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娶新妇寄存货物

关灯
一眨眼就到了九月底,这期间,明盛不出所料过了府试,名次也不差,但院试两年一次,要等到明年才能参加。

     此时,叶氏忽然变得异常忙碌,无他,因为明朗要成亲了。

     叶氏去年与秦家商议,今年十月间娶玉茗过门。

    当时两家议定下,秦家会提前派秦玉炔夫妇送玉茗回来。

    等成亲前几日,秦家夫妇带着幼子再赶回来。

     至于玉茗的嫁妆,首饰细软之类的,秦太太早已预备好。

    一些粗笨的家伙,直接到平安镇买现成的。

     秦太太已经决定,大致给玉茗陪嫁几样家具就行了。

    韩家也不缺这些东西,有多余的钱财,秦太太在荣定县城里给玉茗买了一间铺子,一年单收租子也有个十几两银子。

    镇上的房子也做玉茗的陪嫁,韩家白用了这几年,就算给租子也有不少呢。

     因两家连着亲,秦家再不肯要租金,叶氏只能把聘礼置办得厚一些。

     秦家离的太远,叶氏去年带着明朗过去的时候,把韩敬奇父子也一并叫去了。

    叶氏就在当地,花钱置办了聘礼,请人一并送到秦家去。

     至于秦家后面如何发嫁,这是秦家的安排,叶氏并不过问,她只管准备好自己这边的事情。

     考虑到秦家的亲戚都在外地,成婚当日,女方家并不在平安镇办酒席。

    秦先生当初在平安镇,也结下了不少善缘。

    荣定县也有他的几个师兄弟,到时候请了这些人一起送亲,人虽少,身份都不差,也算体面。

     叶氏提前把新房准备好,原来明朗和明盛一起住在东厢房,西厢房空着的,正房西屋是兰香住着呢。

     叶氏本想让兰香搬到西厢房,把正房西屋留给明朗做新房。

     明朗却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阿娘,何苦让妹妹搬来搬去。

    直接让明盛搬到西厢房,我仍旧留在东厢房。

    正房西屋只有一间,东西多了也铺陈不开。

    东厢房有三间呢,一间做卧房,一间做小客厅,剩下一间做书房正好。

    ” 叶氏有些犹豫,“你是长子,住东厢房原也说得过去。

    只是你阿爹不在了,你如今是一家之主,我一个人占着正房,到让你们用厢房做新房,这也说不过去。

    ” 明朗忙起身,先给叶氏鞠个躬,“阿娘切莫说这些话,没有阿娘哪里来的儿子。

    就算阿爹不在了,这正房永远都是阿娘的。

    妹妹还小,西厢房那么大,妹妹一个人住在里面空荡荡的。

    让她跟阿娘一起住在正房,我们也能放心。

    阿娘放心,我明儿给先生家去一封信,说明缘由。

    ” 叶氏仍旧摇头,“不行,还是用正房西屋给你们做新房。

    我想过了,你们兄弟还小,将来说不得还能再往前进一步。

    到时候你妹妹说的人家定然是体面人家,而且,秦先生家里是有丫头的,等玉茗过来了,说不定会有陪嫁丫头。

    我准备明儿也买个小丫头放屋里,让她陪着你妹妹睡。

    ” 明朗只得作罢,听从叶氏的安排。

     过了几日,叶氏果然从人牙子那里买了个七八岁的小丫头。

    这小丫头家里姊妹众多,父母养不活她,才把她卖了出来。

     丫头原名叫麦芽,叶氏也没给她改名,算是留个念想。

     叶氏让麦芽陪着兰香住在西厢房,明盛仍旧留在东厢房,明朗搬去了正房西屋。

     叶氏又把原东厢房的书房搬到了前院儿,以后兄弟二人长大了,各自娶妻,一人弄一间书房占地方,共用内书房也不大合适,索性搬到前院去,弄一个大的外书房也就够了。

     秦太太当日与叶氏说好了,因路途太远,不给玉茗陪嫁太多粗笨的嫁妆,新房里的床和衣柜什么的,都让叶氏预备。

     叶氏提前就找了黄炎斌,打了一张新床,一个八开门的衣柜,一张塌,一套梳妆台和梳妆椅,两个五斗柜,这几样东西顿时把新房里都塞满了。

     新房准备好了之后,叶氏又马不停蹄的准备酒席的事情。

     还没等她准备好,秦玉炔夫妇送玉茗回来了。

     当日一大早,明朗仍旧如往常一般教孩子们读书。

    半晌午的时候,外面忽然传来声响。

     他让学生们好生读书,自己出去迎接秦玉炔夫妇和玉茗。

     秦家三人坐了一辆骡车过来,带了一个丫头,车上面还带了两个箱笼。

     明朗赶忙上前付了车资,抱拳行礼,“师兄,大嫂,玉茗妹妹。

    ” 秦玉炔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样的,一个人把学堂打理的有声有色。

    ” 说完,秦玉炔打头往屋里走,其余人跟在后面。

     明朗看了一眼玉茗,对她温和的笑了,“妹妹一路辛苦了。

    ” 玉茗有些羞涩,把脸扭到一边去了,“你独自一人打理学堂,你也辛苦。

    ” 秦大奶奶笑着打岔,“这房子我们住了多少年了,得亏有妹夫在这里看着,不然坏起来可快呢!” 几个人说着就往屋里走,韩家已经提前把屋子都收拾干净了,秦家人来了就可以直接住下。

