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关灯
每一次,他都做好了回不来的准备。

     足足三十七封书信,盛菩珠一封封读下去。

     直到卡在匣子内侧,没有掉出来的最后一封。

     “母亲垂鉴: 见信如晤,展信舒颜。

     …… 若得见此书,吾恐已长眠塞外。

     新妇初至,吾性冷疏离,远赴边塞,恐伤其心。

     若此战不回,望母亲为吾妻另寻良配,唯愿吾妻勿困于旧事,一生顺遂。

     …… 风雪甚大,望母亲珍重。

     今生恩情,唯来世再报。

     不孝儿,执砚。

     绝笔。

    ” 这是,他在大婚那日所写下的吗? 盛菩珠跌坐在地上,终于再也抑制不住哭出声来,心口疼得快要碎掉了,各种情绪纷乱杂沓,像是凌迟一样,她被汹涌的过往狠狠刺穿,像是要把她一点点抛高,然后无情地碾碎。

     原来,他并非真的冷漠。

     他表现出来的种种疏离,看似不近人情披甲远赴,背后藏着的,是比任何人都要深沉背负。

     神明不该陨落,爱她的那个人永远站在光里,堂堂正正,不愧天地。

     无论生死,盛菩珠觉得她都该有所回馈才对。

     深夜,万籁俱寂。

     颐寿堂里间,药味比任何时候都重。

     老夫人并未安睡,正倚在床头,压抑地咳着,一声声的听得人心头发紧。

     盛菩珠整理好情绪,屏退左右,缓缓跪倒在老夫人床榻前。

     “祖母。

    ” 老夫人呆呆应了声,眼神却是空的。

     盛菩珠仰起头,昏暗的烛光映照着她苍白的小脸上,微哑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孙媳,想去玉门关。

    ” “玉门关?”老夫人呢喃重复一句,猛地捂住心口剧烈地咳嗽起来,她失神问,“去做什么?” 盛菩珠眼底渐渐有了神采,她迎着老夫人的视线,格外冷静道:“活要见人,死……总要见他最后一面,亲自带他回家。

    ” “祖母,百年谢氏,高门望族,您的一生尽是遗憾,我……不想这样。

    ” “我要去玉门关,哪怕是见一见他用命守护的疆土,听一听风的声音,漫天黄沙,总有我要的归宿。

    ” 盛菩珠一开始声音还是抖的,渐渐的,她越说越稳,却没有任何迟疑。

     室内安静,唯有烛火摇曳。

     良久,老夫人吃力地坐直身体,看着眼前清澈执拗,又通红倔强的杏眸,她仿佛从盛菩珠的眼睛,看到了曾经的,还活着的自己。

     “去吧。

    ” “没关系的,你想做什么都行。

    ” “一辈子实在太长,不要遗憾。

    ” 盛菩珠眼眶一热:“谢谢您的成全。

    ” 她要去寻他。

     无论生死,无论千难万险。

     春寒料峭,朔风凛冽,天地肃杀,唯有风雪年年依旧。

     “备马!” “我要去玉门关。

    ” 快马加鞭,轻装简从,才是能见到他最快的方式。

     盛菩珠换上便于行动的骑装,青丝高束,绾成男子的发髻。

     “菩珠,不怕。

    ” “阿兄陪你。

    ” 靖国公府门前,沈策牵着马,不知已经等了多久。

     盛菩珠愣愣地抬头:“阿兄。

    ” 在这瞬间,时光宛如倒流。

     周遭刺骨的寒风,化作记忆中洛阳盛夏连绵不绝的暴雨。

     十三岁,登州水患,父亲骤然离世,她远在洛阳孤身一人,也是阿兄不顾一切带她千里跋涉。

     一晃多年过去,她已为人妇,而今时今日,她再次痛失所爱,命运仿佛是无情的一场轮回,总在她人生最猝不及防的时刻,给予沉重一击。

     “驾!” 马蹄踏风雪,两道身影如同离弦的箭。

     贞德十一年,孟春。

     一路风尘仆仆,日夜兼程。

     当盛菩珠抵达黄沙漫天的玉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