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牵红线梅香产女
关灯
小
中
大
梅香给他盛了碗饭,“恭喜你做阿爹了。
”明朗立刻笑了,然后去屋里看了看玉茗母女两个,又出来吃饭。
梅香单独给玉茗做了些月子餐,让柳叶端到房里给她吃。
叶氏问梅香,“你们娘儿两在这里吃,茂林晌午呢?” 梅香一边往慧哥儿嘴巴里喂饭一边回答叶氏,“阿娘放心,我走的时候嘱咐过张妈妈了,他们晌午有饭吃。
” 叶氏说女儿,“该叫茂林来一起吃的。
” 梅香笑了,“过两天姐儿洗三,我们再来。
明朗,孩子取名了没?” 明朗回答姐姐,“取了一个,我测算了一下,她命里缺水,就叫清溪。
” 梅香品了品,觉得这名儿美的很,“真好听!” 明朗不好说这名字是玉茗取的,“只要姐姐不嫌弃就行。
” 叶氏在一边插话,“洗三是办不了了,大过年的,谁来啊。
满月的时候办大一些也行。
” 梅香这才反应过来,今儿二十八了,洗三还真没法办,“真是个乖孩子,净给姑妈省钱了。
” 说的众人都笑了起来。
吃过了饭之后,叶氏打发明盛送了梅香回去。
才一进门,黄茂林就恭喜她得了个侄女。
梅香斜眼看黄茂林,“头先是你说男人得有了儿子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黄茂林轻轻抽了自己一个嘴巴子,“我胡说八道的,明朗从头到脚都是男子汉,出去了往那里一站,比我风光多了。
” 梅香哼了一声,坐到堂屋的太师椅上。
黄茂林忙拿了枕头放在她背后,轻轻给她捶一锤,“累着了吧?” 梅香又哼了一声,“我也是我阿爹的头一个孩子。
” 黄茂林立刻不停地作揖,“好梅香,都是我的错,我胡说八道的。
男子汉顶天立地,看的是本事,和几个儿子有什么关系呢?” 梅香这才不再拿乔,让他给自己捶腿、捶背。
黄茂林用心伺候,半点不敢马虎。
年前,黄茂林把如意坊那边的存货基本上都处理干净了。
过年期间,黄茂林没有再接新单子,就是想让黄炎夏和叶厚则能过个安生年。
今年叶家烧木炭,叶厚则全部交给了儿子打理。
叶思贤与叔父并堂弟一起,会同韩敬奇父子两个,烧了不少木炭。
叶厚则见兄弟子侄们能处理好木炭的事情,干脆就留在如意坊不回去了,直等到快过年,结了所有的工钱之后,才回家过年去了。
玉茗的娘家离的远,年初几的时候,秦家来人了,给孩子送来了不少东西。
过年的时候,常大郎跟着方孝俊夫妇到平安镇来了一趟,方孝俊带着常大郎去韩家拜访明朗。
常大郎表现得进退得宜,明朗考察了他一些功课,常大郎都认真回答。
明朗觉得这孩子读书还算有天分,但鉴于明盛还没说亲事,韩家的意思是再等一等。
常家也并不气馁,预备让常大郎先参加今年的县试,若是能过了,再去说亲也有底气。
等清溪满月的时候,秦玉炔夫妇再次过来,又送了丰厚的满月礼,在平安镇逗留了两天,然后一起走了。
清溪得到韩家所有人的疼爱,梅香也非常喜欢这个侄女。
长得白白净净,看起来很秀气,连哭声都不像慧哥儿那样响亮。
玉茗原担心孩子是不是身子骨不结实,渐渐的看女儿吃睡并没有问题,想来是性子使然。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小清溪从整天吃睡到每天能醒一会子,再到能翻身、能竖着抱,梅香的肚子也大的晚上辗转难眠。
初夏的时候,梅香因为怀着身子,行动有些笨拙。
黄茂林越发不放心,他因为各处忙碌,无法整日跟在梅香身后,最后,他不顾梅香的反对,也去买了个小丫头。
镇上两个人牙子,一个专管买卖的,另一个就是雇佣。
上次梅香雇张妈妈,是从另外一个人牙子那里签的契约书。
这一回,黄茂林直接找隔壁管买卖的赵老板,并一再说明要挑那身体结实长相一般的。
赵老板一听就明白,这是买回家干活的。
两天以后,黄茂林就从人牙子那里领回个丫头,这丫头有十一岁了,骨架子粗大,看来是粗活干多了。
再看相貌,眼睛小,嘴唇肥厚,国字脸。
