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夏日忙怒打闫氏

关灯
慧哥儿过完两岁生日没多久,榜哥儿也过了周岁,黄茂林夫妇去帮着操持了一天,并送了厚厚的礼。

     办完了两个孩子的事情,天又暖和了起来。

     如意坊里那两个客商的租期已满,收杂货的那个走了之后,又有人来租了仓房。

    收木材的这个还没走之前,也有人来问可有空房。

     刚开始,镇上的人并不在意。

    现在发现如意坊的货仓就没闲着,慢慢的就有人想来分一杯羹。

     有心者打听过如意坊的租金,顿时直咋舌,一间屋子一个月二两银子,就跟抢钱似的!有人眼红,有人背地里痛骂! 黄茂林也不去解释,二两银子是贵,可那货物更值钱!若是货物有损伤,他赔的更多! 刚开始黄家做的独门生意,黄茂林价格定的自然不低,这几个月以来,如意坊陆陆续续也挣了不少钱。

    不光本钱回来了,还另外又挣了二十多两银子。

     还没到端午节,如意坊附近又开始有人建仓房。

     当初卖地给黄茂林那一家人,知道黄茂林盖货仓之后,悔的肠子都青了。

    好在黄茂林只买了三亩地,旁边仍旧有不少呢。

     等后面人再来买时,那些荒地的主人家就开始坐地起价。

    黄茂林买的时候二两银子一亩,如今都已经涨到五两银子一亩了! 若不是有张里长看着,严禁随意开荒,就有人想沿着山继续挖! 张里长时常过来看,若有人敢私自挖山开荒,就交给官府处置! 不允许再开荒,原有的荒地就值钱了。

    镇上一家开货栈的卢掌柜紧跟着黄茂林后头过来买了块地,立刻找人盖了十几间屋子,并雇了几个信得过的人看房子。

     黄茂林也不着急,盖货仓当初只是自己一时的想法,如今能赚钱也不错。

    但自己家的豆腐坊已经算是平安镇最大的了,货仓这边,肯定是吃不了独食的。

     卢掌柜给自己的货仓也取了个吉利的名字,叫福满堂。

     明晃晃的打擂台,黄茂林虽然不急,黄炎夏却有些不高兴!立刻催促着黄茂林再盖几间屋子。

     黄茂林摇头,“阿爹,这会子先不盖!卢家忽然盖了这么多屋子,外头的货商能有多少呢,我们若是跟风继续盖屋子,怕到时候都得闲着!且再等一等,若是一直供不应求,再盖也不迟!” 黄炎夏只得作罢,好在如意坊是头一家。

    前面那几个客人出去了之后也会给人家介绍,外头人摸不清楚状况,来了之后就先打听如意坊在什么地方。

     黄炎夏时常往驿站那边去,给驿丞送些好处,烦劳他帮忙介绍些主顾。

     驿丞原来自己私底下揽活,但这个要冒风险,万一被上官知道了,他可吃不了兜着走。

    且货物要是有损失,他还得赔钱! 后来黄家盖起了货仓,黄炎夏父子又时常来给他送些好处,他既然能捞外快,又不用担风险,何乐而不为! 驿丞给黄家介绍主顾,客商们能省些银子,还不用担心被官家追责,皆大欢喜。

