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燕衔泥搭建新窝
关灯
小
中
大
这一个年,可把黄茂林忙坏了。
他走东家拜西家,总算把各处的事情都打点清楚了。
明朗那头动作更快,还没到正月十五,立刻帮黄茂林看好了一处宅子。
这宅子只有三进院子,分东西两路,后罩房后面也有个小花园,小花园里也有几间屋子。
宅子离韩家不远,要价二百多两银子,这里头还有人情价在。
黄茂林去看了一趟宅子,回来仔细跟梅香说了说,梅香听说宅子比现在住的大了两倍都不止,又离娘家近,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黄茂林又跑了一趟县城,买下了宅子。
过了元宵节之后,叶氏先带着一家人回了县城。
黄茂林这边一时半会还走不了,他得先把县城里的豆腐坊和油坊建好。
建起来容易,最难的是选地方。
过年之后,黄茂林真是天天往县城里跑,除了送货,就是找地方,有时候直接夜里不回来。
叶氏给黄茂林介绍了几个大主顾,黄茂林送的货更多了,家里就有些顾不过来。
黄炎夏不再去如意坊,每天早上过来帮忙磨豆腐,白天也在这里帮忙看着,梅香每天亲自做饭送给黄炎夏吃。
因泰和还小,青莲也整天要跟着阿娘,梅香觉得自己有些忙碌不过来,她决定再买个丫头。
这回的丫头是叶氏帮忙买的,才十岁,叫铃铛,长相只能算清秀,但比细月好看多了。
黄茂林把铃铛从县城里带了回来,交给梅香。
梅香把铃铛交给细月,让细月去教导她。
铃铛虽小,却可以带着青莲玩,减轻梅香的负担,还可以帮着跑腿传话,端茶倒水。
黄茂林在县城里跑了许多天,终于找到了个合适的地方盖豆腐坊。
这地方离几家酒楼都近,附近周边都是街巷,普通的小户人家比较多,正适合卖豆腐。
黄茂林买下的是一套小四合院,做豆腐坊绰绰有余,还能空出几间屋子给人住。
黄炎夏亲自去看了地方,也觉得不错。
明朗把刘管家借给黄茂林,让他帮黄茂林先把豆腐坊盖起来。
豆腐坊好盖,三五天的工夫就有了。
等黄茂林要搬到县城里去的消息一传开,郭舅妈和郭二姨先坐不住了,首先来找梅香。
梅香安慰她们,“舅妈和二姨不用担心,我们人虽走了,房子还在呢,你们随时可以过来做喜馍。
若有人来下订单,我托了隔壁的吴掌柜帮忙接订单,到时候舅妈和二姨每个月分吴掌柜一些钱也就是了。
” 郭舅妈想了想,“外甥媳妇,这几年我们跟着你,也挣了一些银子。
我和你二姨年纪也大了,整日来来去去的,也有些干不动了。
你们若真搬走了,我们也不想干了。
” 梅香有些诧异,“舅妈和二姨真不干了?家里的嫂子和弟妹们也可以接着干的,镇上的房子又不贵,所以租个地方都行。
” 郭二姨也是这样想的,“大嫂,这一年咱们两个少说也能挣个十几两银子,咱们俩干不动了,让孩子们干也行。
你家二郎和我家大郎都跟着茂林干去了,再让你家大郎媳妇和我家二郎媳妇一起做喜馍,就在这镇上找个地方,搬过来住也行,他们兄弟各自都有了营生,咱们也能放心不是。
” 郭舅妈有些犹豫,“那也行,只是外甥和外甥媳妇这忽然要走,我还真有些舍不得。
” 梅香忙宽慰她们,“舅妈,二姨,县城离这里也不是很远,你们以后若是去了,直接到我家里去住。
我们回来的时候,也定会去看望舅妈和二姨。
