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食谱整理,药膳承母艺
关灯
小
中
大
清桃院的书房里,窗台上摆着一盆兰草,是萧璟渊送的,叶片青翠,透着江南的雅致。
苏软桃坐在木桌前,面前摊着母亲留下的食谱,泛黄的纸页上,母亲的字迹娟秀清丽,还夹着几片干枯的桂花——那是母亲生前最喜欢的花,也是她做桂花糕的“秘密配料”。
“姑娘,研墨好了,您看看够不够浓。
”春杏端着砚台走过来,放在苏软桃手边。
她知道苏软桃要把适合京城食客的药膳方子抄在新纸上,特意磨了最细的墨,还准备了上好的宣纸。
“谢谢春杏。
”苏软桃拿起毛笔,笔尖蘸了墨,却没立刻下笔——她的目光落在食谱里“当归羊肉汤”那一页,母亲的批注写着“冬日驱寒,当归需三年生,羊肉选后腿,焯水时加姜片、料酒去膻”,字迹旁边还有个小小的桃花印记,是母亲的习惯,每道拿手菜都会盖个桃花印。
“娘,我要在京城开小馆了,就像您当年在江南一样。
”苏软桃轻声呢喃,指尖拂过纸页上的桃花印,仿佛能闻到母亲身上的烟火气,“您放心,我会把您的药膳方子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吃到您做的味道。
” 春杏站在旁边,看着苏软桃眼底的温柔,没敢打扰——她知道,这份食谱对姑娘来说,不仅是手艺的传承,更是对母亲的思念。
苏软桃深吸一口气,拿起笔,开始抄方子。
她先抄“当归羊肉汤”,字迹模仿母亲的娟秀,却又多了几分自己的软劲;然后是“莲子百合羹”,母亲批注“失眠者宜食,莲子去芯,百合鲜品为佳”,她特意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莲子,提醒自己注意细节;还有“春笋虾饺”,母亲写着“江南春笋嫩,需焯水去涩,虾馅加淀粉更嫩”,她想起小时候母亲教她做虾饺的样子,嘴角忍不住上扬。
“软桃,在忙吗?” 门口传来萧璟渊的声音,苏软桃赶紧放下笔,回头一看,他穿着玄色常服,手里提着个食盒,里面是刚做好的江南汤圆,笑着走进来:“路过清桃院,想着你可能还没吃饭,就给你带了点汤圆。
” “阿渊,你怎么来了?”苏软桃惊喜地站起来,帮他接过食盒,“我正抄药膳方子呢,准备开业用。
” 萧璟渊走到桌前,看着摊开的食谱和抄好的方子,眼底满是温柔:“你母亲的字迹真好看,你的字也像她,软乎乎的,像江南的春水。
” 苏软桃耳尖一红,赶紧转移话题:“你看,这是‘当
苏软桃坐在木桌前,面前摊着母亲留下的食谱,泛黄的纸页上,母亲的字迹娟秀清丽,还夹着几片干枯的桂花——那是母亲生前最喜欢的花,也是她做桂花糕的“秘密配料”。
“姑娘,研墨好了,您看看够不够浓。
”春杏端着砚台走过来,放在苏软桃手边。
她知道苏软桃要把适合京城食客的药膳方子抄在新纸上,特意磨了最细的墨,还准备了上好的宣纸。
“谢谢春杏。
”苏软桃拿起毛笔,笔尖蘸了墨,却没立刻下笔——她的目光落在食谱里“当归羊肉汤”那一页,母亲的批注写着“冬日驱寒,当归需三年生,羊肉选后腿,焯水时加姜片、料酒去膻”,字迹旁边还有个小小的桃花印记,是母亲的习惯,每道拿手菜都会盖个桃花印。
“娘,我要在京城开小馆了,就像您当年在江南一样。
”苏软桃轻声呢喃,指尖拂过纸页上的桃花印,仿佛能闻到母亲身上的烟火气,“您放心,我会把您的药膳方子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吃到您做的味道。
” 春杏站在旁边,看着苏软桃眼底的温柔,没敢打扰——她知道,这份食谱对姑娘来说,不仅是手艺的传承,更是对母亲的思念。
苏软桃深吸一口气,拿起笔,开始抄方子。
她先抄“当归羊肉汤”,字迹模仿母亲的娟秀,却又多了几分自己的软劲;然后是“莲子百合羹”,母亲批注“失眠者宜食,莲子去芯,百合鲜品为佳”,她特意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莲子,提醒自己注意细节;还有“春笋虾饺”,母亲写着“江南春笋嫩,需焯水去涩,虾馅加淀粉更嫩”,她想起小时候母亲教她做虾饺的样子,嘴角忍不住上扬。
“软桃,在忙吗?” 门口传来萧璟渊的声音,苏软桃赶紧放下笔,回头一看,他穿着玄色常服,手里提着个食盒,里面是刚做好的江南汤圆,笑着走进来:“路过清桃院,想着你可能还没吃饭,就给你带了点汤圆。
” “阿渊,你怎么来了?”苏软桃惊喜地站起来,帮他接过食盒,“我正抄药膳方子呢,准备开业用。
” 萧璟渊走到桌前,看着摊开的食谱和抄好的方子,眼底满是温柔:“你母亲的字迹真好看,你的字也像她,软乎乎的,像江南的春水。
” 苏软桃耳尖一红,赶紧转移话题:“你看,这是‘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