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疼女儿初入学堂
关灯
小
中
大
房或是韩家。
青莲乖的很,一般不怎么哭闹,还经常咿咿呀呀和梅香说话。
眼见着慧哥儿越来越调皮,青莲整天也要人带着,梅香决定还是把慧哥儿送到学堂去。
黄茂林觉得慧哥儿还小,怕他去了捣蛋。
梅香笑着解释,“你别看他在家里跟个土匪似的,去了学堂就老实的很。
也不光他一个人,学生们都这样。
” 黄茂林摸了摸慧哥儿的头,“慧哥儿想不想去学堂呀?” 慧哥儿把头点得跟小鸡啄米似的,“想去,我要去学堂!” 梅香眯着眼睛笑,“你看,我说他想去吧。
学堂离得又近,晌午饭回来吃也行。
” 黄茂林抱起了慧哥儿,“去了学堂要好生跟大舅读书认字,要是不好好读书,就回来跟阿爹磨豆腐!” 慧哥儿皱起了眉头,他又想去学堂,又想磨豆腐,特别想拉着小毛驴围着磨盘转。
黄茂林笑话他没出息,梅香却觉得要是读书不行就回家磨豆腐,子承父业天经地义。
梅香给慧哥儿缝了个小书袋,把慧哥儿送到了韩家。
叶氏看着外孙子背着小书袋高高兴兴的过来了,先觉得好笑,又忍不住感叹,“你大舅舅当年开始读书的时候也就比你大了一岁,一眨眼你都能读书了。
” 明朗把手背在身后,看了看外甥,“慧哥儿想读书?” 慧哥儿点头,双眼发亮的看着大舅。
明盛在一边啧啧,“你小子真是有福不会享,趁着这会子还小,不多玩两年,非要去读书。
读书还能是好玩的事情?别看你大舅现在跟你笑眯眯,等你背不出书的时候,你就晓得戒尺的厉害了!” 叶氏笑骂明盛,“净胡说八道,把孩子吓坏了!” 明朗看了明盛一眼,“如今你也是秀才公了,我也教不着你什么,以后就看你自己的了,两年后秋闱,你再跟我一起去参加!” 明盛立刻给他哥作揖行礼,“先生在上,请受学生一拜!” 明朗抬脚对着他屁股踢了一脚,“好生看着家里,我带慧哥儿去学堂!” 明朗牵着慧哥儿的手一起去了学堂,梅香与叶氏说了一会子闲话之后,抱着女儿回家去了。
慧哥儿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读书生涯。
头一天,慧哥儿一句听不懂,屁股在凳子上扭来扭去。
明朗正在给学生们讲书,随即瞟了他一眼。
慧哥儿顿时又老实了,无他,小孩子最会看脸色。
平日温和的大舅一进学堂就拉着脸,学生们毕恭毕敬,整个学堂里,没有一个人说笑打闹。
慧哥儿见大家都认认真真读书,也不敢再说笑,老老实实坐在那里听了一上午的课。
到了吃饭的时间,慧哥儿冲出学堂想回家,明朗又拦住了他,让他在学堂和师兄们一起吃饭。
叶氏见儿子教导外甥,也不插嘴。
慧哥儿见没人给他说话,也不再说回家,扭扭捏捏凑过去跟大家一起吃。
叶氏忙给他盛了一小碗饭,自己也坐下了,陪慧哥儿一起吃饭。
梅香在家里等了一会儿,仍没见慧哥儿回来,想去学堂看看,又有些犹豫。
黄茂林给她盛了碗饭,“你先吃饭,等会儿我去看看,估计是在学堂吃饭呢。
” 黄茂林吃了饭之后,才走到学堂门口,就被明朗看见了。
明朗出来与姐夫打招呼,“姐夫吃过饭了?” 黄茂林笑着点头,“是呢,你姐姐不放心慧哥儿,让我来看一看。
” 明朗回头看了一下,慧哥儿还没发现阿爹来了,“姐夫以后不用过来看,晌午就让他在这边吃饭,有我们照看,姐姐姐夫只管放心。
先把规矩立起来,别人晌午都不回家,单慧哥儿一个人回家,不免打眼,怕以后与师兄弟们不合群。
” 黄茂林点头,“你说的有道理,我回去把这话说给你姐姐听,也安一安她的心。
” 明朗笑着点头,“那姐夫快去吧,别让慧哥儿看见你,怕他吵着要回家,以后每天吃晌午饭的时候都在这里等你。
” 黄茂林点头,悄悄的走了。
梅香听黄茂林转达了明朗的话,自己也笑了,“你看我,孩子跟着他舅舅,有什么不放心的。