     但随着卢家的加入,局势瞬间变得微妙起来。

    卢家自己就是开货栈的,于此道更加精通! 他们把自己的一部分货物运到福满堂,有那来买货的,渐渐都知道了福满堂!不光如此,福满堂一开始租金就定的比较低。

    一间货仓一个月一两五钱银子,一天六十文钱。

     黄炎夏急得嘴角起了泡,黄茂林安慰老父亲,“阿爹,儿子当初建如意坊的时候就预料到了。

    若是干不成,儿子要亏本。

    若是干成了,刚开始能吃独食,后面必定有人来插一脚。

    阿爹不用急,以后无非是少赚一些。

    反正本钱都已经回来了!再说了,若是以后来的人多,我再建几间,肯定比现在挣得还多!” 黄炎夏叹了口气,“做什么都不容易,先这样吧。

    如今七间货仓至少能租出去一大半儿,除了我的工钱和这里的花销,一个月你也能落个六七两银子。

    ” 杨氏在一边急的问,“当家的,茂林,那福满堂降价了,我们是不是也要跟着降价?” 黄茂林点点头,“降价是早晚的事情,我当初定价的时候,比县城里的价格还高一些。

    这会子只是有卢家,后面说不定还会有别家。

    这期间,有人降价有人抬价,慢慢的,最后都会达成一致。

    等价格定下来了,也就没人敢胡乱报价了。

    我们也降到和卢家一样,后面卢家如果再降价,我们不降!” 等下一批人来的时候,黄炎夏也降价了。

    卢家这次并未再降价,因县城里的货仓一间屋子一个月是一两七钱银子,平安镇这个地方,一两半正合适。

     卢家也知道黄家刚开始占了独门生意虚抬了价格,故而福满堂一开始就把价格报的比县城低一些。

    如今两家虽然明着没有通气,也等于算是达成一致,以后就按这个价格来。

     黄炎夏原来担心降价后会挣得少,结果并不如他所想。

    如意坊和福满堂渐渐都有了名气,时常有路过的人过来寄存东西。

    绝大部分人都是按天租,虽然租金降了,但按天租均价高一些,且七间屋子都没个空闲的时候,这样算下来,挣的钱并没有少太多。

     黄茂林把如意坊都交给黄炎夏打理,黄炎夏每个月只要一两五钱的工钱,其余一文钱都不要! 刚入夏的时候,杨氏搬回家去了。

    无他,因为杨氏要开始给淑娴准备嫁妆了。

     淑娴陪嫁的家具早就托黄炎斌打好了,一直放在家里的库房中。

    因方孝俊在县城财主家教学生,杨氏想着女儿出嫁后说不定也要去县城里,以后在乡下住的时间也少,索性不给她打太多粗笨的东西。

     淑娴陪嫁用的被子早就准备好了,一共八床,还有一箱子衣服,一箱子料子,另外还有许多杂七杂八的东西。

     当初分家的时候,黄炎夏给女儿留了八亩地做陪嫁,另外还有二十两陪嫁银子。

     杨氏添置了两亩地,凑了个整数给女儿做陪嫁。

    又给淑娴置办了几样银首饰,剩下的钱都给女儿压箱底。

     淑娴再有两个多月要出嫁了,杨氏不再让女儿晒太阳,家里洗涮之类的活,也不让淑娴动手。

     淑娴每日打理好自己之后,就是带着榜哥儿,家里的事情都有杨氏婆媳操持。

     这边杨氏精心养着女儿,那头,黄炎夏继续催黄茂林再盖几间货仓,因为现有的货仓实在是不够用了! 这一日,黄茂林去看黄炎夏,黄炎夏又催这个事情。

     黄茂林想的和黄炎夏不一样,他不单纯想盖货仓,他还想盖门脸儿。

     黄炎夏有些吃惊,“盖门脸儿作甚?又没有人到这边来开铺子,岂不白费钱!” 黄茂林喝了口茶,“阿爹,您想过没,他们把货物存在这里,不就是为了买卖!若是这边又有货仓又有门脸儿,把货物拉过来存到货仓,再直接到门脸儿交易,岂不比他们东奔西走的强!我这只是个想头,先盖几间试试,就算不行,到时候把门脸儿一封,还可以当货仓用!” 黄炎夏沉默了一会子,端起茶杯喝了口茶,“你既这么想,那就去试一试,成与不成的,试过了才知道。

    ” 黄茂林又挠了挠头,“阿爹,您要看货仓,这盖房子的事情我就得另外请人了。

    这个小院子里还可以再盖一排,一共十二间。

    我准备在院子东南角单独给您盖两间屋子住,一间住人,一间做厨房,您看如何?” 黄炎夏点头,“也行,我白住这一间货仓,一个月浪费一两半银子!你在那东南角里给我盖两间小屋就行,不用太好的料子,只要能遮风挡雨就可以,顶上也不用双层瓦。

    ” 黄茂林笑了,“给阿爹住,岂能随意盖,自然是都用一样的砖木。

    ” 黄炎夏也笑了,“没想到我老了老了,到能靠着儿子得一份这样好的差事。

    整日吃饱了往院子里一坐,也没事干。

    再也不用风里来雨里去卖豆腐,更不用下田下地,一个月还有一两半银子!咱们族里的你那些叔伯们,可都眼馋死我了!” 黄茂林哈哈笑了,“也只有阿爹在这里,我才能放心撒手不管。

    阿爹这活儿可不轻松,那么多货物,不光要防潮防火,还要防贼!等以后盖的多了,我得再请两个人陪阿爹一起!” 黄炎夏听他这样说,又嘱咐儿子,“那你把东南角的屋子盖小一些,屋里能放几样东西住人就行,若是再有人来,到时候一人一间,我也能有个人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