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福缘厚平安康泰
关灯
小
中
大
平安镇的日子慢悠悠的过,县城里面,明朗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忙碌春季收税。
虽不用他亲自到各各家各户去催缴,但底下书吏和衙役们办事也并不是都老实可靠。
比如虚报火耗,与商家联手瞒报,这些小花样,秦先生早就叮嘱过了明朗。
明朗平日与大伙儿温声细语,一到公事,丝毫不留情面。
他刚上任,先把威严立起来。
等大伙儿有了惧意,再施恩也不迟。
等办完了这一季子的事情之后,李大人按照往年的惯例,给了他夏日的冰敬,还有各类其他的好处。
这个秦先生也叮嘱过明朗,不能一味不合群,大家都有的官场孝敬,圣上和朝中百官都知道,该接的就接着。
明朗得了银子之后,留下一部分给玉茗做家用,其余的都送回了家。
叶氏收到银子后吃惊不已,亲自跑到县城里问明朗,确认没有干任何有违法度的事情,这才放下心来。
玉茗安慰叶氏,“阿娘放心,官人一切听从李大人命令,再不敢擅专。
” 叶氏抱着清溪亲热,“我一个乡下妇人,能有多少见识呢,忽然一下见到这么多银子,可不就吓坏了。
” 玉茗忙谦虚道,“也得亏有阿娘在一边看着,我们才能时时警醒,省得犯错。
” 叶氏又抱过登哥儿亲亲,“你们在这边如何?孩子没有不服水土吧?” 玉茗笑着点头,“阿娘放心,我们都好的很。
” 叶氏把儿子租的小院子看了看,三间正房,东西厢房各两间,再也没有多的一间屋子。
玉茗两口子带着孩子住在正房,两间东厢房是厨房和柳叶的卧房,西厢房是明朗的书房和一间小库房。
叶氏在县城住了一晚上后,拒绝了儿子媳妇的挽留,独自回来了。
明朗去了县城好久,明盛依旧在平安镇悠哉悠哉地过,似乎把自己要办学堂的事情忘了个干净。
梅香忍不住跑去问叶氏,“阿娘,明盛不是说要在县里办学堂,如何用没动静了?难道就是吹牛的?张大人也不催他?” 叶氏摇了摇头,“我也不大清楚,想来前一阵子县衙里忙吧,再等等看看。
你莫急,他虽一向看起来没个正行,大事上头从不含糊的。
” 梅香忍不住笑了,“我就是白操心,也帮不上什么忙。
” 梅香心里不放心,干脆把明盛叫过来问,“你怎么不去县城操办你的学堂?既然不想办,当时为甚要吹大牛?” 明盛笑着坐下了,“我这不是想偷懒,再多歇一歇。
过几天就去,我这是想着等大哥扎稳了脚跟我再过去,背靠两棵大树好乘凉啊,万事不用我操心岂不是更好。
” 一席话说得叶氏母女几个都笑了起来。
梅香问叶氏,“阿娘可还有钱?没有的话尽管跟我说!” 叶氏急忙点头,“有,我还欠着你二两银子呢。
” 明盛笑着插话,“阿娘不用担心,这二百两银子我们兄弟来还,等我的学堂开起来了,阿娘以后只管在家里带着妹妹吃喝玩乐就行。
” 叶氏笑着看向小儿子,“那敢情好,我也跟张太太学,做个不操心的老太太。
” 明盛急忙给叶氏倒茶,“阿娘可不老,又年轻又好看!” 也是用手指点了点儿子的额头,“马上就要娶亲了,还这样油嘴滑舌!” 娘儿几个说了一阵闲话后,梅香先回家去了,叶氏看女儿肚子那样大,有些不放心,让明盛送姐姐回家。
