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明修暗度

关灯
,什么事都等太医看过再说不迟。

    ” 顾清霜便没有再多推拒,柔顺地趴会去歇着。

    她有日子没这样挨过打了,能一声不吭地撑下来是一回事,撑过之后身体虚弱又要另说。

    这般歇了一会儿,困意就无可遏制地汹涌而至,她浑浑噩噩地睡过去,再醒来时,已过晌午。

     睁开眼,她只觉身上清爽了许多,面朝着墙壁缓了缓,又感头脑也不发沉了。

    于是她便转过脸,刚转过来,就见身边的人还在。

     他坐在床边,一条腿支在地上,一条腿挡在她身旁,手里拿了本奏章在看。

    觉出身边的动静,他侧首看了眼,满目的温柔:“睡好了?” 顾清霜点点头,裹着被子坐起来:“可有耽误皇上正事?” 萧致一哂,手指敲了下身边摞起来的一摞奏章:“什么都没耽误。

    ”跟着又说,“太医来看过了,伤不算重,但需好好养着。

    这些日子你便乖乖在碧玉阁待着,能不出门就别出门了。

    ” 不等她有反应,他的手拂过她耳边鬓发,带着几分宽慰:“若是自己待得闷了,让人来告诉朕,朕去陪着你。

    ” 她双颊一红,死死低下头去,声音窘迫:“臣妾……臣妾可以抄经礼佛,不会闷的。

    ” “真的?”萧致眼中漫出促狭笑意,凑近到她耳边,“那是谁说无论如何也不肯回千福寺的?” 她自是一下子想起这话从何而来,一记粉拳捶在他胸口。

    他蓦地大笑起来,清朗的笑音回荡殿中,她气得面红耳赤,匆匆扯来放在床脚的衣裳穿上,便要下床:“臣妾要去向太后娘娘回话了!” 他笑声不止,但见她理好衣服草草一福就真往外走了,又忙站起来,从背后将她一环:“小尼姑脾气还挺大。