” 姑嫂二人说了一会子话之后就走了。
黄茂林听说此事之后,亲自去了郭家,让郭舅妈再等一等,继续在黄家干一阵子,等镇上的油坊也搬走了,他们直接在油坊里干,不要租金。
黄茂林原来还准备先把豆腐坊搬走,等过一阵子之后再说油坊的事情。
既然牵扯到做喜馍的事情,索性把油坊快些搬走,省得郭家姑嫂心里没个着落。
黄茂林继续跑县城,在豆腐坊不远的地方找了个小院子,建成了油坊。
果不出黄茂林所料,黄家要搬走了,立刻有人蠢蠢欲动。
首先按耐不住的就是余家。
这么多年了,余家被韩家压制的几乎毫无还手之力,余家油坊也一直半关着门,但家里的东西还在,手艺也没丢。
时常榨一些油,靠着低价赚一些微薄的利润。
如今听说韩家油坊要搬走了,余家人大喜。
但还没等余家再次崛起,又有别人家掺和了进来。
黄茂林懒得去管余家的事情,这么多年的惩罚也够了,以后余家做事老实做生意也就罢了,若敢坑害乡邻,定然不能饶他。
县里的事情准备妥当之后,黄茂林开始着手搬家的事情。
他的计划分三步走,先把妻小搬过去。
黄茂林挑了个好日子,让黄茂源帮忙找了好几辆车,把梅香母子四个,家里的细软衣裳,以及一些轻巧的家具,还有贵仁和两个丫头先送到县城。
县城那边,叶氏帮着女儿看着家,打发两个下人在那边守着,每日打扫卫生,随时迎接女儿一家子。
新房子里,黄茂林只预备了一些简单的家具,其余的东西等梅香去了之后慢慢置办。
到了新家时,韩家两个下人放了鞭炮迎接大姑奶奶一家子,又让大姑奶奶等人跨了火盆,然后祭拜各路神仙,算是正式入住。
黄茂林把妻儿送到县城之后,往韩家去了一趟,托付叶氏等人帮忙照看,自己又返回了平安镇。
梅香带着下人一起把家里的东西规整好。
正院在东路,前院一共六间倒座房。
最东边的一间被隔成了一个单独的小院子,小院里有一口水井,作为门房住的地方,这里给贵仁住。
第二间是门楼,再过来四间屋子,分别是前院客厅,前院客房和两间下人房。
绕过垂花门是正房,面阔三间,左右各带两间耳房,其中最东边的耳房被打通成通往后罩房的路。
东西厢房各三间,带有鹿顶小间,正房和厢房用抄手游廊连接了起来,院子中间两条甬道,甬道两侧种了一些普通的花木。
后罩房也是六间,有厨房、库房和丫头们住的房子,也有一口水井。
西路的院子比正房窄一些,布局是一样的,只少了一间屋子。
东西路前院是打通的,但西路房子前后院是不通的。
正院有通往西路跨院的月亮门,后面两侧的后罩房都是联通的。
后罩房又有一个月亮门通往后面的小花园。
梅香带着女儿把宅子转了一圈,觉得这房子太大了,家里人又少。
梅香想再添两个人,又怕人家说自己奢侈,再等一等吧。
这次搬家,张妈妈没有跟过来。
梅香让她在家里照顾黄茂林师徒的起居,等黄家人都搬走了之后,张妈妈就准备回家了。
张妈妈在黄家干了几年,双方相处还算和睦,因张妈妈不想去县城,梅香也就没有勉强她。
住下来的第二天,梅香立刻去找叶氏。
叶氏一直让那两个下人住在女儿家里,等女儿家里安顿好了之后再说。
梅香进门就跟叶氏叨叨,“阿娘,新宅子真大。
我家里人又少,空荡荡的。
我想再添两个人,阿娘认识可靠的人牙子吗?” 叶氏笑着点头,“我早就想着你会缺人,都给你打探好了,你什么时候想要,我让陈婆子送人过来就是。