梅香路上问明盛,“你们都去了县城里,阿娘和妹妹要怎么办?” 明盛收敛了笑容,“不用姐姐问,我也在想这个问题。
我的意思是先让阿娘和妹妹还在镇上住两三个月,等我和大哥都扎稳了脚跟,到时候咬咬牙买一栋宅子,把阿娘和妹妹都接过去。
” 梅香看了他一眼,“你们兄弟都娶了妻,还要住在一起吗?” 明盛点头,“自然是要住在一起的,我和大哥虽然都中了举人,但我们羽翼未丰,这个时候自然要抱成一团。
若内力散了,外人岂不更会相欺。
再者,这些年我们光花钱,家底都快空了。
我们俩先多干几年,攒些家业,好歹让阿娘不再为银子操心。
” 梅香笑着点头,“明盛,你要是永远这样才好,这世上多少人,因被苦难折磨,忘了世间美好,整日愁眉不展。
你自幼性子开朗,与你哥完全不一样。
他这两年放下了包袱,总算也能有些笑容。
以后你们都好好的,我才放心呢。
” 明盛脸上的笑立刻绽放到最大,“姐姐,姐姐只管放心,明盛永远是明盛,姐姐永远是姐姐。
以前您照顾我们,以后换我们来照看姐姐和外甥。
” 梅香有些动容,拉着弟弟的手半天没说话,最后只是简单的说了一个字,“好。
” 姐弟俩一起进了门,因门槛太高,明盛还扶了梅香一把。
青莲听见动静,忙从屋里跑出来了,“阿娘回来了,二舅来了。
” 明盛摸了摸外甥女头上的小花,“我们青莲最好看了!” 青莲笑嘻嘻的看向明盛,“二舅撒谎!二舅时常说外婆最好看,又说二姨最好看,今儿说我最好看,可见是假的。
” 明盛哈哈大笑,“了不得了,你才几岁,居然能识破二舅的伎俩。
你二姨跟你这么大的时候,整天就知道吃吃睡睡玩耍。
” 梅香把弟弟和女儿带进了正房,细月端着个托盘进来,“大奶奶,张妈妈煮了绿豆粥,给您和二舅老爷并姑娘各盛了一碗。
” 梅香让细月把东西放下,明盛端了最小的那一晚给梅香,“这东西性寒,姐姐少吃一些,青莲也是,小孩子家家不能吃多了,怕伤着胃。
” 明盛在梅香家里吃了碗绿豆粥,又感慨好久没看见小柱了,还说要继续教他读书呢。
梅香安慰弟弟,“各人有各人的造化,难得你和小柱能说到一起,以后就算你做官了,他就是个卖豆腐的,只要当初的情分还在,也不怕门第差别。
” 明盛继续赖在姐姐家,只等到黄茂林回来。
他先殷勤的给黄茂林倒了杯茶,又亲自打了水来给黄茂林洗脸。
黄茂林洗过脸,坐在那里喝茶,“说吧,等我回来有何事?” 明盛笑嘻嘻的凑过脸,“姐夫,你有银子吗?借我五十两银子。
” 黄茂林开玩笑,“哟,你可找错了人,我不过是个长工,这会子身上只有几两银子,东家在那儿坐着呢!” 黄茂林冲梅香的方向努努嘴。
梅香笑骂明盛,“在这里磨蹭了半天不说,非等你姐夫回来才肯说!” 明盛忙跑过来给姐姐捶背,“姐姐身子不便,我岂能让你多操心。
” 梅香又问他,“可是办学堂要银子?” 明盛点头,“当时岳父说把管家借给我,让我自己去操办,我总不能还问岳父要银子。
我打听过了,租个小院子,花不了多少钱,再置办一些桌椅板凳,弄个人做晌午饭,五十两估计能结余不少。
阿娘前儿手里空了,大哥才送了银子回来,我总不能再把阿娘手里掏空。
” 梅香笑着夸赞弟弟,“这才叫懂事。
” 梅香看向黄茂林,黄茂林急忙摆手,“你做主便吧,不用问我。
” 梅香起身去了卧房,拿出银子递给明盛,“不要告诉阿娘,等你有钱了再还给我。
