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新岁启封,兰草萌新
关灯
小
中
大
第八十二章新岁启封,兰草萌新
正月初一的清晨,灵脉馆的鞭炮声还没散尽,小石头就揣着块刚蒸好的年糕,踩着雪往灵脉泉跑。
他的棉鞋里垫着慕白做的芦花垫,踩在积雪上“咯吱咯吱”响,像支轻快的曲子。
泉边的石鱼已经被孩子们系上了红绸,风一吹,红绸裹着雪粒飞起来,像只展翅的红蝶。
“墨兰姐姐,给你送年糕啦!”小石头把年糕放在石鱼嘴边,又从怀里掏出个小小的布包,里面是片压干的兰花瓣——去年秋天从泉边捡的,被他小心地夹在《守脉人传》里,如今带着淡淡的墨香。
陈默站在廊下看着这一幕,手里提着盏走马灯,灯影里画着新的故事:小石头秋猎时勇斗野猪,孩子们在学堂里齐声读书,铁牛背着新打的猎物往回走……这些都是秦先生特意让人补画的,说要让灯里的故事,一年比一年热闹。
“陈大哥,快来!秦先生要发压岁钱了!”铁牛的大嗓门从学堂方向传来,他怀里抱着个红布包,里面鼓鼓囊囊的,全是用红纸包好的铜钱,是灵脉馆和柳溪村凑的,要给孩子们讨个好彩头。
学堂里已经挤满了人,孩子们排着队,仰着小脸等秦先生发钱。
秦先生穿着件新做的蓝布棉袍,手里拿着本线装书,给每个孩子发钱时,都要教他们认个字。
轮到小石头,他接过红包,大声说:“先生,我会写‘兰’字了!”说着就在地上用树枝画起来,笔画歪歪扭扭,却透着股认真劲儿。
慕白和春桃在厨房煮甜汤,锅里飘着红枣、莲子和灵脉泉的桂花,香气引得孩子们频频往厨房望。
“再放把枸杞,”慕白往锅里撒着糖,“去年剩的猕猴桃酒,我兑了点蜂蜜,等会儿给长辈们温着喝。
” 陈默走进来,看见灶台上摆着盘刚炸好的油果子,金黄的果子上撒着芝麻,像串小元宝。
“铁牛说这是他跟柳溪村的王婆婆学的,”慕白笑着递给他一个,“说炸得越鼓,来年的福气越满。
” 正说着,外面传来孩子们的欢呼,原来是铁牛带着几个后生在堆雪人。
雪人戴着秦先生的旧棉帽,手里插着两束刚剪的腊梅,鼻子是用胡萝卜做的,被孩子们擦得油亮。
“这雪人要叫‘守脉仙’,”小石头宣布,“让它跟我们一起守着灵脉馆!” 日头升高时,柳溪村的乡亲们赶来拜年,男人们提着自家酿的酒和新打的
他的棉鞋里垫着慕白做的芦花垫,踩在积雪上“咯吱咯吱”响,像支轻快的曲子。
泉边的石鱼已经被孩子们系上了红绸,风一吹,红绸裹着雪粒飞起来,像只展翅的红蝶。
“墨兰姐姐,给你送年糕啦!”小石头把年糕放在石鱼嘴边,又从怀里掏出个小小的布包,里面是片压干的兰花瓣——去年秋天从泉边捡的,被他小心地夹在《守脉人传》里,如今带着淡淡的墨香。
陈默站在廊下看着这一幕,手里提着盏走马灯,灯影里画着新的故事:小石头秋猎时勇斗野猪,孩子们在学堂里齐声读书,铁牛背着新打的猎物往回走……这些都是秦先生特意让人补画的,说要让灯里的故事,一年比一年热闹。
“陈大哥,快来!秦先生要发压岁钱了!”铁牛的大嗓门从学堂方向传来,他怀里抱着个红布包,里面鼓鼓囊囊的,全是用红纸包好的铜钱,是灵脉馆和柳溪村凑的,要给孩子们讨个好彩头。
学堂里已经挤满了人,孩子们排着队,仰着小脸等秦先生发钱。
秦先生穿着件新做的蓝布棉袍,手里拿着本线装书,给每个孩子发钱时,都要教他们认个字。
轮到小石头,他接过红包,大声说:“先生,我会写‘兰’字了!”说着就在地上用树枝画起来,笔画歪歪扭扭,却透着股认真劲儿。
慕白和春桃在厨房煮甜汤,锅里飘着红枣、莲子和灵脉泉的桂花,香气引得孩子们频频往厨房望。
“再放把枸杞,”慕白往锅里撒着糖,“去年剩的猕猴桃酒,我兑了点蜂蜜,等会儿给长辈们温着喝。
” 陈默走进来,看见灶台上摆着盘刚炸好的油果子,金黄的果子上撒着芝麻,像串小元宝。
“铁牛说这是他跟柳溪村的王婆婆学的,”慕白笑着递给他一个,“说炸得越鼓,来年的福气越满。
” 正说着,外面传来孩子们的欢呼,原来是铁牛带着几个后生在堆雪人。
雪人戴着秦先生的旧棉帽,手里插着两束刚剪的腊梅,鼻子是用胡萝卜做的,被孩子们擦得油亮。
“这雪人要叫‘守脉仙’,”小石头宣布,“让它跟我们一起守着灵脉馆!” 日头升高时,柳溪村的乡亲们赶来拜年,男人们提着自家酿的酒和新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