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牵红线青莲进学

关灯
明盛说的不是旁人,他想把胡三姑娘说给常二郎。

     胡家三姑娘按理早该说亲事了,只因胡老爷一心想给女儿挑个读书人,才耽误到了现在。

     照胡老爷的意思,韩家兄弟多好啊,可惜人家早就定亲了。

     今年府试期间,明盛带着几个学生去府城考试。

    学生们考试期间,他又去拜访了胡老爷。

     明盛去了胡家毫不拘束,吃饭吃茶不消人动手,自己熟门熟路。

     胡老爷和胡太太也喜欢他这样,显得更亲近。

     因胡家院子浅窄,明盛看到胡三姑娘在院子里晾衣裳,顺道问了一句胡老爷,“三妹妹的亲事可说定了?” 胡老爷叹了口气,“都怪我,东挑西挑,倒耽误了她。

    ” 明盛仔细看了看胡三姑娘,长的细条条,眉清目秀,虽说不上是什么绝色,也耐看的很。

     胡太太心中纳闷,你都成了亲了,还盯着我女儿看什么。

     姑娘见明盛看自己,大大方方的问,“韩二哥,你看我作甚?我脸上有麻子?” 明盛哈哈笑了,“三妹妹原谅则个,不是我偷看妹妹,我见妹妹人才好,想给你保个媒!” 胡三姑娘呸了他一口,“韩二哥好歹也是个举人老爷,如今又做了先生,却整日嘴里没个正经!” 说完,她扭头回房去了,明盛嘿嘿笑了。

