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冬雪初临,暖锅沸汤

关灯
第一场雪是趁着夜色悄悄落下来的。

    起初只是细碎的雪沫,像天上撒下的银屑,无声地沾在灵脉馆的青瓦上、木窗棂上,待天蒙蒙亮时,屋檐已经积起一层薄薄的白,像给古朴的院落镶了圈毛茸茸的银边。

    风裹着雪粒子,轻轻拍打着窗纸,发出“沙沙”的轻响,倒像是给这清晨添了段温柔的序曲。

     铁牛是馆里起得最早的。

    他裹着件厚棉袍,踩着院角新积的薄雪,脚步声“咯吱”轻响,很快搬来那只黄铜暖锅。

    这铜锅是前几日从山下集市淘来的,通体锃亮,锅沿雕着简单的云纹,受热均匀,最适合冬日里炖汤。

    他熟练地在廊下支起矮桌,将铜锅稳稳架在炭炉上,又从灶房抱来一捆晒干的松枝和上好的银丝炭,塞进炉膛里。

    火柴擦出的火星落在炭上,起初只是微弱的红,渐渐便有青烟袅袅升起,随后“噼啪”一声脆响,炭火彻底燃了起来,橘红色的火苗舔舐着锅底,把冰凉的铜锅烘得渐渐发烫,泛出温暖的金属光泽。

     “快来!汤要沸喽!”铁牛的大嗓门打破了清晨的静谧,他手里握着柄长柄木勺,正低头搅动锅里的汤底。

    锅里的水是清晨从后院灵脉泉打来的,清冽甘甜,此刻正咕嘟咕嘟冒着泡,汤面浮着一层细密的浮沫,底下是整只处理干净的土鸡,鸡皮炖得微微发皱,露出底下嫩白的肉,周围沉睡着数不清的菌菇——有从后山采来的香菇、平菇,还有几朵难得一见的竹荪,雪白色的菌裙在汤里轻轻舒展,像水中绽放的花。

    浓郁的香气随着热气蒸腾而上,混着炭火的暖意,漫过廊下,飘进院子的每个角落,连空气里的雪意都仿佛被这香气烘得淡了些。

     孩子们早被这香气勾醒了。

    他们穿着厚厚的棉袄,裹得像圆滚滚的团子,从屋里跑出来时,鼻尖和脸颊都冻得通红,却舍不得离暖锅太远,一个个围着矮桌站成一圈,小脑袋凑在一起,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铜锅里翻滚的食材,喉咙里不停发出“咕咚”的吞咽声。

    最小的阿禾年纪不过五岁,踮着脚尖也看不到锅里的动静,急得拽着身旁阿树的衣角晃了晃:“哥,锅里的鸡熟了吗?好香呀……”阿树比他大两岁,倒是故作镇定地抿了抿嘴,可眼神却没离开过那锅汤,小声道:“急什么,秦先生说要炖够时辰才好吃。

    ”话虽如此,他自己的小手却忍不住攥紧了衣角,显然也早已按捺不住。

     慕白正蹲在廊下的石槽边,手里拎着颗刚从雪地里挖出来的猕猴桃。

    为了让果子保持酸甜的口感,他们前几日特意在院角背风处挖了个小坑,将猕猴桃埋在雪下镇着,此刻挖出来,表皮还挂着层细细的雪粒,冰凉冰凉的。

    她先把猕猴桃放在一旁,转身拿起竹篮里的蔬菜细细清洗——翠绿的菠菜带着新鲜的水汽,叶片上还沾着几点泥土;嫩黄的豆腐切成方方正正的小块,放在清水中浸泡着,愈发显得细腻;还有几棵水灵的白菜,外层的菜叶已经剥去,露出里面嫩白的菜心,在晨光下泛着莹润的光泽。

    她的动作轻柔,指尖偶尔碰到冰凉的水,便会轻轻缩一下,却依旧耐心地将每片菜叶都洗得干干净净,再码整齐放进竹篮里,摆得错落有致,像一盘精心打理的春景。

     “慕白姐,我来帮你!”阿禾见慕白忙不过来,迈着小短腿跑过去,伸手就要去拿竹篮里的菠菜。

    慕白笑着按住他的小手,指尖触到孩子冰凉的手心,不由皱了皱眉,把他的手揣进自己温暖的袖口:“别冻着,你呀,就乖乖等着喝汤就好。

    ”阿禾却不依,仰着小脸撒娇:“我也要帮忙,不然铁牛叔又要说我只会吃啦。

    ”慕白无奈,只好拿了颗干净的猕猴桃递给他:“那你帮我把这个擦干净好不好?轻一点哦,别碰坏了。

    ”阿禾立刻喜滋滋地接过来,小心翼翼地用帕子擦着表皮的雪粒,那认真的模样,倒像是在完成什么重要的任务。

     正忙碌着,院门口传来轻微的脚步声。

    众人抬头望去,只见陈默抱着一坛新酿的猕猴桃酒,正踩着雪走进来。

    他身上的青衫沾了些雪沫,头发上也落了几片雪花,却丝毫没影响他的从容。

    酒坛是粗陶烧制的,外面裹着层厚棉布,防止冻裂,坛口用红布封着,隐约能闻到里面透出的酸甜酒香。

    他刚走到廊下,便见秦先生正弯腰往炭炉里添炭,老人穿着件深蓝色的棉袍,身形虽有些佝偻,动作却依旧稳健。

    炭火的光映在他的脸上,把眼角的皱纹都染得暖烘烘的,连花白的胡须都仿佛泛着柔和的光泽。

     “秦先生。

    ”陈默轻声唤道,将酒坛放在桌上。

    秦先生抬头笑了笑,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像揉皱了的暖玉:“回来得正好,这酒得温着喝才舒服。

    ”他指了指炉边的一只白瓷酒壶,“我早把壶准备好了,埋在雪堆里镇了半日,等会儿温透了,配着这暖锅,再好不过。

    ”陈默点头应下,伸手摸了摸酒坛,果然冰凉,想来镇过之后,酒香会更加清冽。

     此时铁牛已经手脚麻利地给每个人分好了碗筷。

    粗瓷碗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