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我想炸学校! 校长,我们就是冲你来的……

关灯
的经济管理商学院。

     几大高校的管理教授来访问调查过后,在学界和教育界抨击秦想想管理下的沪市商学院: “一通胡来!” “误人子弟!” “一个字,乱!两个字,太乱!三个字,乱极了!” …… 校长秦想想没有进行反驳,因为这条咸鱼也知道,商学院太乱了,首先是人员杂乱,又有企业干部,又有社会青年,老师也乱,有高技术教授,也有市场小老板沈阿姨等人…… 教科书是自己编的,科目也是自己编的,何止一个“乱”字了得。

     不过嘛……乱是乱了点,本事倒是不少,朱崇贵和姜国华等人,带着学生,在商学院里直接成立了一个“金点子咨询办公室”,对外解决企业以及个人的经营和技术问题。

     引导学生想办法,在实战中解决问题,很快帮助了一家又一家的企业工厂,以及个体小作坊。

     这个金点子办公室,对外赚到了非常多的“咨询费”。

     “校长,现在学校的问题是,到底该怎么管理,这些咨询费用具体怎么分,有一些是学生们想出来的办法,还有其中开创的一些专利,到底是属于学校,还是属于教授和学生……” 这些问题,都是商学院创业之初,必须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利益归属”,说起来也是奇葩,他们这商学院跟公司一样,学生都成“付费上班”的职工了。

     秦想想被这些事情弄得一个头两个大。

     回到家里,她就唱: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着炸药包。

    ” “我想炸学校!” 黎剑知平静喝着枸杞水,评价道:“你这个校长戾气很重啊。

    ” 在乱糟糟的情况下,商学院在一九八五年底,开学不过两个月,便已经取得令人瞠目结舌的成绩。

     姜国华和朱崇贵带领学生们组成的“金点子团队”,为全国不同地区,十七家经营困难的企业解决了关键技术难题,总体成功率在七成以上,获得了各地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

     也就在这一个学期,学校也摸索出了对外收费的规则,包括“企业咨询费”,“技术解决方案分成”,以及“对外短期培训”,实现了学校盈利,通过技术方案分成,很多老师和学生都赚到了不小的技术方案分成。

     同时商学院孵化出“燕踏汽车零部件公司”,大量的军方订单,使得公司在投资成立三个月内,便能收回所有的投资成本,并且获得盈利,同时还收获了二十万米元的外贸刹车片订单。

     其他比较耀眼的,还有商学院的学生,其中有几个典型的代表,有的一边在商学院学习,一边完成了自己的创业。

     代表人物之一,陆平川,七十年代的返城知青,被安排在街道纸盒厂担任临时工,曾在黑省建设兵团干了八年,本身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

     八十年代中期,在海外产品的冲击下,纸盒厂效应越来越差,濒临倒闭,陆平川对纸盒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