这相貌放在男孩子身上都普通,更别说女孩子了。
梅香问她叫什么名字,她小声回答,“回大娘子的话,我叫细月,赵大叔取的。
” 梅香想了想,名字倒是可以,仍旧用这个吧。
细月是外县人,人牙子一般不喜欢买本地人,怕父母来纠缠,麻烦。
梅香让细月和张妈妈住在一起,并让张妈妈教导她家里的事情。
张妈妈也不藏私,反正黄家又不会因为多了个细月而辞退了她,故而一样样仔细教导细月。
细月可不比麦芽和柳叶,麦芽虽然也是庄户人家出身,但长的细条条的,且出来的时候年纪小,如今也干不了什么重活。
柳叶就更不行了,从小就当做丫头培养,只能干些轻省活。
叶氏近来才开始慢慢教导两个丫头多干些家事,总不能需要出力气的时候,丫头们在一边闲着,她自己上去。
倒不是叶氏不肯干活,怕人家说闲话。
细月在黄家住了几天之后,很快就把家务事揽去了许多。
做饭、洗衣裳、洒扫、带孩子,样样都行。
梅香把自己之前的半旧衣裳找了好几套,改小了之后给细月穿。
黄茂林嘱咐细月,要寸步不离跟着梅香,细月尽心尽责,整日跟在梅香身后,除非梅香吩咐她去干活。
过了端午节没多久,天气渐渐热了起来,梅香有些发愁,忍不住和黄茂林抱怨,“天儿这么热,明儿坐月子多遭罪啊!” 黄茂林摸了摸她的头发,“你受苦了,到时候我多给你擦洗擦洗。
” 梅香摸了摸肚子,“日子也差不多了,也该出来了。
” 说曹操曹操到,当天下午,梅香就发动了。
有生慧哥儿的经历,梅香这次更加沉稳。
她感觉到自己要生了,立刻让小柱去如意坊把黄茂林叫了回来。
家里头,她让细月把慧哥儿送去给叶氏带着,张妈妈陪伴她左右。
等黄茂林回来之后,梅香又立刻吩咐他去请唐氏婆媳。
杨氏和黄茂林一起从如意坊回来的,进门就问情况。
黄茂林有些慌张,梅香忙安慰他,“我无事,孩子胎位正,日子也到了,水到渠成,你莫怕,去把大娘和忠大嫂子叫来。
张妈妈,你去烧水,小柱,给张妈妈烧火。
” 杨氏问梅香,“产房预备在什么地方?” 梅香回答她,“在西厢房鹿顶小间里,我都预备好了。
” 家里人被梅香指挥得团团转,虽忙却不乱,各司其职,很快把准备都做足了。
等唐氏婆媳来的时候,梅香准备洗澡了,厨房里,张妈妈也正在给梅香做吃的。
唐氏一进屋就笑道,“你这有经验的就是不一样,倒比我们还稳重。
” 梅香这会子略微感到有些疼了,却能忍受,仍旧和唐氏开玩笑,“不做好了准备,我怎么好意思叫大娘和大嫂子过来。
” 唐氏婆媳二人一边说笑,一边和杨氏一起帮梅香洗澡,又把生产要用的东西都拿到鹿顶小间里,扶着梅香去了产房。
叶氏听说女儿要生了,嘱咐兰香看好慧哥儿,自己过来了。
梅香在产房里吩咐黄茂林,不要忘了让张妈妈给众人准备晚饭。
张妈妈经验老道,不光给梅香做了一碗扎实的吃食,还给其他人准备了一顿像样的晚饭。
吃过饭之后,众人一直耐心等待。
女儿在生产,叶氏没有心情回去睡觉。
杨氏见叶氏没走,自然也不好意思说走,陪着一起守着。
唐氏婆媳二人是接生婆,自然是要从头陪到底的。
黄茂林在外头等得焦急不已,感觉每一息的时间都那么难熬。
对着一屋子女眷,他又不好说出口,只能不停的喝茶。
梅香在屋里越来越疼,渐渐开始呼叫出声。
黄茂林听见她的叫声,拿着茶杯的手都有些发抖。
他知道梅香要强,若不是疼极了,怎么会叫出声。
黄茂林把茶杯放下,想进去看看,又克制住了,端起茶杯继续喝。
茶水是什么味道他已经感觉不出来了,整个脑袋里浑浑沌沌的。
这样熬到了后半夜子时末,产房里的声音越来越大,最后,随着一声欢呼声,很快,一阵婴儿的啼哭声传来。
黄茂林的心顿时放下了一半儿,他再也忍不住了,冲到鹿顶小间窗户口,急得大喊,“梅香,梅香,你怎么样了?” 唐氏见多了,忙隔着窗户回答侄子,“茂林放心,梅香好的很,母女平安!” 黄茂林哦了一声,一瞬间,他感觉双腿有些发软,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长长出了一口气。
平安就好!
