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漠北风沙,少年意气遇潜龙

关灯
天幕再次亮起。

     【西汉·元光元年·雁门关外】 古朴的字迹浮现。

    此时,距离那位开启赫赫武功的汉武帝彻底掌握权柄、发动对匈奴的全面反击尚有数年,但北疆的烽火却从未止息。

     黄沙漫卷,朔风凛冽。

    枯草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远山如黛,勾勒出边塞特有的雄浑与荒寂。

    坍塌的烽燧、废弃的村落,以及道路上零星可见的、拖家带口向南迁徙的流民。

     林渊的身影出现在一条尘土飞扬的官道上。

    他牵着一匹略显疲惫的骏马,风尘仆仆,眉宇间较之在赵国、唐初时更为沉稳,眼神深邃,仿佛已阅尽千山万水。

     他望着眼前萧瑟的景象,听着风中隐约传来的、流民关于“胡人又掠了哪个庄子”的惊恐低语,眉头微微蹙起。

     他能感受到这片土地上弥漫的屈辱、恐惧,以及一种亟待爆发的力量。

     这一日,他来到了距离雁门关不远的一处边塞集镇。

    集市规模不大,却汇聚了汉人、归附的胡商、以及形形色色的边军士卒、游侠儿,气氛嘈杂而充满活力,也带着边地特有的紧张感。

     在一处售卖劣酒和熟肉的简陋摊铺旁,几个穿着普通皮袄、但腰杆笔挺、眼神锐利的年轻人正围坐饮酒,低声交谈。

    为首一人,年纪最轻,约莫十七八岁,面容英武,眉宇间自带一股不容忽视的贵气与勃勃雄心,正是微服私访、考察边防的年轻皇帝刘彻。

    他身旁坐着一位沉默寡言、却目光沉静的壮实青年,便是尚未崭露头角的卫青。

     刘彻此次离京,名义上是巡边犒军,实则是想亲眼看一看这困扰汉家数十年的边患究竟如何,更想寻觅能助他实现宏图大志的英才。

    听着周围人对匈奴的畏惧、对和亲政策的抱怨或无奈,他心中那股欲改变现状、一雪前耻的火焰燃烧得更加炽烈,却又苦于找不到清晰的路径和足以倚重的大才。

     就在这时,他们的争论声稍大了一些,引来旁桌一个喝得醉醺醺的军中老卒的嗤笑:“几个娃娃,懂什么军国大事?匈奴人来去如风,打又打不过,不和亲,难道等着他们杀到长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