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旧纸余烬
关灯
小
中
大
他习惯于在喧嚣的现场捕捉情绪的涟漪,而这里,是沈墨池的领域,是物质无声陈述真相的法庭。
“木质纤维,经结构分析和数据库比对,确认为黄杨木。
”沈墨池开口,目光没有离开屏幕,“木质坚硬细腻,是制作提线木偶关节和头部的上佳材料,尤其常用于……传统戏班。
” 屏幕上,纤维的微观结构清晰展现,年轮致密,纹理独特。
“红色颜料,”他切换了样本,“主要成分为朱砂,混合了某种特殊的植物胶质,使其附着力极强且色泽持久。
这种配方,与现代合成颜料差异很大,更符合早年民间木偶艺人的手工制作习惯。
” 他打印出几张微观图像,用笔在上面圈出关键特征。
“看这里,颜料的磨损和分层方式。
这并非新刮擦下来的,而是经过了长期使用、反复摩擦后残留的‘旧屑’。
”沈墨池抬起眼,看向陆延昭,“来自一个存在了不短时间的、经常被使用的老物件。
” 一个经常被使用的、黄杨木制作的、涂着传统朱砂颜料的……木偶。
线索从虚无的“感觉”,被沈墨池用无可辩驳的科学证据,锚定在了具体而微的物质世界上。
调查方向瞬间清晰。
有能力、有动机以这种特定方式作案的,极有可能与二十年前的“小丑微笑”案直接相关,或是其狂热的追随者。
而木偶线索,将目光引向了几乎被时代遗忘的角落。
回到刑侦队办公室,陆延昭立刻调派人力。
“重点排查本市及周边地区,二十年前至今,所有登记在册或已知的木偶戏班、剧团,以及相关的传承人、老艺人。
特别是那些可能与二十年前案件产生过交集的。
” 命令下达,机器开动。
效率出乎意料的高。
不过半日,一份简短的名单放在了陆延昭桌上。
大部分戏班早已解散,艺人改行,线索寥寥。
唯有一个名字,引起了陆延昭和沈墨池的注意。
“‘春风木偶剧团’,”小李汇报着,“二十多年前曾是小有名气的民营剧团,大概在‘小丑微笑’案发后不久,就突然解散了。
当年的卷宗里,有记录显示警方曾例行询问过该团成员,但未发现嫌疑。
” “剧团解散后,成员下落?”陆延昭问。
“大部分都联系不上了。
唯一能找到的,是剧团当年的道具师,王德发。
他就住在城西的老城区。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陆延昭与沈墨池对视一眼。
“去找他。
” 第四节:空屋与凝
“木质纤维,经结构分析和数据库比对,确认为黄杨木。
”沈墨池开口,目光没有离开屏幕,“木质坚硬细腻,是制作提线木偶关节和头部的上佳材料,尤其常用于……传统戏班。
” 屏幕上,纤维的微观结构清晰展现,年轮致密,纹理独特。
“红色颜料,”他切换了样本,“主要成分为朱砂,混合了某种特殊的植物胶质,使其附着力极强且色泽持久。
这种配方,与现代合成颜料差异很大,更符合早年民间木偶艺人的手工制作习惯。
” 他打印出几张微观图像,用笔在上面圈出关键特征。
“看这里,颜料的磨损和分层方式。
这并非新刮擦下来的,而是经过了长期使用、反复摩擦后残留的‘旧屑’。
”沈墨池抬起眼,看向陆延昭,“来自一个存在了不短时间的、经常被使用的老物件。
” 一个经常被使用的、黄杨木制作的、涂着传统朱砂颜料的……木偶。
线索从虚无的“感觉”,被沈墨池用无可辩驳的科学证据,锚定在了具体而微的物质世界上。
调查方向瞬间清晰。
有能力、有动机以这种特定方式作案的,极有可能与二十年前的“小丑微笑”案直接相关,或是其狂热的追随者。
而木偶线索,将目光引向了几乎被时代遗忘的角落。
回到刑侦队办公室,陆延昭立刻调派人力。
“重点排查本市及周边地区,二十年前至今,所有登记在册或已知的木偶戏班、剧团,以及相关的传承人、老艺人。
特别是那些可能与二十年前案件产生过交集的。
” 命令下达,机器开动。
效率出乎意料的高。
不过半日,一份简短的名单放在了陆延昭桌上。
大部分戏班早已解散,艺人改行,线索寥寥。
唯有一个名字,引起了陆延昭和沈墨池的注意。
“‘春风木偶剧团’,”小李汇报着,“二十多年前曾是小有名气的民营剧团,大概在‘小丑微笑’案发后不久,就突然解散了。
当年的卷宗里,有记录显示警方曾例行询问过该团成员,但未发现嫌疑。
” “剧团解散后,成员下落?”陆延昭问。
“大部分都联系不上了。
唯一能找到的,是剧团当年的道具师,王德发。
他就住在城西的老城区。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陆延昭与沈墨池对视一眼。
“去找他。
” 第四节:空屋与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