”明朗立刻笑了,然后去屋里看了看玉茗母女两个,又出来吃饭。
梅香单独给玉茗做了些月子餐,让柳叶端到房里给她吃。
叶氏问梅香,“你们娘儿两在这里吃,茂林晌午呢?” 梅香一边往慧哥儿嘴巴里喂饭一边回答叶氏,“阿娘放心,我走的时候嘱咐过张妈妈了,他们晌午有饭吃。
” 叶氏说女儿,“该叫茂林来一起吃的。
” 梅香笑了,“过两天姐儿洗三,我们再来。
明朗,孩子取名了没?” 明朗回答姐姐,“取了一个,我测算了一下,她命里缺水,就叫清溪。
” 梅香品了品,觉得这名儿美的很,“真好听!” 明朗不好说这名字是玉茗取的,“只要姐姐不嫌弃就行。
” 叶氏在一边插话,“洗三是办不了了,大过年的,谁来啊。
满月的时候办大一些也行。
” 梅香这才反应过来,今儿二十八了,洗三还真没法办,“真是个乖孩子,净给姑妈省钱了。
” 说的众人都笑了起来。
吃过了饭之后,叶氏打发明盛送了梅香回去。
才一进门,黄茂林就恭喜她得了个侄女。
梅香斜眼看黄茂林,“头先是你说男人得有了儿子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黄茂林轻轻抽了自己一个嘴巴子,“我胡说八道的,明朗从头到脚都是男子汉,出去了往那里一站,比我风光多了。
” 梅香哼了一声,坐到堂屋的太师椅上。
黄茂林忙拿了枕头放在她背后,轻轻给她捶一锤,“累着了吧?” 梅香又哼了一声,“我也是我阿爹的头一个孩子。
” 黄茂林立刻不停地作揖,“好梅香,都是我的错,我胡说八道的。
男子汉顶天立地,看的是本事,和几个儿子有什么关系呢?” 梅香这才不再拿乔,让他给自己捶腿、捶背。
黄茂林用心伺候,半点不敢马虎。
年前,黄茂林把如意坊那边的存货基本上都处理干净了。
过年期间,黄茂林没有再接新单子,就是想让黄炎夏和叶厚则能过个安生年。
今年叶家烧木炭,叶厚则全部交给了儿子打理。
叶思贤与叔父并堂弟一起,会同韩敬奇父子两个,烧了不少木炭。
叶厚则见兄弟子侄们能处理好木炭的事情,干脆就留在如意坊不回去了,直等到快过年,结了所有的工钱之后,才回家过年去了。
玉茗的娘家离的远,年初几的时候,秦家来人了,给孩子送来了不少东西。
过年的时候,常大郎跟着方孝俊夫妇到平安镇来了一趟,方孝俊带着常大郎去韩家拜访明朗。
常大郎表现得进退得宜,明朗考察了他一些功课,常大郎都认真回答。
明朗觉得这孩子读书还算有天分,但鉴于明盛还没说亲事,韩家的意思是再等一等。
常家也并不气馁,预备让常大郎先参加今年的县试,若是能过了,再去说亲也有底气。
等清溪满月的时候,秦玉炔夫妇再次过来,又送了丰厚的满月礼,在平安镇逗留了两天,然后一起走了。
清溪得到韩家所有人的疼爱,梅香也非常喜欢这个侄女。
长得白白净净,看起来很秀气,连哭声都不像慧哥儿那样响亮。
玉茗原担心孩子是不是身子骨不结实,渐渐的看女儿吃睡并没有问题,想来是性子使然。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小清溪从整天吃睡到每天能醒一会子,再到能翻身、能竖着抱,梅香的肚子也大的晚上辗转难眠。
初夏的时候,梅香因为怀着身子,行动有些笨拙。
黄茂林越发不放心,他因为各处忙碌,无法整日跟在梅香身后,最后,他不顾梅香的反对,也去买了个小丫头。
镇上两个人牙子,一个专管买卖的,另一个就是雇佣。
上次梅香雇张妈妈,是从另外一个人牙子那里签的契约书。
这一回,黄茂林直接找隔壁管买卖的赵老板,并一再说明要挑那身体结实长相一般的。
赵老板一听就明白,这是买回家干活的。
两天以后,黄茂林就从人牙子那里领回个丫头,这丫头有十一岁了,骨架子粗大,看来是粗活干多了。
再看相貌,眼睛小,嘴唇肥厚,国字脸。
这相貌放在男孩子身上都普通,更别说女孩子了。
梅香问她叫什么名字,她小声回答,“回大娘子的话,我叫细月,赵大叔取的。