” 黄茂林坐到了梅香身边,“不是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想来这话是有道理的。
” 梅香点头,“以后咱们就别管了,读书的事儿,交给他舅舅们。
” 下午放学之后,明朗先把慧哥儿带回了韩家,找出纸笔,让他描红半个时辰。
舅舅表情严肃,慧哥儿虽然拿笔都拿不好,也只能乖乖听话。
明朗也不管他写得如何,只要求他能耐下性子写下去就成。
叶氏在外面掐着时辰,到了半个时辰,赶紧端了一碟子点心进来解围,“都读了一天书,也让脑子歇一歇,来,吃块点心。
” 慧哥儿见外婆进来了,立刻伸手从碟子里抓了一块点心。
描完红之后,明朗亲自把慧哥儿送回了家。
慧哥儿一进大门,跟个小炮弹一样往屋里冲,一头扎进梅香怀里,“阿娘阿娘,我会写字了!” 梅香扑哧一声笑了,“慧哥儿这般能干,才上一天学,就会写字了!” 说完,她在慧哥儿脸上亲了一口! 黄茂林与明朗寒暄,“慧哥儿这般调皮捣蛋,明朗你可要费心了。
” 明朗摆摆手,“姐夫不要跟我说这些客气话。
” 说完,他坐到姐姐身边,先看了看摇篮里的青莲,逗了逗外甥女,又与姐姐说话,“慧哥儿今儿倒挺好,能坐得住,也没捣乱,他还小呢,手都没长好,我也不敢让他多写字,过几天教他蒙学,姐姐在家也可以带着他读一读。
” 梅香点头,“头先我也想带他读,但他拿起书就要丢!” 姐弟两个说了一会子如何教导慧哥儿,明朗就回去了。
过了几日,叶氏给明盛也办了两桌酒席。
明盛刚回来时,叶氏说要大办酒席。
但后来想一想,明朗当日中秀才时也只是请了亲近的亲朋聚一聚,没道理到了明盛这里却要大办。
梅香是亲姐姐,那一日拖家带口去吃酒席,又送了丰厚的贺礼。
韩氏族人来赶集时都说叶氏为何不把所有人都请去喝喜酒,叶氏只推说中秀才不值得张扬。
自己人自然觉得叶氏谦逊,有那眼红的,自然说她不知足。
明盛中了秀才以后,叶氏开始操心小儿子的亲事。
亲朋好友里扒一扒,也没找到十分合适的。
正在叶氏发愁的时候,县城里韩敬博给明盛说了门亲事。
自明盛过了院试的消息传到县城,韩敬博就有心要给明盛说一门好亲事。
韩氏家族里只有这两个侄子有了功名,且他二人年纪又小,以后定然还能再往前走一走,亲事说高一些,与整个韩家都有益处。
韩敬博这回使了大力气,给明盛说的是张县尉家的三姑娘。
张县尉管着一县安防之事,是荣定县县令与县丞之下第三人。
他自己是个粗人,却喜欢读书郎。
张县尉原来想把二姑娘许给县丞家的公子,哪知县丞家里另外择了儿媳妇。
张县尉憋了一口气,一定要挑个像样的女婿。
轮到三姑娘说亲事,韩敬博听说之后,立刻去说项,同时让人回来与叶氏商议。
张县尉虽无功名,但他家三代人做县尉,在荣定县也算响当当的人家。
张县尉有二子三女,全部是嫡出,三姑娘最小,容貌像张太太,性子却随了张县尉,是荣定县城出了名的小辣椒。
长得好看,却泼辣的很。
韩敬博也不瞒着叶氏,直说了张三姑娘性子火爆,但并不是不讲理的人。
叶氏有些犹豫,问明朗,明朗又看向明盛。
明盛挠了挠头,“阿娘,四叔四婶的眼光竟然是不差的,泼辣些倒无妨,只要讲道理就行。
人家还说姐姐是母老虎呢,可姐姐哪里不好?儿子没有意见,全凭阿娘和大哥做主。
” 明朗笑着对明盛说,“你如今不反对,以后若是张三姑娘拎着宝剑把你追的满院子跑,你可别来叫饶!” 明盛对着大哥翻了个白眼,“她再厉害,还能有姐姐厉害,姐姐什么时候追着姐夫满院子跑了?女人家嘛,多疼一疼,说些甜言蜜语,再厉害的母老虎都变成小花猫。
” 说得一屋子人都笑了,玉茗都忍不住开玩笑,“可了不得了,二叔还没娶亲,倒是把女人家的性子摸得透透的!” 明盛又嘿嘿笑了,“大哥就是太正经,你也跟姐夫学一学。
” 玉茗眯着眼笑,看了一眼明朗。
明朗咳嗽了一声,端起旁边的茶杯喝了一口茶。
叶氏见儿子们都不反对,她自己自然也无话可说,“既这么着,明儿我就回了你四叔四婶,请他们做媒,保下这门亲事。
