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娶新妇寄存货物
关灯
小
中
大
来。
学堂放学之后,明朗兄弟和秦家人一起回来了,叶氏和梅香也做好了饭菜。
明朗见黄茂林抱着慧哥儿在院子里玩,忙上前打招呼,“姐夫来了,这是我大舅兄。
师兄,这是我姐夫,原来多次陪我参加过考试的。
” 因黄茂林抱着孩子,秦玉炔先冲明朗摆手,“不用你说,我自然记得黄掌柜。
原来在府城,咱们住过一家客栈的。
” 说完,又冲黄茂林拱手,“黄掌柜好,几年不见,听说黄掌柜越发有本事了。
今儿为了我们,倒劳动您了!” 黄茂林把孩子递给小柱,也拱手还礼,“秦大公子好,您看着风采更盛了。
咱们都是实在亲戚,不说那些客套话!我没读过多少书,最仰慕你们读书人,今儿特意带了一坛子好酒过来,晚上咱们不醉不归!” 秦玉炔是个性子疏朗之人,这几年专门给秦先生跑腿,整天与外头人打交道,并没有多少身份门第之见,见黄茂林说话豪爽,也哈哈笑了,“我酒量不好,黄掌柜可要让着我些!” 明朗笑着把师兄和姐夫迎进了堂屋,叶氏和梅香从厨房里出来了,秦家姑嫂先给叶氏行礼问好,再与梅香相互见礼。
梅香拉着玉茗的手,“几年不见,妹妹长高了,也越发好看了!” 玉茗笑着回答梅香,“姐姐才好看呢!” 小柱抱着慧哥儿站在一边,玉茗看见慧哥儿,忙从荷包里掏出一个梅花样子的小银锭塞到慧哥儿手里,“这是慧哥儿吧,我也没有什么好东西,这朵小梅花给你拿去玩!” 玉茗来之前就问过明朗,晚上会有哪些人,明朗只说有姐姐一家三口和姐夫的徒弟,其余并无旁人。
玉茗是个细心人,就给慧哥儿准备了这个小巧的小银锭。
那小银锭小的很,估计也就值个半两银子,好在是花样好看。
梅香忙谢过玉茗,“妹妹还没吃过我们一口茶,我们倒先偏了妹妹这样好的见面礼。
” 堂屋里,八仙桌已经摆好了。
明朗把秦玉炔和黄茂林请到了东面坐上席,他自己带着明盛坐在北面,梅香抱着慧哥儿与秦大奶奶坐在西面,叶氏带着玉茗坐在南面,旁边加了个高凳子,让兰香坐在一边。
小柱、麦芽和秦家丫头没有上桌,叶氏在厨房给他们留了饭菜。
叶氏买了一坛子酒,黄茂林来的时候,把自己从县城带回来的一小坛好酒也带了过来,叶氏家里还有米酒。
明盛起身,给秦玉炔、黄茂林和明朗各倒了一盅酒,又给众女眷们一人倒了一小碗米酒。
秦玉炔起身,先向叶氏敬酒,感谢叶氏辛苦准备的酒菜。
秦家是女方家,却这样客气,叶氏忙说了一堆谦虚话。
但她是个妇人,不好和秦玉炔说太多。
韩敬平不在了,黄茂林这些年在韩家对弟弟妹妹们来说,如兄如父。
他忙向秦玉炔敬酒,表达一下男方的感激,将姿态摆低一些,显示出娶亲的诚意。
有黄茂林和秦玉炔客套,叶氏不再说话,明朗即将要做新郎,也不好开口。
说着说着场面就热闹了起来,秦玉炔这几年和外头人打交道,十八般本领样样都会,与黄茂林划起拳来,哪里还看得出他是个秀才郎!若不看他的相貌和穿着,只看他划拳的气势,就跟那街头糙汉子似的。
上席上两个人喝的热闹,梅香也陪着秦大奶奶说话,叶氏照顾玉茗和兰香。
秦大奶奶生养过两个孩子,与梅香说起养儿经来,真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一顿酒席,宾主尽欢。
自那以后,梅香每天下午都会回娘家帮忙。
