五岁了。
因自己长相一般,总想找一个体面郎君。
她在堂兄家里意外发现这个小先生,长相虽不说绝好,却斯斯文文,一股子书卷气,说话温声细气。
最重要的是,小小年纪就已经有了秀才的功名。
土财主的堂妹一下子就被方孝俊吸引了,她缠着土财主帮她说亲。
土财主去问方孝俊,方孝俊一口回绝,并声称家里已有未婚妻,只待明年未婚妻及笄之后就要完婚。
土财主的堂妹心有不甘,跑去问方孝俊,可是嫌弃自己长得丑。
方孝俊用温和的笑容看着她,“姑娘不丑,以后定能说个如意郎君。
我不过是个穷秀才,未婚妻对我好,当日读书还花了岳父家不少银钱。
姑娘看我身上的衣裳如何?” 土财主的堂妹仔细看了看,点点头,“手艺倒是不错,就是料子一般。
” 方孝俊笑了,“这是未婚妻亲手所做,料子虽差,情意却重。
姑娘说喜欢我,是希望我做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吗?” 土财主的堂妹当场就哭了,“这么好的人,为甚早早定亲了?” 方孝俊安慰她,“姑娘有姑娘的缘分,缘分未到不用强求,等缘分到了,姑娘也会愿意给他做衣裳的。
” 土财主的堂妹听他这样说,又心酸又高兴,心酸的是自己好不容易看上个人,却已经订了亲。
高兴的是自己果然眼光不差,这个人是个好人。
可惜了了,他已经定亲了。
土财主的堂妹并没有死缠烂打,第二天还送给方孝俊一些料子,都是姑娘家穿的,说是送给方孝俊的未婚妻。
土财主的两个儿子趴在窗外偷看先生和姑妈说话,哥哥一边看一边笑,“先生可真是有福气,家有贤妻,出来还被姑妈看上了!” 弟弟撇撇嘴,“我估摸着先生是嫌弃姑妈长得难看!” 说完,小哥俩一起哈哈大笑。
方孝俊不想收料子,那姑娘扔下东西就跑了。
小哥俩见先生这样为难,也从家里拿了一些料子送给方孝俊,说是孝敬师母的,方孝俊这才收下。
重阳节的时候,方孝俊回了一趟家。
土财主提前把半年的束脩给了方孝俊,还有节礼,方孝俊全部带回家交给了父母。
方家父母立刻到黄茂源家里,和黄炎夏夫妇商议婚期,并把土财主家给的那些好料子全部送给淑娴做衣裳。
两家议定,明年中秋之后,八月二十五完婚。
黄茂林原说陪他一起去,方孝俊坚决不从,“大哥成日家忙得很,我又不是小孩子了,再说了我还去过一回省城。
这回有我大哥陪着我,您不必担忧。
” 黄茂林一听说方家老大陪着妹夫一起去,遂放下了心。
但他想到去省城花销高,塞给方孝俊一些银子,“你考试我也帮不上什么忙,这几个钱你拿着路上买几杯茶水喝。
” 方孝俊并没有拒绝,他知道去省城花销高,之所以让亲大哥陪着他去,就是因为亲兄弟俩不用讲什么排场,尽量可以省一些花销。
黄茂林给了之后,黄茂源也塞了一些银子给方孝俊。
论起来,方孝俊比黄茂源年纪还大一岁,但这是自己的妹夫,黄茂源还是以二舅兄的身份叮嘱了他几句。
淑娴给方孝俊做了两身像样的外衫,又给他绣了个喜登科的荷包,这花样子还是梅香给她的。
方孝俊临行前,明朗在书房里和方孝俊说话,“你此去,只要不出意外,必定是能中的!” 方孝俊点头,“多谢你吉言。
” 明朗接管了学堂之后,当初许多年纪大的师兄弟们有好几个都退学了。
方孝俊一直坚持在这里,待在明朗身边,会让他越发想要进步。
送走了方孝俊,各家的日子仍旧平静的往前走。
一阵秋风一阵凉,早晚的时候已经要穿外褂了。
梅香给一家人都准备了充足的衣裳鞋袜,连小柱都做了一身新衣裳。
自从听了黄炎夏的建议后,黄茂林每次去县城都要带个人。
黄炎夏要留下照看家里豆腐坊,黄茂源要跑车,黄茂林最后从族里找了个兄弟。
此人叫黄茂坚,今年二十出头,是黄知事的侄孙子。
黄茂林每次往县里要送不少货,有了黄茂坚的帮忙,他一路上轻松了许多。
去县里各家豆腐坊,人家见他带了个跟班,也更加敬重他。
黄炎夏刚开始想让黄茂源驾车送黄茂林去县里,黄茂林想过之后还是拒绝了。
他平时去县里是和别人拼车一起去,回来的时候也是一群人坐一辆车回来。
若是单独送他去,他要如何给黄茂源车钱?给多了不划算,给少了黄茂源吃亏。
一回两回也就罢了,长年累月的,到时候反而伤了兄弟情分。
黄炎夏见他坚持,也不再强求。
慧哥儿已经一岁半了,越发机灵。
他已经能听懂很多大人说的话,还能照着做一些简单的事情。
梅香问他耳朵在哪里,他就用小手来摸梅香的耳朵。
再问他眼睛在哪里,他又伸出食指来戳梅香的眼睛。
秋天一到,梅香的喜馍铺子又忙活了起来。
每逢做喜馍的时候,慧哥儿就特别高兴,一定要跑过去帮忙。
梅香无奈,只能给他一小团面,让他自己揉着玩。
慧哥儿不满意,时常去摸做好了的喜馍。
不是把小兔子的耳朵揪掉了,就是把猪鼻子捏歪了。
梅香气得打他屁股,他就蹬蹬的跑去找阿爹哭鼻子告状。
黄茂林一边忙着生意,一边也没忘了扩大家业。
过了中秋节没两天,他忽然与梅香商议买田地的事情。