” 明盛点头,“姐姐放心,我很快就能还给你的。
” 借过了钱之后,明盛又逗留了一阵子,眼见着要吃
虽不用他亲自到各各家各户去催缴,但底下书吏和衙役们办事也并不是都老实可靠。
比如虚报火耗,与商家联手瞒报,这些小花样,秦先生早就叮嘱过了明朗。
明朗平日与大伙儿温声细语,一到公事,丝毫不留情面。
他刚上任,先把威严立起来。
等大伙儿有了惧意,再施恩也不迟。
等办完了这一季子的事情之后,李大人按照往年的惯例,给了他夏日的冰敬,还有各类其他的好处。
这个秦先生也叮嘱过明朗,不能一味不合群,大家都有的官场孝敬,圣上和朝中百官都知道,该接的就接着。
明朗得了银子之后,留下一部分给玉茗做家用,其余的都送回了家。
叶氏收到银子后吃惊不已,亲自跑到县城里问明朗,确认没有干任何有违法度的事情,这才放下心来。
玉茗安慰叶氏,“阿娘放心,官人一切听从李大人命令,再不敢擅专。
” 叶氏抱着清溪亲热,“我一个乡下妇人,能有多少见识呢,忽然一下见到这么多银子,可不就吓坏了。
” 玉茗忙谦虚道,“也得亏有阿娘在一边看着,我们才能时时警醒,省得犯错。
” 叶氏又抱过登哥儿亲亲,“你们在这边如何?孩子没有不服水土吧?” 玉茗笑着点头,“阿娘放心,我们都好的很。
” 叶氏把儿子租的小院子看了看,三间正房,东西厢房各两间,再也没有多的一间屋子。
玉茗两口子带着孩子住在正房,两间东厢房是厨房和柳叶的卧房,西厢房是明朗的书房和一间小库房。
叶氏在县城住了一晚上后,拒绝了儿子媳妇的挽留,独自回来了。
明朗去了县城好久,明盛依旧在平安镇悠哉悠哉地过,似乎把自己要办学堂的事情忘了个干净。
梅香忍不住跑去问叶氏,“阿娘,明盛不是说要在县里办学堂,如何用没动静了?难道就是吹牛的?张大人也不催他?” 叶氏摇了摇头,“我也不大清楚,想来前一阵子县衙里忙吧,再等等看看。
你莫急,他虽一向看起来没个正行,大事上头从不含糊的。
” 梅香忍不住笑了,“我就是白操心,也帮不上什么忙。
” 梅香心里不放心,干脆把明盛叫过来问,“你怎么不去县城操办你的学堂?既然不想办,当时为甚要吹大牛?” 明盛笑着坐下了,“我这不是想偷懒,再多歇一歇。
过几天就去,我这是想着等大哥扎稳了脚跟我再过去,背靠两棵大树好乘凉啊,万事不用我操心岂不是更好。
” 一席话说得叶氏母女几个都笑了起来。
梅香问叶氏,“阿娘可还有钱?没有的话尽管跟我说!” 叶氏急忙点头,“有,我还欠着你二两银子呢。
” 明盛笑着插话,“阿娘不用担心,这二百两银子我们兄弟来还,等我的学堂开起来了,阿娘以后只管在家里带着妹妹吃喝玩乐就行。
” 叶氏笑着看向小儿子,“那敢情好,我也跟张太太学,做个不操心的老太太。
” 明盛急忙给叶氏倒茶,“阿娘可不老,又年轻又好看!” 也是用手指点了点儿子的额头,“马上就要娶亲了,还这样油嘴滑舌!” 娘儿几个说了一阵闲话后,梅香先回家去了,叶氏看女儿肚子那样大,有些不放心,让明盛送姐姐回家。
梅香路上问明盛,“你们都去了县城里,阿娘和妹妹要怎么办?” 明盛收敛了笑容,“不用姐姐问,我也在想这个问题。
我的意思是先让阿娘和妹妹还在镇上住两三个月,等我和大哥都扎稳了脚跟,到时候咬咬牙买一栋宅子,把阿娘和妹妹都接过去。
