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关灯
的斗争,最后导致横死,算是晚节不保吧。

     其一,“广捕太学生案”:窦太后死后,有人在朱雀门上写了句“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杀太后,公卿皆尸 禄,无忠言者”,于是灵帝下诏抓捕肇事者。

    时司隶校尉刘猛觉得这句话写的对,便消极执行。

    朝廷于是用段 颎接替刘猛,段颎上任后“雷厉风行”,把包括太学生在内的一千多人抓到了牢里人数过多,牵涉太广, 有滥捕之嫌。

    且,太学生既代表了士人阶层,又代表反抗阉党屡受镇压声誉极高的清流党人,段颎因此得罪了 朝廷的大多数。

    也就是文中“西凉铁骑马踏太学”。

     其二,“迫害刘猛案”:谏议大夫刘猛同情清流党人,与阉党不睦。

    被曹节等大宦官视为眼中钉,指使段颎加 以迫害。

    段颎便找了些理由上奏弹劾刘猛,使后者被罢官遣送至左校营服苦役。

     其三,“迫害张奂案”:阉党诬陷太常张奂为清流党人,使之免官。

    这时段颎怨恨张奂曾经因政见不合与他作 对,便计划把张奂驱逐到敦煌郡(相当于后世的流配),然后加以杀害。

    张奂写信给段颎苦苦哀求,可能段颎 良心未泯,也可能考虑到张奂在政治上也无起复的可能,就算了。

     其三,“灭苏不韦满门案”:苏不韦因大司农李暠杀死他父亲,为报仇而杀掉了李暠的妾和儿子,李暠找官府 捕捉不到后愤恨交集吐血而亡。

    后来遇到大赦,躲起来了的苏不韦便回到了家乡。

    而段颎与李暠的关系很好, 想为朋友报仇,派手下张贤去杀苏不韦,并手持毒酒威胁张贤的父亲说:“若贤不得不韦,便可饮此”,张贤 无法,只好把苏不韦及其家属六十余口全部杀掉。

    又,苏家与张奂的关系非常好,这是不是段颎欲灭苏家而后 快的原因之一? 其四,“诬渤海王刘悝谋反案”:刘悝曾经因为获罪被贬,便请托宦官中常侍王甫求桓帝复国,如成事,刘悝 将送给王甫钱五千万为谢。

    后来桓帝崩,遗命刘悝复国渤海王,刘悝明白这不是王甫的功劳,于是不愿意给钱 。

    王甫便找段颎监督并逮捕了与刘悝关系好,且为自己政敌的宦官中常侍郑飒等人,另使人诬陷“飒等谋迎立 悝,大逆不道”。

    结果灵帝命刘悝自尽,杀其妃妾子女和侍女共105人,另外渤海国太傅、相以下官吏,全部诛 杀。

    王甫、段颎等十二人皆因此“功”封列侯。

     …… 段颎投靠阉党,干了很多坏事,因此官运亨通,先后两度出任三公之一的太尉。

    不过段颎投靠王甫,后者倒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