叶氏和梅香操持家里的事情,外头定花轿和吹鼓手的事情,叶氏都交给了黄茂林。
一日,梅香与黄茂林吃过了午饭,把小柱留在家里照看豆腐摊,夫妻二人抱着慧哥儿一起去韩家。
才刚出家门没多远,忽然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
你道是谁,正是已经从韩家学堂退学了的王存周。
王存周刚从县城里回来,也没想到会遇到黄茂林夫妇。
双方都愣了一下,王存周看见慧哥儿,再见梅香一身红裙,头戴金簪,虽生过了孩子,容貌却越发俏丽。
他的心中又涌起了一些酸涩,但为了撑住场面,他主动向黄茂林夫妇拱手,“梅香妹妹,妹夫好!” 黄茂林也拱手,“王家二哥回来了!这是要往哪里去?” 王存周笑了笑,“我只是路过,你们这是要去哪里?” 黄茂林眯着眼睛对他笑,“明朗要娶亲了,我们去给岳母帮忙!” 王存周沉默了一下,半晌之后嗯了一声,“那你们去忙吧,我先回家去了!” 双方别过,整个过程中,梅香一句话没说。
黄茂林若无其事从梅香怀里把慧儿接过来,两口子一路说笑着去了韩家。
梅香平日不怎么打听外头的事情,黄茂林却知道很多。
王存周始终过不了院试,后来,他到县里找了一家商行做账房,总算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
但他年纪大了,说亲事却有些难。
王存周的阿娘赵氏对媳妇又百般挑剔,年纪大的不要,长的丑的不要,家里姐妹太多的不要,嫁妆太薄的不要。
就这几个不要,生生把王存周拖成了二十岁的老光棍,王存周年龄越大,赵氏越不肯服输。
也就今年春天,终于有人给王存周说了一个能让赵氏看得上的儿媳妇。
这姑娘就是那家商行掌柜的外甥女,今年十六了,长得不赖,家里条件也不差。
黄茂林曾经很是好奇,这姑娘按说条件不差,怎的就看上了王存周?黄茂林三天两头去县里,没费多少劲就打听清楚了。
好家伙,这姑娘原来私底下和人相好过。
那相好原是个戏子,长得冠冕堂皇,却一肚子坏水。
只想勾搭的姑娘和他好上了,然后父母给一份丰厚的陪嫁,从此他就能靠着婆娘的陪嫁过日子。
姑娘见他长得好,又满嘴甜言蜜语,顿时把什么规矩都抛到了脑后。
被父母发现时肚子里都怀上了,父母一碗药把刚怀上的孩子打了下来。
姑娘怀孩子的时候才十五岁,也没人能看得出来。
无非就是忽然精神不济,过一阵子又好了。
王存周对外说定过亲,因八字不合又退了,迟迟未有合适的。
掌柜的一听就上了心,外甥女的事情他也知道,亲妹妹托他帮忙寻摸。
掌柜的一见王存周就相中了他,年纪大一些也无妨。
在掌柜的撮合之下,双方定了亲。
赵氏得了个这么好的儿媳妇,顿时热闹的整个平安镇都知道了。
梅香略有耳闻,并不放在心上。
王存周如何,早就和自己没有关系了。
平安镇的人自然不知道那姑娘的底细,但县城里,只因那戏子嘴巴不严,有不少人都知道他把人家黄花大闺女弄大了肚子。
黄茂林听到了许多闲言碎语,但他只是听一听,回来后并没向任何人多说一句话。
如今自己和梅香过得好,那管他王存周娶了什么样的婆娘!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梅香不想惹事,赵氏却仍旧不肯放过她。