” 梅香想了想,名字倒是可以,仍旧用这个吧。
细月是外县人,人牙子一般不喜欢买本地人,怕父母来纠缠,麻烦。
梅香让细月和张妈妈住在一起,并让张妈妈教导她家里的事情。
张妈妈也不藏私,反正黄家又不会因为多了个细月而辞退了她,故而一样样仔细教导细月。
细月可不比麦芽和柳叶,麦芽虽然也是庄户人家出身,但长的细条条的,且出来的时候年纪小,如今也干不了什么重活。
柳叶就更不行了,从小就当做丫头培养,只能干些轻省活。
叶氏近来才开始慢慢教导两个丫头多干些家事,总不能需要出力气的时候,丫头们在一边闲着,她自己上去。
倒不是叶氏不肯干活,怕人家说闲话。
细月在黄家住了几天之后,很快就把家务事揽去了许多。
做饭、洗衣裳、洒扫、带孩子,样样都行。
梅香把自己之前的半旧衣裳找了好几套,改小了之后给细月穿。
黄茂林嘱咐细月,要寸步不离跟着梅香,细月尽心尽责,整日跟在梅香身后,除非梅香吩咐她去干活。
过了端午节没多久,天气渐渐热了起来,梅香有些发愁,忍不住和黄茂林抱怨,“天儿这么热,明儿坐月子多遭罪啊!” 黄茂林摸了摸她的头发,“你受苦了,到时候我多给你擦洗擦洗。
” 梅香摸了摸肚子,“日子也差不多了,也该出来了。
” 说曹操曹操到,当天下午,梅香就发动了。
有生慧哥儿的经历,梅香这次更加沉稳。
她感觉到自己要生了,立刻让小柱去如意坊把黄茂林叫了回来。
家里头,她让细月把慧哥儿送去给叶氏带着,张妈妈陪伴她左右。
等黄茂林回来之后,梅香又立刻吩咐他去请唐氏婆媳。
杨氏和黄茂林一起从如意坊回来的,进门就问情况。
黄茂林有些慌张,梅香忙安慰他,“我无事,孩子胎位正,日子也到了,水到渠成,你莫怕,去把大娘和忠大嫂子叫来。
张妈妈,你去烧水,小柱,给张妈妈烧火。
” 杨氏问梅香,“产房预备在什么地方?” 梅香回答她,“在西厢房鹿顶小间里,我都预备好了。
” 家里人被梅香指挥得团团转,虽忙却不乱,各司其职,很快把准备都做足了。
等唐氏婆媳来的时候,梅香准备洗澡了,厨房里,张妈妈也正在给梅香做吃的。
唐氏一进屋就笑道,“你这有经验的就是不一样,倒比我们还稳重。
” 梅香这会子略微感到有些疼了,却能忍受,仍旧和唐氏开玩笑,“不做好了准备,我怎么好意思叫大娘和大嫂子过来。
” 唐氏婆媳二人一边说笑,一边和杨氏一起帮梅香洗澡,又把生产要用的东西都拿到鹿顶小间里,扶着梅香去了产房。
叶氏听说女儿要生了,嘱咐兰香看好慧哥儿,自己过来了。
梅香在产房里吩咐黄茂林,不要忘了让张妈妈给众人准备晚饭。
张妈妈经验老道,不光给梅香做了一碗扎实的吃食,还给其他人准备了一顿像样的晚饭。
吃过饭之后,众人一直耐心等待。
女儿在生产,叶氏没有心情回去睡觉。
杨氏见叶氏没走,自然也不好意思说走,陪着一起守着。
唐氏婆媳二人是接生婆,自然是要从头陪到底的。
黄茂林在外头等得焦急不已,感觉每一息的时间都那么难熬。
对着一屋子女眷,他又不好说出口,只能不停的喝茶。
梅香在屋里越来越疼,渐渐开始呼叫出声。
黄茂林听见她的叫声,拿着茶杯的手都有些发抖。
他知道梅香要强,若不是疼极了,怎么会叫出声。
黄茂林把茶杯放下,想进去看看,又克制住了,端起茶杯继续喝。
茶水是什么味道他已经感觉不出来了,整个脑袋里浑浑沌沌的。
这样熬到了后半夜子时末,产房里的声音越来越大,最后,随着一声欢呼声,很快,一阵婴儿的啼哭声传来。
黄茂林的心顿时放下了一半儿,他再也忍不住了,冲到鹿顶小间窗户口,急得大喊,“梅香,梅香,你怎么样了?” 唐氏见多了,忙隔着窗户回答侄子,“茂林放心,梅香好的很,母女平安!” 黄茂林哦了一声,一瞬间,他感觉双腿有些发软,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长长出了一口气。
平安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