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共振的刻度

关灯
数字,与斐波那契数列中的第15项(610)形成微妙呼应。

     女儿的高中物理课题是“共振现象”,林深带她去了废弃的地铁站。

    当列车呼啸而过时,他指着隧道壁上的共振裂纹:“市场的共振就像这样——单一指标的波动是微小的裂纹,多重指标的叠加会引发结构性突破。

    ”小姑娘突然指着铁轨接缝处的数字:“这个编号和爸爸的破产案编号一样,都是1743!”林深愣了一下,笑道:“因为所有的数字,最终都会汇入同一个共振频率。

    ” 债权人老张的孙子满月,林深送去一份特殊的礼物——用三重策略模型定制的教育基金定投计划。

    “均线代表长期趋势,波浪把握中期节奏,斐波那契控制短期进出,”他指着计划书上的曲线,“就像孩子学走路,先站稳(均线),再学走(波浪),最后跑起来(斐波那契)。

    ”老张看着收益回测图,突然红了眼眶:“小深,这比你当年给我讲K线时清楚多了。

    ” 冬至前夜,林深遭遇了“共振失效”危机。

    某科技股的三重指标同时发出买入信号,却在建仓后跌破200日均线。

    他没有立刻止损,而是调出该公司的研发投入数据——原来核心技术团队的离职率飙升至40%,彻底改变了基本面逻辑。

    “共振的前提是逻辑自洽,”他在操盘日志里写道,“就像破产重整期我拼命打工攒钱,却忽略了女儿需要的不是钱,是爸爸的陪伴——指标再好,也需要人性的校准。

    ” 女儿的钢琴课上,老师讲解“和声共振”。

    林深看着她在琴键上按下大三和弦,突然想起波浪与均线的共振逻辑:“单一指标是单音,多重指标是和声,只有频率契合,才能奏出稳定的旋律。

    ”他给女儿发去消息:“你的C大调就像股市的200日均线,是一切旋律的基础。

    ”小姑娘回复了一段即兴创作的波浪形五线谱,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