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关灯
妥。

    若太后为了掌控权力谋害皇帝,或如王莽那般幽禁刘婴、致使其长大后不能名六畜又当如何?】 刘询呼吸一窒。

     王莽竟敢如此对待他的后人? 刘邦、刘恒、刘启、刘彻同样眉头皱起。

     【秦念:太子只能从子嗣或宗室中挑选,而皇后可以从万民中选,不合适还能废后再立。

    要是选出一个无能又贪权的皇后,那只能说明皇帝眼瞎——即便是选错皇后,只要皇帝能活到太子成年,皇权也是直接交给太子而不是太后。

    】 【刘秀:……】 刘秀居然开始觉得秦念此言有理。

     只有在幼主登基的情况下,才会由太后代政。

     立下太子后,择其生母为皇后,倘若皇帝早逝,则太后就是幼帝的生母。

     就算皇帝无子需从宗室过继,也可以选贤能者为皇后。

     只有选错皇后、皇帝早逝、太子非亲子这三种情况同时发生,才会出现他所顾虑的问题。

     但这就意味着,皇帝选妃嫔时也当以选后为标准。

     ——若皇后无子,而嫔妃有子,改立有子的妃嫔为皇后更加稳妥。

     ……… 武曌知道秦念还有未尽之言: 假如太子能力有限,那么哪怕其已经成年,皇帝也能先将皇权交给太后。

     正如当初雉奴离世前,遗诏为“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

     【武曌:东汉有段时期,连续两个皇帝病逝,又面临世所罕见的水旱十载,同时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是太后临朝称制,挽东汉于危难之际。

    她并无子嗣,却是截至此时最贤明的太后。

    】 武曌试着说出和熹皇后邓绥的事迹,并未为天幕所阻。

     【秦念:截至现在她也是最贤明的太后,被誉为“皇后之冠”。

    若是无她理政,东汉不到百年就该亡国了。

    】 “她是何人?” 这一问题不出所料就被天幕所阻。

     百年不到—— 此刻刘秀理解了李世民对武曌的态度,也意识到自己因王莽篡汉而对太后干政有着过多偏见。

     才会在未来将于社稷有功的吕后移出高庙,此事也被后世视为笑话。

     【秦念:可叹的是这位太后严格限制外戚,她死后,皇帝却因太后不肯交权而清算她的家族,亲小人杀贤臣——就这么个蠢东西,当初太后要是在危难之际交权,你东汉就得亡在这个昏君手上。

    】 诚然,汉安帝刘祜还有着破平车师、再通西域的功绩。

     但时间是邓绥去世的两年后,此战显然是沿用她留下的军队和物资。

     除此以外,刘祜做的事情是: 逼死邓太后的堂弟邓遵,他有平定鲜卑之乱的功绩。

    邓遵死后鲜卑复叛,直到他儿子汉顺帝刘保登基才平定鲜卑之乱。

     废除“臧吏三世禁锢”,允许贪官的子嗣当官。

     允许“母子兄弟相代死”,母子兄弟可互相替死,也不知道这种法令是想干嘛。

     废黜太子刘保——中兴东汉的汉顺帝刘保是在刘祜死后政变登基。

     在国家灾害未平、边战未止、国库空虚的情况下,坚持给他的乳母王圣大肆修建家舍、园池、庐观。

     好在刘祜死得早,邓太后死后他只掌权了四年。

     就这么一个昏君,邓绥要是早早还政,东汉不可能撑过那水旱十载。

     【刘秀:对太后干政有偏见是朕之过,当就此改之。

    】 刘秀将吕太后移出太庙,就是要警醒后世不得让外戚乱政。

     结果后世出现一位主动限制外戚、被誉为“皇后之冠”的太后,却有昏君清算其家族! 如此刻薄寡恩,此后的太后又怎会主动限制外戚? ………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