梅香诧异的看着他,“如今还能买到田地?” 黄茂林点头,“多用些心,总是能买到的。
我这回只打听到八亩中等田,一亩田三两银子。
” 梅香摆摆手,“你觉得合适,只管去买。
买过了之后带我去看看,我虽不是掌柜的,但总得知道家里的地在什么地方。
” 黄茂林笑着捏了捏她的脸,“你是掌柜的掌柜的,家里一切都是你的!” 梅香被他逗笑了,踢了他一下,“没个正经!” 因黄茂林是户主,田地自然就落在了他名下,梅香也不在意这些,只管把喜馍铺子和家务事操持好。
买过田地后没几天,方孝俊回来了。
这一回他不负众望,顺利过了院试。
两家人都异常高兴,方家父母觉得终于熬出了头,虽然只是个小小秀才,对于别人家来说不算个什么,在乡下,却是顶顶了不起的身份。
十七岁的方孝俊算是比较年轻的秀才了,因为有明朗在前头比着,他才觉得自己不过是一般。
且不说方家如何,黄炎夏和杨氏高兴坏了。
黄炎夏出了钱,让杨氏给淑娴扯了一些新布,让女儿做两身好看的新衣裳。
女婿回头过来,见到女儿穿的得体,脸上也更有光。
方孝俊中了秀才,以后就不用再到学堂来读书。
对方孝俊而言,当前最要紧的事情,是赶紧找份事情做,不能总是指望父母和岳父家养着自己。
至于考举人的事情,他觉得离自己太远了。
他回来之后,方家父母想给儿子办酒席,方孝俊拒绝了,只是请了亲近的人吃了顿饭。
过了些日子,韩敬博在县里替方孝俊找了份事情做,给一家土财主的儿子做先生。
这土财主家里有大几百亩田地,有个大作坊,城里还有几个铺面。
家里只有两个儿子,一个十一岁,一个八岁。
哥俩捣蛋的很,已经气走了两个先生。
一个是老秀才,一个是中年童生。
那土财主答应,不说能不能考的上功名,只要能让他两个儿子认认真真读几本书就行。
先过来试一个月,若是能坚持下去,一年给二十两银子,包一日三餐,一季两套衣衫鞋袜,逢年过节还有孝敬。
若是有家眷带过去,也管吃住。
明朗把话传给方孝俊时,方孝俊当场就答应了,他急需要找一份事情来养活自己。
方孝俊性子温和,最不怕这种毛孩子歪缠。
兄弟俩捣蛋的花样百出,方孝俊并不生气,慢慢的,小哥俩见撵不走他,这先生年纪轻,不是那种老古板,也从不会喋喋不休,偶尔还会说和他们说一些趣事,兄弟二人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先生。
方孝俊的第一份差事,总算是坐稳了。
他本来只想安安静静的教两个学生,哪知却被麻烦事缠上了。
这土财主有个堂妹,今年十五岁了。
因自己长相一般,总想找一个体面郎君。
她在堂兄家里意外发现这个小先生,长相虽不说绝好,却斯斯文文,一股子书卷气,说话温声细气。
最重要的是,小小年纪就已经有了秀才的功名。
土财主的堂妹一下子就被方孝俊吸引了,她缠着土财主帮她说亲。
土财主去问方孝俊,方孝俊一口回绝,并声称家里已有未婚妻,只待明年未婚妻及笄之后就要完婚。
土财主的堂妹心有不甘,跑去问方孝俊,可是嫌弃自己长得丑。
方孝俊用温和的笑容看着她,“姑娘不丑,以后定能说个如意郎君。
我不过是个穷秀才,未婚妻对我好,当日读书还花了岳父家不少银钱。
姑娘看我身上的衣裳如何?” 土财主的堂妹仔细看了看,点点头,“手艺倒是不错,就是料子一般。
” 方孝俊笑了,“这是未婚妻亲手所做,料子虽差,情意却重。
姑娘说喜欢我,是希望我做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吗?” 土财主的堂妹当场就哭了,“这么好的人,为甚早早定亲了?” 方孝俊安慰她,“姑娘有姑娘的缘分,缘分未到不用强求,等缘分到了,姑娘也会愿意给他做衣裳的。
” 土财主的堂妹听他这样说,又心酸又高兴,心酸的是自己好不容易看上个人,却已经订了亲。
高兴的是自己果然眼光不差,这个人是个好人。
可惜了了,他已经定亲了。
土财主的堂妹并没有死缠烂打,第二天还送给方孝俊一些料子,都是姑娘家穿的,说是送给方孝俊的未婚妻。
土财主的两个儿子趴在窗外偷看先生和姑妈说话,哥哥一边看一边笑,“先生可真是有福气,家有贤妻,出来还被姑妈看上了!” 弟弟撇撇嘴,“我估摸着先生是嫌弃姑妈长得难看!” 说完,小哥俩一起哈哈大笑。
方孝俊不想收料子,那姑娘扔下东西就跑了。
小哥俩见先生这样为难,也从家里拿了一些料子送给方孝俊,说是孝敬师母的,方孝俊这才收下。
重阳节的时候,方孝俊回了一趟家。
土财主提前把半年的束脩给了方孝俊,还有节礼,方孝俊全部带回家交给了父母。
方家父母立刻到黄茂源家里,和黄炎夏夫妇商议婚期,并把土财主家给的那些好料子全部送给淑娴做衣裳。
两家议定,明年中秋之后,八月二十五完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