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灵脉馆的第一缕晨光

关灯
第三十六章灵脉馆的第一缕晨光 一、破土之日的期许 青岚城的初冬来得悄无声息,第一场霜落在药圃的晨光草叶上时,陈默正带着工匠们丈量城中心的空地。

    这里原是片废弃的晒谷场,碎石遍地,杂草丛生,此刻却被木桩圈出整齐的轮廓——秦长老亲手用朱砂画的灵脉馆地基线,在霜气里泛着淡淡的红。

     “按图纸挖地基,深度要到三尺,”陈默踩着木尺在地上标记,靴底沾着的霜粒簌簌掉落,“秦长老说这里的灵脉气最足,地基打深些,能让馆体和地脉更好地共鸣。

    ” 慕白抱着捆图纸从城主府走来,图纸边缘被晨雾打湿,微微发卷。

    她身上裹着件新做的棉袍,是陆将军的娘用溪城送来的棉花絮的,领口别着枚珊瑚虫壳做的小别针——那是东海的渔民托人捎来的,说能在冬天聚点暖意。

     “工匠们说地基里要掺些灵脉沙,”她展开图纸,指着标注“馆门”的位置,“我让人从北漠运了两车来,混着青岚城的黏土,既能防潮,又能让灵脉气顺着沙粒流动。

    ”图纸上,灵脉馆的模样已经清晰可见:主体是座两层木楼,一层是展厅,二层是议事阁,屋顶有个六角形的天窗,标注着“引光口”。

     “引光口的角度得再算细些,”陈默指尖点在天窗位置,“秦长老说冬至那天的晨光要正好落在馆中央的灵脉石上,那时候三地的灵脉气会连成一线,是馆体‘活化’的最好时机。

    ” 不远处,阿虎正指挥孩子们捡拾地上的碎石。

    小家伙们提着竹筐,比赛谁捡的石头最圆,捡到的“战利品”要堆在角落,据说会被雕成小石子路,嵌在灵脉馆的院子里。

    “陈大哥,你看我这颗!”阿虎举着块拳头大的青石,石面上天然带着道白色纹路,像条小小的河,“像不像溪城的泉眼水流?” 陈默接过青石端详片刻,笑着递给慕白:“留着做镇纸吧,这纹路里带着灵脉气呢。

    ” 慕白小心地把青石放进随身的布包,里面已经装了不少“宝贝”:雾隐山的晨光草籽、溪城的灵脉泉石、东海的珊瑚碎……都是这一路收集的念想。

    她忽然想起昨夜秦长老说的话:“灵脉馆不只是座房子,是把所有守护的故事都收在一起的地方。

    ” 二、三地匠人的盛会 灵脉馆动工的消息传出去后,各地的匠人都来了。

    溪城的石匠带着凿子,说要亲手雕馆门的灵脉纹;雾隐山的木匠背着工具,带来一整车雷击木,说要做展厅的展柜;连东海的渔民都划着船赶来,送来几捆浸透灵脉水的麻绳,说能让木梁更结实。

     清晨的工地上,石匠老李正蹲在块大青石前琢磨。

    他手里的凿子在石面上敲出细碎的火星,石屑落在铺着的麻布上,慢慢堆出个模糊的轮廓——是株晨光草,叶片舒展,根须盘绕,隐约能看出青岚城、溪城、雾隐山的地形。

     “李师傅这手艺绝了!”慕白端着热茶走过去,看到石面上的纹路时眼睛一亮,“这根须连得真妙,像条看不见的线把三地串起来了。

    ” 老李放下凿子,接过茶碗喝了口,哈出的白气里带着笑:“慕姑娘懂行。

    我家小子在溪城修泉眼时说了,灵脉气就是这么走的,看着散,其实暗地里都连着。

    ”他指着石面最深处的小坑,“这里要嵌块灵脉石,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