” 在韩敬博夫妇的促成之下,明盛与张三姑娘定了亲。
青莲乖的很,一般不怎么哭闹,还经常咿咿呀呀和梅香说话。
眼见着慧哥儿越来越调皮,青莲整天也要人带着,梅香决定还是把慧哥儿送到学堂去。
黄茂林觉得慧哥儿还小,怕他去了捣蛋。
梅香笑着解释,“你别看他在家里跟个土匪似的,去了学堂就老实的很。
也不光他一个人,学生们都这样。
” 黄茂林摸了摸慧哥儿的头,“慧哥儿想不想去学堂呀?” 慧哥儿把头点得跟小鸡啄米似的,“想去,我要去学堂!” 梅香眯着眼睛笑,“你看,我说他想去吧。
学堂离得又近,晌午饭回来吃也行。
” 黄茂林抱起了慧哥儿,“去了学堂要好生跟大舅读书认字,要是不好好读书,就回来跟阿爹磨豆腐!” 慧哥儿皱起了眉头,他又想去学堂,又想磨豆腐,特别想拉着小毛驴围着磨盘转。
黄茂林笑话他没出息,梅香却觉得要是读书不行就回家磨豆腐,子承父业天经地义。
梅香给慧哥儿缝了个小书袋,把慧哥儿送到了韩家。
叶氏看着外孙子背着小书袋高高兴兴的过来了,先觉得好笑,又忍不住感叹,“你大舅舅当年开始读书的时候也就比你大了一岁,一眨眼你都能读书了。
” 明朗把手背在身后,看了看外甥,“慧哥儿想读书?” 慧哥儿点头,双眼发亮的看着大舅。
明盛在一边啧啧,“你小子真是有福不会享,趁着这会子还小,不多玩两年,非要去读书。
读书还能是好玩的事情?别看你大舅现在跟你笑眯眯,等你背不出书的时候,你就晓得戒尺的厉害了!” 叶氏笑骂明盛,“净胡说八道,把孩子吓坏了!” 明朗看了明盛一眼,“如今你也是秀才公了,我也教不着你什么,以后就看你自己的了,两年后秋闱,你再跟我一起去参加!” 明盛立刻给他哥作揖行礼,“先生在上,请受学生一拜!” 明朗抬脚对着他屁股踢了一脚,“好生看着家里,我带慧哥儿去学堂!” 明朗牵着慧哥儿的手一起去了学堂,梅香与叶氏说了一会子闲话之后,抱着女儿回家去了。
慧哥儿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读书生涯。
头一天,慧哥儿一句听不懂,屁股在凳子上扭来扭去。
明朗正在给学生们讲书,随即瞟了他一眼。
慧哥儿顿时又老实了,无他,小孩子最会看脸色。
平日温和的大舅一进学堂就拉着脸,学生们毕恭毕敬,整个学堂里,没有一个人说笑打闹。
慧哥儿见大家都认认真真读书,也不敢再说笑,老老实实坐在那里听了一上午的课。
到了吃饭的时间,慧哥儿冲出学堂想回家,明朗又拦住了他,让他在学堂和师兄们一起吃饭。
叶氏见儿子教导外甥,也不插嘴。
慧哥儿见没人给他说话,也不再说回家,扭扭捏捏凑过去跟大家一起吃。
叶氏忙给他盛了一小碗饭,自己也坐下了,陪慧哥儿一起吃饭。
梅香在家里等了一会儿,仍没见慧哥儿回来,想去学堂看看,又有些犹豫。
黄茂林给她盛了碗饭,“你先吃饭,等会儿我去看看,估计是在学堂吃饭呢。
” 黄茂林吃了饭之后,才走到学堂门口,就被明朗看见了。
明朗出来与姐夫打招呼,“姐夫吃过饭了?” 黄茂林笑着点头,“是呢,你姐姐不放心慧哥儿,让我来看一看。
” 明朗回头看了一下,慧哥儿还没发现阿爹来了,“姐夫以后不用过来看,晌午就让他在这边吃饭,有我们照看,姐姐姐夫只管放心。
先把规矩立起来,别人晌午都不回家,单慧哥儿一个人回家,不免打眼,怕以后与师兄弟们不合群。
” 黄茂林点头,“你说的有道理,我回去把这话说给你姐姐听,也安一安她的心。
” 明朗笑着点头,“那姐夫快去吧,别让慧哥儿看见你,怕他吵着要回家,以后每天吃晌午饭的时候都在这里等你。
” 黄茂林点头,悄悄的走了。
梅香听黄茂林转达了明朗的话,自己也笑了,“你看我,孩子跟着他舅舅,有什么不放心的。
” 黄茂林坐到了梅香身边,“不是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想来这话是有道理的。
” 梅香点头,“以后咱们就别管了,读书的事儿,交给他舅舅们。