     学堂都在前院,叶氏平时做饭最多只用一下后院的厨房,其余房屋韩家母子从未动过。

     秦家兄妹到来,学堂里原来的一些学生闻声而动,都跑过来和大师兄打招呼。

     秦玉炔走了好几年,一看这些学生们,有认识的,也有新面孔,心里也很高兴,“几年不见,你们都长大了许多。

    我听说这两年有好几个人过了县试和府试,好生读书,大好的前程都在等着你们!” 学生们和秦玉炔以及明朗在正房里说话,秦大奶奶带着玉茗去了西厢房。

     叶氏正在家里准备午饭需要的菜,等她带着兰香过来之后,听说秦家兄妹来了,立刻喜形于色。

     学生们已经去学堂读书了,明朗也跟了过去,后院只有秦家人。

     叶氏一进垂花门,秦家丫头立刻发现了,忙去禀报大爷大奶奶,秦家兄妹一起出来给叶氏行礼问安。

     叶氏问过秦先生夫妇,玉茗要给叶氏帮忙做饭,叶氏急忙拦住了她,“好孩子,你的心意我都知道。

    只是你们一路奔波,这会子正累着呢,赶紧去歇息会儿。

    你想给我帮忙以后有的是机会,不差这一天两天的,有兰香给我打下手呢!” 玉茗看了一眼兰香,“妹妹长这么大了!”她又看了看后面的麦芽,有些奇怪,不知如何称呼。

     叶氏笑着解释,“这是麦芽,我才买的丫头,乖巧听话的很。

    兰香一个人住西厢房,我怕她害怕,特意买个丫头陪她。

    ” 玉茗一听就明白了,这是小姑子的丫头,只对着麦芽笑了笑。

     时辰不早了,叶氏带着兰香去厨房做饭。

    秦家兄妹才来,今儿晚上韩家必定要请他们吃顿饭接风。

    晌午饭就算了,学堂里都是学生,秦家人一贯主张和学生们吃一样的饭菜。

     到下午的时候,叶氏把家里厨房翻了一遍,只有些肉,豆腐可以去梅香家里买一些,再杀一只鸡,鸡蛋也有,上午周氏送来的蔬菜还剩下许多,光这些也不够呀。

     叶氏去了梅香家里,弄了好几样豆腐,见梅香家里养了一条新鲜鱼,也一并拿了过来,还强行给了梅香钱。

    临走的时候一再跟梅香和黄茂林说,晚上去她家吃饭。

     把女儿家搜罗了一遍,叶氏又从左邻右舍借了许多菜。

    菜色准备好了后,又让麦芽去买了一坛酒回来。

     叶氏仔细计算,晚上把女儿一家三口请过来,小柱也带上,再加上自己家和秦家人,一起热热闹闹吃顿饭。

     梅香也正在家里和黄茂林说话,“秦家在这边也无亲眷,也只能我们给他接风了。

    明朗和明盛在学堂里,家里全指望阿娘带着兰香操持,等会子我们先过去,帮着干些杂活。

    ” 这些小事情黄茂林全听梅香安排,两口子早早的过去了,梅香把慧哥儿交给小柱,系上围裙就下厨房帮叶氏做饭。

    黄茂林拿起扫帚,把韩家里里外外都扫得干干净净。

     兰香带着麦芽把堂屋里桌椅板凳擦得一尘不染,又把晚上要用的杯碗盘碟都准备好,洗的干干净净,然后送到厨房交给叶氏。

     梅香正在把鸡肉放到锅里焯水,看了一眼麦芽,“阿娘,你买个丫头花了多少钱?” 叶氏见麦芽走远了,小声回答女儿,“还不到三两银子!” 梅香却叹了口气,“好好的一个人,还没牲口值钱,到哪里去说理呢!” 叶氏问梅香,“你要不要买一个?这些小女娃,在家里吃不饱穿不暖,父母心气儿不顺时,不免时常打骂。

    有时候被卖了出来,虽说骨肉分离,好歹能逃一条命。

    看她年纪这样小,我连大声话都没跟她说过。

    ” 梅香笑了,“我不买,家里有小柱给我帮忙,我能忙得开。

    再说了,明朗身上有功名,买个丫头也能说得过去。

    我要是跑去买个丫头,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要给茂林哥买个小老婆呢!” 叶氏笑着骂女儿,“胡说,茂林多好的人,你可不许编排他!你要是忙的过来也就罢了,等以后孩子多了,小柱的契约满了定然要回家,到时候你再买也行。

    ” 母女两个一边做饭一边说着闲话,梅香来的时候穿的是干净衣服,叶氏给女儿找了一件自己的旧衣服给她穿,等会子做完了饭再换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