王存周上个月才定亲,赵氏觉得小儿子终于找到个可心意的儿媳妇,又年轻,又漂亮,还是县城里有钱人家的姑娘,把那韩家母老虎甩出了五条街去! 赵氏开始到处炫耀自己的儿媳妇,话里话外无非是当然自己有眼光,及时退掉了母老虎,若不然哪里有现在这样好的亲事。
这些闲话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就飞遍了平安镇。
叶氏本来正在准备儿子的亲事,无意中听到了两耳朵,顿时气的饭都吃不下了。
黄茂林的消息更灵通,一听见赵氏话里话外编排梅香,他立刻把那姑娘和戏子的风流韵事传了出去。
赵氏听到后,如同晴天霹雳!她立刻质问王存周,姑娘可是有不妥? 王存周平日里只顾着干自己份内的事情,并没有去打听太多,且他如今对娶妻之事并不抱太多幻想。
院试两次落榜,让王存周曾经梦想中的官家小姐红袖添香的场景成了泡影。
这次定亲,他感觉自己终于完成了一项任务,阿娘也不用再整日咒骂。
赵氏有没有打听到姑娘的实际情况,黄茂林并不清楚,他也不想去操心此事。
王家如何与自己并无关系,但谁也不能中伤梅香。
小镇上每天都不缺新鲜事,赵氏的闲言碎语很快就被淹没掉。
叶氏后来听到了王家儿媳妇的闲话,暗地里呸了两口,活该! 既然流言已经平复下去,叶氏自然不会到女儿面前传话,黄茂林就更不会说了。
杨氏不敢说,如莲香等人只有帮着痛骂赵氏的,也不会传这种流言。
从头到尾,梅香毫不知情。
街头的一次偶遇,就如同树上掉了一片叶子一样简单,连灰尘都没打起几个,很快就被黄茂林和梅香抛到了脑后。
忙忙碌碌准备了一个多月,明朗成亲的一应事宜终于都预备妥当了。
梅香是明朗的亲姐姐,从头到尾一直在帮忙。
成亲当日,韩氏族人都到镇上来了,学堂里的学子们都放假回家去了。
有一些家长还
学堂放学之后,明朗兄弟和秦家人一起回来了,叶氏和梅香也做好了饭菜。
明朗见黄茂林抱着慧哥儿在院子里玩,忙上前打招呼,“姐夫来了,这是我大舅兄。
师兄,这是我姐夫,原来多次陪我参加过考试的。
” 因黄茂林抱着孩子,秦玉炔先冲明朗摆手,“不用你说,我自然记得黄掌柜。
原来在府城,咱们住过一家客栈的。
” 说完,又冲黄茂林拱手,“黄掌柜好,几年不见,听说黄掌柜越发有本事了。
今儿为了我们,倒劳动您了!” 黄茂林把孩子递给小柱,也拱手还礼,“秦大公子好,您看着风采更盛了。
咱们都是实在亲戚,不说那些客套话!我没读过多少书,最仰慕你们读书人,今儿特意带了一坛子好酒过来,晚上咱们不醉不归!” 秦玉炔是个性子疏朗之人,这几年专门给秦先生跑腿,整天与外头人打交道,并没有多少身份门第之见,见黄茂林说话豪爽,也哈哈笑了,“我酒量不好,黄掌柜可要让着我些!” 明朗笑着把师兄和姐夫迎进了堂屋,叶氏和梅香从厨房里出来了,秦家姑嫂先给叶氏行礼问好,再与梅香相互见礼。
梅香拉着玉茗的手,“几年不见,妹妹长高了,也越发好看了!” 玉茗笑着回答梅香,“姐姐才好看呢!” 小柱抱着慧哥儿站在一边,玉茗看见慧哥儿,忙从荷包里掏出一个梅花样子的小银锭塞到慧哥儿手里,“这是慧哥儿吧,我也没有什么好东西,这朵小梅花给你拿去玩!” 玉茗来之前就问过明朗,晚上会有哪些人,明朗只说有姐姐一家三口和姐夫的徒弟,其余并无旁人。
玉茗是个细心人,就给慧哥儿准备了这个小巧的小银锭。
那小银锭小的很,估计也就值个半两银子,好在是花样好看。
梅香忙谢过玉茗,“妹妹还没吃过我们一口茶,我们倒先偏了妹妹这样好的见面礼。