” 下午放学之后,明朗先把慧哥儿带回了韩家,找出纸笔,让他描红半个时辰。
舅舅表情严肃,慧哥儿虽然拿笔都拿不好,也只能乖乖听话。
明朗也不管他写得如何,只要求他能耐下性子写下去就成。
叶氏在外面掐着时辰,到了半个时辰,赶紧端了一碟子点心进来解围,“都读了一天书,也让脑子歇一歇,来,吃块点心。
” 慧哥儿见外婆进来了,立刻伸手从碟子里抓了一块点心。
描完红之后,明朗亲自把慧哥儿送回了家。
慧哥儿一进大门,跟个小炮弹一样往屋里冲,一头扎进梅香怀里,“阿娘阿娘,我会写字了!” 梅香扑哧一声笑了,“慧哥儿这般能干,才上一天学,就会写字了!” 说完,她在慧哥儿脸上亲了一口! 黄茂林与明朗寒暄,“慧哥儿这般调皮捣蛋,明朗你可要费心了。
” 明朗摆摆手,“姐夫不要跟我说这些客气话。
” 说完,他坐到姐姐身边,先看了看摇篮里的青莲,逗了逗外甥女,又与姐姐说话,“慧哥儿今儿倒挺好,能坐得住,也没捣乱,他还小呢,手都没长好,我也不敢让他多写字,过几天教他蒙学,姐姐在家也可以带着他读一读。
” 梅香点头,“头先我也想带他读,但他拿起书就要丢!” 姐弟两个说了一会子如何教导慧哥儿,明朗就回去了。
过了几日,叶氏给明盛也办了两桌酒席。
明盛刚回来时,叶氏说要大办酒席。
但后来想一想,明朗当日中秀才时也只是请了亲近的亲朋聚一聚,没道理到了明盛这里却要大办。
梅香是亲姐姐,那一日拖家带口去吃酒席,又送了丰厚的贺礼。
韩氏族人来赶集时都说叶氏为何不把所有人都请去喝喜酒,叶氏只推说中秀才不值得张扬。
自己人自然觉得叶氏谦逊,有那眼红的,自然说她不知足。
明盛中了秀才以后,叶氏开始操心小儿子的亲事。
亲朋好友里扒一扒,也没找到十分合适的。
正在叶氏发愁的时候,县城里韩敬博给明盛说了门亲事。
自明盛过了院试的消息传到县城,韩敬博就有心要给明盛说一门好亲事。
韩氏家族里只有这两个侄子有了功名,且他二人年纪又小,以后定然还能再往前走一走,亲事说高一些,与整个韩家都有益处。
韩敬博这回使了大力气,给明盛说的是张县尉家的三姑娘。
张县尉管着一县安防之事,是荣定县县令与县丞之下第三人。
他自己是个粗人,却喜欢读书郎。
张县尉原来想把二姑娘许给县丞家的公子,哪知县丞家里另外择了儿媳妇。
张县尉憋了一口气,一定要挑个像样的女婿。
轮到三姑娘说亲事,韩敬博听说之后,立刻去说项,同时让人回来与叶氏商议。
张县尉虽无功名,但他家三代人做县尉,在荣定县也算响当当的人家。
张县尉有二子三女,全部是嫡出,三姑娘最小,容貌像张太太,性子却随了张县尉,是荣定县城出了名的小辣椒。
长得好看,却泼辣的很。
韩敬博也不瞒着叶氏,直说了张三姑娘性子火爆,但并不是不讲理的人。
叶氏有些犹豫,问明朗,明朗又看向明盛。
明盛挠了挠头,“阿娘,四叔四婶的眼光竟然是不差的,泼辣些倒无妨,只要讲道理就行。
人家还说姐姐是母老虎呢,可姐姐哪里不好?儿子没有意见,全凭阿娘和大哥做主。
” 明朗笑着对明盛说,“你如今不反对,以后若是张三姑娘拎着宝剑把你追的满院子跑,你可别来叫饶!” 明盛对着大哥翻了个白眼,“她再厉害,还能有姐姐厉害,姐姐什么时候追着姐夫满院子跑了?女人家嘛,多疼一疼,说些甜言蜜语,再厉害的母老虎都变成小花猫。
” 说得一屋子人都笑了,玉茗都忍不住开玩笑,“可了不得了,二叔还没娶亲,倒是把女人家的性子摸得透透的!” 明盛又嘿嘿笑了,“大哥就是太正经,你也跟姐夫学一学。
” 玉茗眯着眼笑,看了一眼明朗。
明朗咳嗽了一声,端起旁边的茶杯喝了一口茶。
叶氏见儿子们都不反对,她自己自然也无话可说,“既这么着,明儿我就回了你四叔四婶,请他们做媒,保下这门亲事。
” 在韩敬博夫妇的促成之下,明盛与张三姑娘定了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