” 梅香笑嘻嘻的,“自从弟弟做了官,我感觉自己做什么都更方便了。
他走东家拜西家,总算把各处的事情都打点清楚了。
明朗那头动作更快,还没到正月十五,立刻帮黄茂林看好了一处宅子。
这宅子只有三进院子,分东西两路,后罩房后面也有个小花园,小花园里也有几间屋子。
宅子离韩家不远,要价二百多两银子,这里头还有人情价在。
黄茂林去看了一趟宅子,回来仔细跟梅香说了说,梅香听说宅子比现在住的大了两倍都不止,又离娘家近,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黄茂林又跑了一趟县城,买下了宅子。
过了元宵节之后,叶氏先带着一家人回了县城。
黄茂林这边一时半会还走不了,他得先把县城里的豆腐坊和油坊建好。
建起来容易,最难的是选地方。
过年之后,黄茂林真是天天往县城里跑,除了送货,就是找地方,有时候直接夜里不回来。
叶氏给黄茂林介绍了几个大主顾,黄茂林送的货更多了,家里就有些顾不过来。
黄炎夏不再去如意坊,每天早上过来帮忙磨豆腐,白天也在这里帮忙看着,梅香每天亲自做饭送给黄炎夏吃。
因泰和还小,青莲也整天要跟着阿娘,梅香觉得自己有些忙碌不过来,她决定再买个丫头。
这回的丫头是叶氏帮忙买的,才十岁,叫铃铛,长相只能算清秀,但比细月好看多了。
黄茂林把铃铛从县城里带了回来,交给梅香。
梅香把铃铛交给细月,让细月去教导她。
铃铛虽小,却可以带着青莲玩,减轻梅香的负担,还可以帮着跑腿传话,端茶倒水。
黄茂林在县城里跑了许多天,终于找到了个合适的地方盖豆腐坊。
这地方离几家酒楼都近,附近周边都是街巷,普通的小户人家比较多,正适合卖豆腐。
黄茂林买下的是一套小四合院,做豆腐坊绰绰有余,还能空出几间屋子给人住。
黄炎夏亲自去看了地方,也觉得不错。
明朗把刘管家借给黄茂林,让他帮黄茂林先把豆腐坊盖起来。
豆腐坊好盖,三五天的工夫就有了。
等黄茂林要搬到县城里去的消息一传开,郭舅妈和郭二姨先坐不住了,首先来找梅香。
梅香安慰她们,“舅妈和二姨不用担心,我们人虽走了,房子还在呢,你们随时可以过来做喜馍。
若有人来下订单,我托了隔壁的吴掌柜帮忙接订单,到时候舅妈和二姨每个月分吴掌柜一些钱也就是了。
” 郭舅妈想了想,“外甥媳妇,这几年我们跟着你,也挣了一些银子。
我和你二姨年纪也大了,整日来来去去的,也有些干不动了。
你们若真搬走了,我们也不想干了。
” 梅香有些诧异,“舅妈和二姨真不干了?家里的嫂子和弟妹们也可以接着干的,镇上的房子又不贵,所以租个地方都行。
” 郭二姨也是这样想的,“大嫂,这一年咱们两个少说也能挣个十几两银子,咱们俩干不动了,让孩子们干也行。
你家二郎和我家大郎都跟着茂林干去了,再让你家大郎媳妇和我家二郎媳妇一起做喜馍,就在这镇上找个地方,搬过来住也行,他们兄弟各自都有了营生,咱们也能放心不是。
” 郭舅妈有些犹豫,“那也行,只是外甥和外甥媳妇这忽然要走,我还真有些舍不得。
” 梅香忙宽慰她们,“舅妈,二姨,县城离这里也不是很远,你们以后若是去了,直接到我家里去住。
我们回来的时候,也定会去看望舅妈和二姨。
” 姑嫂二人说了一会子话之后就走了。
黄茂林听说此事之后,亲自去了郭家,让郭舅妈再等一等,继续在黄家干一阵子,等镇上的油坊也搬走了,他们直接在油坊里干,不要租金。
