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叩门环

关灯
我们沈家老宅那两扇厚重的朱漆大门上,挂着一对黄铜门环,铸成狻猊(suānní,龙九子之一,性好烟火,常饰于香炉或门环)首形,年代久远,色泽暗沉,却依旧威严。

     这对门环,据说是明朝时一位途经此地的游方道士所赠,言明能镇宅辟邪,护佑沈家安宁。

     祖训代代相传:门环叩响,三轻一重,是为自家人;若闻杂乱无序,或夜半急叩,切勿应声,更不可擅开。

     老宅如今只住着我太奶奶和负责照料她的本家侄媳。

     太奶奶年近百岁,耳背眼花,但关于门环的规矩,她记得比谁都清楚。

     她常说,这对门环有灵性,认得沈家血脉的气味,也挡过不少“不请自来”的东西。

     那年我十六,父母外出务工,暑假被送回老宅陪太奶奶。

     少年心性,对这类玄乎其玄的老规矩,自是半信半疑。

     只觉得那对门环冰冷沉重,叩击时发出的“铛铛”声在空旷的老宅里回荡,有些瘆人。

     一个闷热的夏夜,电闪雷鸣,暴雨倾盆。

     老宅年久失修,有几处开始漏雨。

     我和堂婶忙着用盆桶接水,忙乱到半夜。

     太奶奶早已睡下。

     就在雨势稍歇,我们准备歇口气时,大门口突然传来了“叩、叩、叩”的敲门声。

     声音不大,但在寂静的雨夜里格外清晰。

     堂婶愣了一下,侧耳倾听。

     不是三轻一重,是连续、平缓、带着某种特定节奏的叩击。

     “谁啊?这么大半夜的?” 堂婶扬声问道,有些警惕。

     门外没有回应,只有那持续不断的、平缓的叩门声,不疾不徐,像是某种固执的提醒。

     我凑到门缝边,想往外看,却被堂婶一把拉住: “别凑近!你太奶奶说过,这种时候,不明不白的敲门声,不能应,更不能看!” 她拉着我退回堂屋,脸色有些发白。

     那叩门声依旧响着,像敲在人心上,让人莫名烦躁又有一丝恐惧。

     “可能是风刮的?或者……是过路的想避雨?”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