     胡太太心中却有些意动,“贤侄说的是真的?” 明盛先问胡太太,“大娘,三妹妹今年多大了?” 胡太太也不瞒着他,“满打满算快有十五了。

    ” 明盛点点头,“我妹妹明年要出阁了,她婆家有个亲小叔子,那孩子不错,今年十四岁了,这回跟我一起考试来了。

    ” 胡老爷在一边听见了,“来考试?看来是个读书郎。

    ” 明盛实话实说,“读书还可以,就是比我差一些。

    ” 胡老爷和胡太太顿时哈哈笑了,胡老爷摸了摸胡须,“贤侄虽说的是实话,可不要到外头去说,如你这样有天分的又有几个呢。

    ” 明盛自己喝了口茶,“我逗您二老笑一笑,有天分的人多得很,但看后天勤奋不勤奋。

    再有天分,若是个懒虫,也没得用。

    这孩子说不上天分顶顶好,好在不懒惰。

    他家住在乡下,家里田产颇多,县城里也有几处门脸儿,吃喝是不用愁的。

    我见三妹妹勤快又爽利,跟您二老提一提。

    明儿我把那孩子带来给你们看一看,若是还能瞧得上眼,我回去跟常老爷说一说,咱们是女方家,总不好主动。

    若是觉得不合适,也就不提了。

    ” 胡太太点点头,“你有心了。

    ” 明盛笑着回答,“我在大伯大娘家里住了好几年,三妹妹就和我妹妹一样的。

    如果真有那缘分,以后成了一家子,岂不更好。

    只是一样,三妹妹在府城长大的,不知道能不能住得惯乡下。

    ” 胡老爷赶紧摆摆手,“贤侄莫要笑话我们,我们虽说住在府城,家境一般,人家家里有几百亩田地,我们一亩地都没得。

    ” 明盛赶紧转开话题,“先不说这个事情,一切等考完试再看。

    ” 等府试结束之后,明盛把常二郎带过来给胡家夫妇看了一眼。

     胡老爷见常二郎长得憨厚,实则精明,心里多了两分喜爱。

    又见这孩子知礼懂得进退,心里更加欢喜了,但自己女儿年纪比常二郎大了一岁,又有些惆怅。

     明朗安慰了胡老爷几句话,带着孩子们回荣定县去了。

     回来了之后,明朗先跟婉柔说了这事儿。

     婉柔是女人家,于这上头想的更多一些,“官人先莫急,我去问问阿娘的意思,这常二郎的媳妇以后要和妹妹做妯娌的。

    ” 叶氏听说之后陷入了沉默,等晚上问了两个儿子,“胡家三姑娘品性如何?你们妹妹一向老实,从不与人争嘴。

    ” 明朗想了想,“儿子在胡家,并不与三姑娘说话,见她日常只是跟在胡太太和胡家两位奶奶身后操持家事,想来是个能干的,再多的儿子也不知道了。

    ” 明盛立刻竹筒倒豆子一般说了起来,“阿娘,胡家三姑娘性子和妹妹不大一样,妹妹温和,三姑娘爽利,但都是讲道理的人。

    阿娘看看咱们家,大嫂温和,婉柔性子泼辣一些,我看她们妯娌二人到处的很好。

    当然,我整日不在家,看到的只是表面,阿娘应该知道的更多一些。

    ” 婉柔斜眼看了他一眼。

     叶氏笑了,“你说的有道理,常家要娶什么样的小儿媳妇,咱们也干涉不了。

    如今有合适的,帮着说一说,成不成看天意。

    ” 玉茗在一边附和,“阿娘,妹妹看着性子温和,实则内里有主见的很,倒是和阿娘有些像。

    ” 叶氏点头,“是的,你们姐姐外表看着刚强,实则内心柔软的很,兰香倒是恰好相反。

    若是说了胡家姑娘,中间连着他们兄弟,想来倒不会太难相处。

    这也是我的私心,总想找个性子柔弱一些的给她做妯娌。

    ” 明盛笑了,“阿娘,若两个人都是软蛋,常家太太要哭了。

    ” 这话说的一屋子人都笑了起来。

     过了几日,叶氏给常太太下帖子,邀请她过来玩耍。

     常太太收拾的利利索索的,带了礼物到韩家来了。

     两亲家母寒暄了许久,叶氏又留常太太在家里吃晌午饭,一群女人们热热闹闹的说笑。

     等吃了饭之后,叶氏才把胡家的事情略微提了提,“不瞒亲家母,我并没见过胡家三姑娘,是我两个儿子都说好,我才起了这心思。

    胡老爷和我大儿媳娘家亲爹是至交,人品自然不用担心。

    他一家住在府城,父子三个虽说没有做多大的官儿,也都在衙门里有份正经的差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只一样,胡老爷爱读书的孩子,总想给三姑娘找个读书郎,就把孩子给耽误了,今年都十五了,比二郎还大一岁呢。

    ” 常太太并没有一口表态,“多谢亲家母惦记我们二郎,好姑娘谁不喜欢呢,一岁两岁的倒不用在意,只是我得回去跟我们当家的商议商议。

    ” 叶氏点头,“那是自然,二郎的亲事不能草率。

    我也想他能说个好媳妇,以后和我们兰香和睦相处,亲家母也能少操些心。

    ” 常太太赶忙奉承道,“要是能和兰香一样懂事能干,那我做梦都能笑醒了。

    ” 在韩家吃了顿饭之后,常太太带着丫头回家去了。

    常家虽说住在乡下,离县城其实不远,赶的紧一天可以跑两个来回。

     常太太回去后就把这事告诉了家里人,常二郎顿时明白了,那一日去胡家,估计就是给胡家人看的,难怪他总觉得四处有人盯着他,害的他一丁点错都不敢犯。

     常太太问常老爷,常老爷在屋里踱步,“人家倒是不错,父子三个都在府城衙门里有差事,说出去也体面。

    姑娘大一岁倒无妨,进门就能开枝散叶,就是不知与二郎能不能合得来。

    ” 两口子把常二郎叫去问,常二郎涨红了脸,“阿爹阿娘做主便是,不用来问我。

    ” 常老爷问他,“姑娘比你大一岁,你可嫌弃?” 常二郎小声回答,“阿娘不也是比阿爹大两岁?” 常老爷对着他屁股踢了一脚,“连你老子也编排了!” 常太太也问儿子,“你自己有没有可心意的?若是有,赶早说出来,我们也好替你做主。

    若是你自己没有合心意的,你年纪也到了,我们就要替你做主了。

    ” 常二郎红着脸摆手,“没有没有,儿子整日读书,并没有见过谁家姑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