黄茂林原来还准备先把豆腐坊搬走,等过一阵子之后再说油坊的事情。
既然牵扯到做喜馍的事情,索性把油坊快些搬走,省得郭家姑嫂心里没个着落。
黄茂林继续跑县城,在豆腐坊不远的地方找了个小院子,建成了油坊。
果不出黄茂林所料,黄家要搬走了,立刻有人蠢蠢欲动。
首先按耐不住的就是余家。
这么多年了,余家被韩家压制的几乎毫无还手之力,余家油坊也一直半关着门,但家里的东西还在,手艺也没丢。
时常榨一些油,靠着低价赚一些微薄的利润。
如今听说韩家油坊要搬走了,余家人大喜。
但还没等余家再次崛起,又有别人家掺和了进来。
黄茂林懒得去管余家的事情,这么多年的惩罚也够了,以后余家做事老实做生意也就罢了,若敢坑害乡邻,定然不能饶他。
县里的事情准备妥当之后,黄茂林开始着手搬家的事情。
他的计划分三步走,先把妻小搬过去。
黄茂林挑了个好日子,让黄茂源帮忙找了好几辆车,把梅香母子四个,家里的细软衣裳,以及一些轻巧的家具,还有贵仁和两个丫头先送到县城。
县城那边,叶氏帮着女儿看着家,打发两个下人在那边守着,每日打扫卫生,随时迎接女儿一家子。
新房子里,黄茂林只预备了一些简单的家具,其余的东西等梅香去了之后慢慢置办。
到了新家时,韩家两个下人放了鞭炮迎接大姑奶奶一家子,又让大姑奶奶等人跨了火盆,然后祭拜各路神仙,算是正式入住。
黄茂林把妻儿送到县城之后,往韩家去了一趟,托付叶氏等人帮忙照看,自己又返回了平安镇。
梅香带着下人一起把家里的东西规整好。
正院在东路,前院一共六间倒座房。
最东边的一间被隔成了一个单独的小院子,小院里有一口水井,作为门房住的地方,这里给贵仁住。
第二间是门楼,再过来四间屋子,分别是前院客厅,前院客房和两间下人房。
绕过垂花门是正房,面阔三间,左右各带两间耳房,其中最东边的耳房被打通成通往后罩房的路。
东西厢房各三间,带有鹿顶小间,正房和厢房用抄手游廊连接了起来,院子中间两条甬道,甬道两侧种了一些普通的花木。
后罩房也是六间,有厨房、库房和丫头们住的房子,也有一口水井。
西路的院子比正房窄一些,布局是一样的,只少了一间屋子。
东西路前院是打通的,但西路房子前后院是不通的。
正院有通往西路跨院的月亮门,后面两侧的后罩房都是联通的。
后罩房又有一个月亮门通往后面的小花园。
梅香带着女儿把宅子转了一圈,觉得这房子太大了,家里人又少。
梅香想再添两个人,又怕人家说自己奢侈,再等一等吧。
这次搬家,张妈妈没有跟过来。
梅香让她在家里照顾黄茂林师徒的起居,等黄家人都搬走了之后,张妈妈就准备回家了。
张妈妈在黄家干了几年,双方相处还算和睦,因张妈妈不想去县城,梅香也就没有勉强她。
住下来的第二天,梅香立刻去找叶氏。
叶氏一直让那两个下人住在女儿家里,等女儿家里安顿好了之后再说。
梅香进门就跟叶氏叨叨,“阿娘,新宅子真大。
我家里人又少,空荡荡的。
我想再添两个人,阿娘认识可靠的人牙子吗?” 叶氏笑着点头,“我早就想着你会缺人,都给你打探好了,你什么时候想要,我让陈婆子送人过来就是。
” 梅香笑嘻嘻的,“自从弟弟做了官,我感觉自己做什么都更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