” 堂屋里,八仙桌已经摆好了。
明朗把秦玉炔和黄茂林请到了东面坐上席,他自己带着明盛坐在北面,梅香抱着慧哥儿与秦大奶奶坐在西面,叶氏带着玉茗坐在南面,旁边加了个高凳子,让兰香坐在一边。
小柱、麦芽和秦家丫头没有上桌,叶氏在厨房给他们留了饭菜。
叶氏买了一坛子酒,黄茂林来的时候,把自己从县城带回来的一小坛好酒也带了过来,叶氏家里还有米酒。
明盛起身,给秦玉炔、黄茂林和明朗各倒了一盅酒,又给众女眷们一人倒了一小碗米酒。
秦玉炔起身,先向叶氏敬酒,感谢叶氏辛苦准备的酒菜。
秦家是女方家,却这样客气,叶氏忙说了一堆谦虚话。
但她是个妇人,不好和秦玉炔说太多。
韩敬平不在了,黄茂林这些年在韩家对弟弟妹妹们来说,如兄如父。
他忙向秦玉炔敬酒,表达一下男方的感激,将姿态摆低一些,显示出娶亲的诚意。
有黄茂林和秦玉炔客套,叶氏不再说话,明朗即将要做新郎,也不好开口。
说着说着场面就热闹了起来,秦玉炔这几年和外头人打交道,十八般本领样样都会,与黄茂林划起拳来,哪里还看得出他是个秀才郎!若不看他的相貌和穿着,只看他划拳的气势,就跟那街头糙汉子似的。
上席上两个人喝的热闹,梅香也陪着秦大奶奶说话,叶氏照顾玉茗和兰香。
秦大奶奶生养过两个孩子,与梅香说起养儿经来,真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一顿酒席,宾主尽欢。
自那以后,梅香每天下午都会回娘家帮忙。
叶氏和梅香操持家里的事情,外头定花轿和吹鼓手的事情,叶氏都交给了黄茂林。
一日,梅香与黄茂林吃过了午饭,把小柱留在家里照看豆腐摊,夫妻二人抱着慧哥儿一起去韩家。
才刚出家门没多远,忽然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
你道是谁,正是已经从韩家学堂退学了的王存周。
王存周刚从县城里回来,也没想到会遇到黄茂林夫妇。
双方都愣了一下,王存周看见慧哥儿,再见梅香一身红裙,头戴金簪,虽生过了孩子,容貌却越发俏丽。
他的心中又涌起了一些酸涩,但为了撑住场面,他主动向黄茂林夫妇拱手,“梅香妹妹,妹夫好!” 黄茂林也拱手,“王家二哥回来了!这是要往哪里去?” 王存周笑了笑,“我只是路过,你们这是要去哪里?” 黄茂林眯着眼睛对他笑,“明朗要娶亲了,我们去给岳母帮忙!” 王存周沉默了一下,半晌之后嗯了一声,“那你们去忙吧,我先回家去了!” 双方别过,整个过程中,梅香一句话没说。
黄茂林若无其事从梅香怀里把慧儿接过来,两口子一路说笑着去了韩家。
梅香平日不怎么打听外头的事情,黄茂林却知道很多。
王存周始终过不了院试,后来,他到县里找了一家商行做账房,总算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
但他年纪大了,说亲事却有些难。
王存周的阿娘赵氏对媳妇又百般挑剔,年纪大的不要,长的丑的不要,家里姐妹太多的不要,嫁妆太薄的不要。
就这几个不要,生生把王存周拖成了二十岁的老光棍,王存周年龄越大,赵氏越不肯服输。
也就今年春天,终于有人给王存周说了一个能让赵氏看得上的儿媳妇。
这姑娘就是那家商行掌柜的外甥女,今年十六了,长得不赖,家里条件也不差。
