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匿影线索
关灯
小
中
大
制剂的能力。
心思缜密,计划周详,反侦察意识极强。
” “二,控制欲极强,追求完美仪式感。
他选择木偶作为犯罪标志,不仅是为了混淆视听,更体现了他将受害者视为可随意操控的‘木偶’的心理需求。
犯罪现场的高度整洁,也佐证了这一点。
” “三,与弟弟周清云关系复杂。
他可能嫉妒弟弟的艺术天赋,又蔑视其‘不入流’的痴迷。
利用弟弟的作品犯罪,或许是一种扭曲的‘占有’和‘升华’。
让弟弟‘被死亡’,则是一种彻底的控制与抹杀。
” “四,动机推测。
”陆延昭的笔在白板上重重一顿,“二十年前的案件突然中断,可能源于外部压力或其个人原因。
如今回归,重现旧案,动机可能有几种:一是完成未尽的‘作品’,满足其变态的创作欲;二是向特定目标示威或复仇,目标可能涉及当年剧团相关者,或与导致他中断作案的因素有关;三是……他自身状态发生变化,例如身患绝症,促使他要在生命终结前,完成这场宏大的‘谢幕演出’。
” 侧写勾勒出一个冷静、自负、内心扭曲且具备高度危险性的罪犯画像。
会议刚结束,一名内勤警员拿着一个标准大小的快递纸盒走了进来,脸色有些奇怪。
“陆队,前台刚收到的,指定给您亲启。
没有寄件人信息,查了单号,是用的匿名虚拟账号,从城西的一个快递柜寄出的。
”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集中到这个普通的纸盒上。
在刑侦队,匿名包裹往往意味着挑衅或新的线索。
陆延昭戴上手套,和沈墨池一起走到旁边空置的物证桌前。
他小心地拆开纸盒,里面没有爆炸物或危险品,只有两样东西: 一本封面斑驳、没有任何文字的黑色硬皮笔记本。
以及,一张泛黄的、巴掌大小的老照片。
照片上,是两个穿着旧式工装、容貌有六七分相似的年轻男子,并肩站在一个看似工厂车间背景的地方。
其中一人笑容腼腆,手里拿着一个未上色的小丑木偶粗胚;另一人则表情严肃,戴着眼镜,目光锐利地看向镜头。
拿着木偶的,无疑是年轻时的周清云。
而旁边那个戴眼镜的,正是他们刚刚锁定的目标——周清风。
照片背面,用钢笔写着一行略显潦草的小字: 「云痴于形,风妄于神。
」
心思缜密,计划周详,反侦察意识极强。
” “二,控制欲极强,追求完美仪式感。
他选择木偶作为犯罪标志,不仅是为了混淆视听,更体现了他将受害者视为可随意操控的‘木偶’的心理需求。
犯罪现场的高度整洁,也佐证了这一点。
” “三,与弟弟周清云关系复杂。
他可能嫉妒弟弟的艺术天赋,又蔑视其‘不入流’的痴迷。
利用弟弟的作品犯罪,或许是一种扭曲的‘占有’和‘升华’。
让弟弟‘被死亡’,则是一种彻底的控制与抹杀。
” “四,动机推测。
”陆延昭的笔在白板上重重一顿,“二十年前的案件突然中断,可能源于外部压力或其个人原因。
如今回归,重现旧案,动机可能有几种:一是完成未尽的‘作品’,满足其变态的创作欲;二是向特定目标示威或复仇,目标可能涉及当年剧团相关者,或与导致他中断作案的因素有关;三是……他自身状态发生变化,例如身患绝症,促使他要在生命终结前,完成这场宏大的‘谢幕演出’。
” 侧写勾勒出一个冷静、自负、内心扭曲且具备高度危险性的罪犯画像。
会议刚结束,一名内勤警员拿着一个标准大小的快递纸盒走了进来,脸色有些奇怪。
“陆队,前台刚收到的,指定给您亲启。
没有寄件人信息,查了单号,是用的匿名虚拟账号,从城西的一个快递柜寄出的。
”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集中到这个普通的纸盒上。
在刑侦队,匿名包裹往往意味着挑衅或新的线索。
陆延昭戴上手套,和沈墨池一起走到旁边空置的物证桌前。
他小心地拆开纸盒,里面没有爆炸物或危险品,只有两样东西: 一本封面斑驳、没有任何文字的黑色硬皮笔记本。
以及,一张泛黄的、巴掌大小的老照片。
照片上,是两个穿着旧式工装、容貌有六七分相似的年轻男子,并肩站在一个看似工厂车间背景的地方。
其中一人笑容腼腆,手里拿着一个未上色的小丑木偶粗胚;另一人则表情严肃,戴着眼镜,目光锐利地看向镜头。
拿着木偶的,无疑是年轻时的周清云。
而旁边那个戴眼镜的,正是他们刚刚锁定的目标——周清风。
照片背面,用钢笔写着一行略显潦草的小字: 「云痴于形,风妄于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