    ”他下颌抵在她肩上,声音轻轻的,“从颐宁宫出来着人来给朕回话。

    若半个时辰不见人来,朕便去找你。

    ” 她应了声诺,又听他含着心疼说:“你得知道顾惜自己。

    ” 他开始真的在意她了。

     顾清霜按着心神,点一点头:“好。

    ” 而后她转过身,又朝他福了福,便告退离开了。

    阿诗等在殿外,见她出来神情一松:“娘子可算出来了,太后娘娘那边……” “这便过去。

    ”顾清霜道。

     阿诗嗯了声,扶着顾清霜往外走去。

     颐宁宫里礼数严谨,平日里小嫔妃们去问安,都是步入院中便可见宫人们林立廊下,老资历的嬷嬷们个个不怒自威,让人不自觉地绷紧心弦。

     今日,主仆二人入了院门,却见院中出乎意料的空荡。

    唯殿门口立了位嬷嬷,顾清霜知道她叫墨竹,是颐宁宫的掌事,行至近前便福身:“竹嬷嬷。

    ” “才人娘子来了。

    ”墨竹恭谨地回了一礼,“请随奴婢来吧。

    ” 墨竹言罢,转身进殿。

    偌大的外殿之中也没留宫人,穿过外殿,更见寝殿也空荡着。

     太后独自坐在那张金丝檀木的扶手大椅上,正自读著书,墨竹上前福身禀说:“太后娘娘,清才人来了。

    ”她才抬起头。

     墨竹自行去她身边侍立,顾清霜与阿诗一同下拜:“太后娘娘万福金安。

    ” 太后打量着她,手中书册搁下:“罚也受了,绿头牌也撤了。

    清才人,有什么话要跟哀家说么?” 语中的那份玩味未加丝毫掩饰。

     顾清霜仍跪在地上,只直起了身子,眼帘低垂:“臣妾谢太后娘娘成全。

    ” 太后目光一凌,睇视了她须臾,才又开口:“起来吧,坐。

    ” 顾清霜颔首谢恩,起身间,墨竹已为她搬了绣墩来。

    她低眉顺眼地落座,闻得太后边叹息边轻笑:“受了南宫敏这么多年的气,宫里突然冒出一个能跟哀家一唱一和的人,倒也有意思。

    ” 顾清霜垂眸不言,太后的目光划过来:“适才去紫宸殿,皇帝与你说什么了?” 顾清霜如实回禀:“皇上给臣妾上了药,嘱咐臣妾日后不要再强出头,让臣妾好生养伤。

    ” “没了?”太后眉头微挑,提醒她,“你在紫宸殿里待了两个时辰。

    ” “……是。

    ”顾清霜的神情变得有些不自然,“臣妾受伤体虚,小睡了一会儿,适才才醒。

    ” 太后似有一怔,俄而又笑说:“有意思。

    ” 这话倒真让顾清霜有些没听明白,便不妄言,也不追问。

     太后兀自思量着什么,眼底始终若有所思地含着笑意。

    过了良久,才又含笑看向她:“回去歇着吧。

    皇帝既要你好生养伤,你就乖乖听他的。

    哀家和荣妃那里的问安,你都可放一放。

    ” 顾清霜离座深福:“诺,臣妾遵旨。

    ” “去吧。

    ”太后摆手,说着已又将书拿起。

    顾清霜见状,无声告退,带着阿诗退出去。

     墨竹眼观鼻、鼻观心地立着,待她退出寝殿,又退出外殿,才上前了两步:“太后娘娘这下心情好了?” “呵。

    ”太后轻哂,“你若成了太后,还要被一个十几岁的小丫头烦得连续三载不得安寝,如今见了她,也要高兴。

    ” “是。

    ”墨竹好笑地欠一欠身,又将笑容敛去,“只是……” 太后的视线从书册上移开,睇向她。

     墨竹不敢再迟疑:“只是皇上勤勉,从不曾白日里让嫔妃在紫宸殿留宿过。

    奴婢担心,这一位也不是省油的灯。

    ” “能与南宫敏一争皇帝心里的位置,她自然不是省油的灯。

    ”太后摇摇头,接着读书,“但这与哀家何干?只消不耽误政事,皇帝爱宠谁就宠谁去。

    ” 墨竹想想,也是。

    过去的这些年,除了南宫敏实在闹得不像话外,太后对谁都懒得多管。

     那些事对皇帝来说,也确只是无关痛痒的小事罢了。

     碧玉阁里,顾清霜进了卧房便将旁人尽数摒了出去,关上房门,拉着阿诗一道坐到茶榻上,长声舒气:“可快歇一歇吧!” 她们两个,一个一大早就去宫正司受了刑,一个提心吊胆地在紫宸殿外站了大半日,这会儿都累得紧。

     阿诗私下里原也不与她客气,直接大大方方地坐到了榻桌边。

    顾清霜以手支颐歇了一会儿,再看她时却见她明眸圆睁,显在想事。

     “怎么了?”她打量着阿诗的神情问,阿诗抿一抿唇:“宫里的这些弯弯绕绕,我如今能懂一点了。

    我说说看,姐姐看我想得对不对?” 顾清霜自然希望自己身边的人能有长进,衔笑抿茶:“你说。

    ” 阿诗便掰着指头数起来:“昨晚这事,姐姐和太后是相互成全。

    对太后而言,总要看皇上的面子,责难敏妃多半没什么结果,申斥两句也就过去了;但如今藤条实实在在地打在姐姐身上,也就实实在在地下了敏妃的面子。

    于姐姐而言呢,若只是出面袒护敏妃,落在皇上眼里也不过是个机敏聪慧,但挨了罚受了伤就不一样了,皇上自然要心疼姐姐。

    ” 说完,她就满面期待地看向顾清霜,等她的评说,顾清霜给面子地点点头:“不错。

    ” 阿诗面上一喜,听她又道:“还有,太后大约不仅是高兴我让她出气,更高兴我如此便能从敏妃那里分几分宠。

    ” 毕竟于太后而言,南宫敏弄得皇帝鬼迷心窍才是最大的罪过。

    如今,她算是既分了南宫敏的宠,又让南宫敏不得不咬碎银牙往肚里咽,人前人后还得念着她的好,这对太后而言才是真正地出了气。

     “有道理……我记下了。

    ”阿诗思忖着点头,顾清霜问:“还有呢?” 阿诗愣了愣,傻眼:“怎么还有?” 顾清霜挑起眉,手支雪腮,悠悠地看着她。

     “……”阿诗被她看得窘迫,苦思冥想,撑了半晌,终于泄气,“我不知道了。

    ” 顾清霜提醒她:“记不记得昨儿个婉嫔说了什么?” “啊!”阿诗恍然大悟,“婉嫔……婉嫔是替荣妃来拉拢姐姐的,可姐姐若答应便成了旁人的车前卒,一旦出事不免落个丢卒保车的下场,不答应却又容易直接开罪了荣妃……”她越说回想得越清晰,“婉嫔还邀姐姐同去荣妃那里看榴花……” 顾清霜这回点了头,笑说:“现下是不用去了。

    ” 不用去,就不用当面拒绝荣妃。

    这虽也是并未接下荣妃的拉拢,却比出言拒绝多了避其锋芒的无奈之意。

    荣妃但凡不是心胸狭窄到不容人,就应该不会再找她麻烦。

     当然,这事是不必与太后提及的。

    她不怕在太后面前明言对敏妃的算计,是因知晓太后心中的厌恶,不论是她还是别人,只消是与南宫敏相较,太后都不会选南宫敏。

     但荣妃就不同了,那到底是太后的亲侄女。

    她此举的“避其锋芒”,也是实实在在招惹不起那样的锋芒。

     而后不必顾清霜多言,阿诗便吩咐下去,道她近来要好生安养,碧玉阁闭门不见人。

     这消息自是要传到各宫,让宫中姐妹们知晓才好。

    另一边,顾清霜被撤了绿头牌的事当然也瞒不住人,和避不见人的消息搁在一块儿,一两日过去,窃窃议论就在六宫里弥漫开来,无非都是觉得顾清霜太糊涂,为了讨好敏妃竟去开罪太后,如今赔了夫人又折兵。

     其中不乏有人会说:“身上带伤便不能侍寝,二十藤条留下的伤且有的养,等她养好,皇上怕是早就不记得她是谁了。

    ” 这话不假,宫中最不缺美人,就连婕妤往上的高位嫔妃,都有许多已有一两年不曾侍驾的。

    当今圣上又是个处处留情的主儿,谁也说不准哪天又会有那个年轻貌美的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