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戴森球问世2

关灯
1%的收缩率,要不要预留补偿空间?” 薛逸辰的手指点向模型的北极点,那里的纤维结构突然放大,展示出密密麻麻的微型弹簧:“这些弹簧是用超导材料做的,收缩时会自动伸长,补偿量刚好0.1%。

    ”他忽然笑了,“这是小张的主意,他说就像给壳子装了无数个松紧带,怎么缩都不会变形。

    ” 小张的脸一下子红了,手指挠着后脑勺:“是上次修‘问天’号的装甲板时想到的,当时它在月球着陆时震裂了条缝,我就想能不能让材料自己‘长’好。

    ” 说话间,第一台工程机器人已经抵达内核赤道面。

    观测台的屏幕上,机器人的机械臂喷出银白色的AA材料,在真空中迅速固化,形成第一道环形的纤维带。

    这道纤维带像条细细的项链,随着内核的转动微微摆动,很快就与第二台机器人铺设的纤维带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圆环。

     “材料温度稳定在-269℃。

    ”系统的电子音突然响起,“检测到恒星风冲击,纤维带形变0.03毫米,正在自动恢复。

    ”屏幕上的实时数据显示,蜂窝结构的孔隙里,能量流正像水流一样穿梭,遇到纤维时会自动绕开,丝毫不受阻碍。

     老陈的手指在能量监测图上停顿,突然低声说:“真像个活物。

    ”他指着屏幕上的波动曲线,“你看这些纤维的震动频率,和内核的能量脉冲完全同步。

    就像人的心跳和呼吸,天生就该配在一起。

    ” 薛逸辰没说话,只是看着纤维带一圈圈向外扩展。

    当赤道面的铺设完成三分之一时,他让机器人转向南北极——那里的曲率更大,对材料的韧性是极大的考验。

    观测台的屏幕上,AA材料在极区形成一个个尖锐的角锥,每个角锥的顶端都有个微型传感器,闪烁着红光。

     “这些传感器能监测暗物质的撞击。

    ”小李的手指在角锥模型上一点,传感器的内部结构展开,“里面的量子芯片是原初专门设计的,哪怕被暗物质撞偏一个电子,都能立刻报警。

    ” 薛逸辰的手指在控制屏上划出一个完整的球体,这是第一层壳的最终形态。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