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主动的阴影

关灯
的词组。

    在特定的语境下,它可能指代……” “那个工程。

    ”陆延昭接口,眼神冰冷如刀,“周清风曾参与,并可能窃取技术的——‘白夜工程’。

    ” “形神之争”,呼应着照片背后的“云痴于形,风妄于神”,点明了周氏兄弟乃至整个案件的核心矛盾。

     “旧火重燃”,无疑指向“普罗米修斯”的旧日理念。

     而“需祭新柴”……则是最赤裸的威胁与预告。

    新的牺牲者,已经在他的名单之上。

     周清风,第一次主动、直接地向他们发来了讯息。

    他不再满足于通过犯罪现场和遗留物进行间接对话,他开始与追捕者进行“交流”。

     这通电话,立刻改变了侦查的优先级。

     “重点排查‘普罗米修斯’名单上,所有与‘白夜工程’可能存在关联的人员!”陆延昭下令。

     “白夜工程”作为当年高度机密的政府主导科研项目,其具体内容和参与者名单都属于保密范畴。

    但在更高层面的协调与特批下,有限的、脱敏后的信息被共享至专案组。

     交叉比对很快有了结果。

     在还原的“普罗米修斯”九人名单中,有两人,在圈子活跃期间,其公开的科研履历上,曾短暂出现过与“白夜工程”外围研究课题相关的参与记录。

     其中之一,是那位性格孤僻、隐居多年的理论物理学者,吴建州。

     而另一人,则是如今身为跨国生物科技公司创始人的,陈启明。

     吴建州深居简出,行踪固定,易于监控但难以接近。

    陈启明则身为商界名流,社交活跃,行程不定,保护与监控的难度极高。

     “祭新柴”的目标,极有可能就在这两人之中! “他在逼我们做出选择。

    ”沈墨池看着白板上并排的吴建州与陈启明的资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