” 梅香看了他一眼,“你们兄弟都娶了妻,还要住在一起吗?” 明盛点头,“自然是要住在一起的,我和大哥虽然都中了举人,但我们羽翼未丰,这个时候自然要抱成一团。
若内力散了,外人岂不更会相欺。
再者,这些年我们光花钱,家底都快空了。
我们俩先多干几年,攒些家业,好歹让阿娘不再为银子操心。
” 梅香笑着点头,“明盛,你要是永远这样才好,这世上多少人,因被苦难折磨,忘了世间美好,整日愁眉不展。
你自幼性子开朗,与你哥完全不一样。
他这两年放下了包袱,总算也能有些笑容。
以后你们都好好的,我才放心呢。
” 明盛脸上的笑立刻绽放到最大,“姐姐,姐姐只管放心,明盛永远是明盛,姐姐永远是姐姐。
以前您照顾我们,以后换我们来照看姐姐和外甥。
” 梅香有些动容,拉着弟弟的手半天没说话,最后只是简单的说了一个字,“好。
” 姐弟俩一起进了门,因门槛太高,明盛还扶了梅香一把。
青莲听见动静,忙从屋里跑出来了,“阿娘回来了,二舅来了。
” 明盛摸了摸外甥女头上的小花,“我们青莲最好看了!” 青莲笑嘻嘻的看向明盛,“二舅撒谎!二舅时常说外婆最好看,又说二姨最好看,今儿说我最好看,可见是假的。
” 明盛哈哈大笑,“了不得了,你才几岁,居然能识破二舅的伎俩。
你二姨跟你这么大的时候,整天就知道吃吃睡睡玩耍。
” 梅香把弟弟和女儿带进了正房,细月端着个托盘进来,“大奶奶,张妈妈煮了绿豆粥,给您和二舅老爷并姑娘各盛了一碗。
” 梅香让细月把东西放下,明盛端了最小的那一晚给梅香,“这东西性寒,姐姐少吃一些,青莲也是,小孩子家家不能吃多了,怕伤着胃。
” 明盛在梅香家里吃了碗绿豆粥,又感慨好久没看见小柱了,还说要继续教他读书呢。
梅香安慰弟弟,“各人有各人的造化,难得你和小柱能说到一起,以后就算你做官了,他就是个卖豆腐的,只要当初的情分还在,也不怕门第差别。
” 明盛继续赖在姐姐家,只等到黄茂林回来。
他先殷勤的给黄茂林倒了杯茶,又亲自打了水来给黄茂林洗脸。
黄茂林洗过脸,坐在那里喝茶,“说吧,等我回来有何事?” 明盛笑嘻嘻的凑过脸,“姐夫,你有银子吗?借我五十两银子。
” 黄茂林开玩笑,“哟,你可找错了人,我不过是个长工,这会子身上只有几两银子,东家在那儿坐着呢!” 黄茂林冲梅香的方向努努嘴。
梅香笑骂明盛,“在这里磨蹭了半天不说,非等你姐夫回来才肯说!” 明盛忙跑过来给姐姐捶背,“姐姐身子不便,我岂能让你多操心。
” 梅香又问他,“可是办学堂要银子?” 明盛点头,“当时岳父说把管家借给我,让我自己去操办,我总不能还问岳父要银子。
我打听过了,租个小院子,花不了多少钱,再置办一些桌椅板凳,弄个人做晌午饭,五十两估计能结余不少。
阿娘前儿手里空了,大哥才送了银子回来,我总不能再把阿娘手里掏空。
” 梅香笑着夸赞弟弟,“这才叫懂事。
” 梅香看向黄茂林,黄茂林急忙摆手,“你做主便吧,不用问我。
” 梅香起身去了卧房,拿出银子递给明盛,“不要告诉阿娘,等你有钱了再还给我。
” 明盛点头,“姐姐放心,我很快就能还给你的。
” 借过了钱之后,明盛又逗留了一阵子,眼见着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