黄茂林曾经很是好奇,这姑娘按说条件不差,怎的就看上了王存周?黄茂林三天两头去县里,没费多少劲就打听清楚了。
好家伙,这姑娘原来私底下和人相好过。
那相好原是个戏子,长得冠冕堂皇,却一肚子坏水。
只想勾搭的姑娘和他好上了,然后父母给一份丰厚的陪嫁,从此他就能靠着婆娘的陪嫁过日子。
姑娘见他长得好,又满嘴甜言蜜语,顿时把什么规矩都抛到了脑后。
被父母发现时肚子里都怀上了,父母一碗药把刚怀上的孩子打了下来。
姑娘怀孩子的时候才十五岁,也没人能看得出来。
无非就是忽然精神不济,过一阵子又好了。
王存周对外说定过亲,因八字不合又退了,迟迟未有合适的。
掌柜的一听就上了心,外甥女的事情他也知道,亲妹妹托他帮忙寻摸。
掌柜的一见王存周就相中了他,年纪大一些也无妨。
在掌柜的撮合之下,双方定了亲。
赵氏得了个这么好的儿媳妇,顿时热闹的整个平安镇都知道了。
梅香略有耳闻,并不放在心上。
王存周如何,早就和自己没有关系了。
平安镇的人自然不知道那姑娘的底细,但县城里,只因那戏子嘴巴不严,有不少人都知道他把人家黄花大闺女弄大了肚子。
黄茂林听到了许多闲言碎语,但他只是听一听,回来后并没向任何人多说一句话。
如今自己和梅香过得好,那管他王存周娶了什么样的婆娘!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梅香不想惹事,赵氏却仍旧不肯放过她。
王存周上个月才定亲,赵氏觉得小儿子终于找到个可心意的儿媳妇,又年轻,又漂亮,还是县城里有钱人家的姑娘,把那韩家母老虎甩出了五条街去! 赵氏开始到处炫耀自己的儿媳妇,话里话外无非是当然自己有眼光,及时退掉了母老虎,若不然哪里有现在这样好的亲事。
这些闲话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就飞遍了平安镇。
叶氏本来正在准备儿子的亲事,无意中听到了两耳朵,顿时气的饭都吃不下了。
黄茂林的消息更灵通,一听见赵氏话里话外编排梅香,他立刻把那姑娘和戏子的风流韵事传了出去。
赵氏听到后,如同晴天霹雳!她立刻质问王存周,姑娘可是有不妥? 王存周平日里只顾着干自己份内的事情,并没有去打听太多,且他如今对娶妻之事并不抱太多幻想。
院试两次落榜,让王存周曾经梦想中的官家小姐红袖添香的场景成了泡影。
这次定亲,他感觉自己终于完成了一项任务,阿娘也不用再整日咒骂。
赵氏有没有打听到姑娘的实际情况,黄茂林并不清楚,他也不想去操心此事。
王家如何与自己并无关系,但谁也不能中伤梅香。
小镇上每天都不缺新鲜事,赵氏的闲言碎语很快就被淹没掉。
叶氏后来听到了王家儿媳妇的闲话,暗地里呸了两口,活该! 既然流言已经平复下去,叶氏自然不会到女儿面前传话,黄茂林就更不会说了。
杨氏不敢说,如莲香等人只有帮着痛骂赵氏的,也不会传这种流言。
从头到尾,梅香毫不知情。
街头的一次偶遇,就如同树上掉了一片叶子一样简单,连灰尘都没打起几个,很快就被黄茂林和梅香抛到了脑后。
忙忙碌碌准备了一个多月,明朗成亲的一应事宜终于都预备妥当了。
梅香是明朗的亲姐姐,从头到尾一直在帮忙。
成亲当日,韩氏族人都到镇上来了,学堂里的学子们都放假回家去了。
有一些家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