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朝宗于海

关灯
南海的黎明在咸涩的海雾中缓缓苏醒,灰蓝色的天幕如同被揉皱的丝绸,渐渐被破晓的霞光染成瑰丽的橙红色。

     程远裹着厚重的防水外套,站在“探海号”甲板的最前端,潮湿的海风裹挟着细小的盐粒,打在他年轻而坚毅的面庞上。

     他手持那把珍贵的周髀算尺,目光专注地望向东方,等待着初升的太阳。

     这把周髀算尺由精铜铸造,表面雕刻着繁复的玄鸟纹,历经岁月的打磨,依然清晰可见。

     玄鸟的羽翼舒展,尖锐的喙部仿佛随时准备冲破桎梏,展翅高飞。

    程远轻轻转动算尺,调整着角度,阳光穿过算尺上精密排列的刻度孔,在甲板上投射出一个个菱形的光斑。

     就在这时,一个惊人的发现让他呼吸一滞。

     那些光斑的排列方式,竟与他们此前在海底探测到的人工沟壑走向完全重合。

     仿佛千年前的越人,通过这种神秘的方式,在时光的长河中留下了指引的标记。

     程远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他意识到,这可能是解开越人航海之谜的重要线索。

     “程远!快来看这个!”林珊急切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她抱着一摞厚厚的古籍资料,匆匆跑来,防风夹克的下摆还沾着昨夜在实验室加班时不小心蹭到的荧光剂。

     她的发丝被海风吹得有些凌乱,发梢上凝结的海盐在晨光中闪烁着细碎的光芒,宛如镶嵌着无数颗微小的钻石。

     林珊将手中泛黄的《越绝书》残卷摊开在甲板的金属桌面上,海风立刻掀起书页,她急忙用手按住。

    “你看这段!” 她用红笔重重地圈出一段文字,声音中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和颤抖,“观星以定潮汐,测影乃知归墟。

    这不正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线索吗?” 程远凑近细看,眼中闪过惊喜的光芒。

    这段古老的文字,仿佛是跨越千年的对话,与他们目前的发现完美契合。

     然而,他们的讨论很快被主舱室突然响起的刺耳警报声打断。

     两人对视一眼,立刻朝着控制台飞奔而去。

     大屏幕上,台湾海峡中部的海域地图上,数百个幽蓝色的光点如同夜空中的星辰,不断闪烁着。

     郑海峰紧盯着声呐屏幕,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神情凝重地说道:“这些脉冲信号每六个小时就会重新排列一次,频率和钱塘江海潮的朔望周期完全一致!而且,每个信号源都对应着海底的异常地质结构,这绝对不是自然形成的!” 程远迅速将周髀算尺的投影数据输入系统,叠加到三维海图上。

     奇迹般的一幕出现在众人眼前:那些闪烁的光点逐渐连成线条,勾勒出北斗七星的形状。

     更令人震惊的是,勺柄的末端,竟然精准地指向他们此前发现珊瑚导航礁的位置。

     林珊的手指轻轻拂过屏幕,声音中充满了惊叹:“这不是随机分布,这些光点是越人标记的海上星宿,每颗都是他们航海路线上的重要导航节点。

    他们用这种方式,在广阔的海洋中为自己指引方向。

    ” 窗外,一群燕鸥突然改变了飞行队形,整齐地排成楔形阵列,朝着光点最密集的方向飞去。

     程远望着它们远去的身影,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千年前的画面:越人船员们站在船头,目光如炬,追寻着候鸟的轨迹,勇敢地驶向未知的海洋。

     海风卷起他的袖口,露出腕间与林珊同款的贝壳手链——那是他们在泉州天后宫祈愿时,由一位老匠人用传统古法制作的辟邪物,贝壳上还刻着小小的妈祖像,寄托着平安的祝福。

     特制潜水舱缓缓下沉,金属外壳在水压的作用下发出令人牙酸的呻吟声,仿佛在诉说着深海的压力与神秘。

     程远透过观察窗,看着海水的颜色从澄澈的蔚蓝逐渐变为深邃的墨蓝,最终被探照灯劈开的黑暗所吞噬。

    周围的寂静让人感到压抑,只有潜水舱设备运行的轻微嗡鸣声,打破这片死寂。

     当仪表盘显示深度达到280米时,林珊突然抓住程远的胳膊,指甲几乎掐进他的皮肤,声音中带着惊恐和兴奋:“快看!” 在探照灯的强光照射下,十二根巨大的玄武岩柱如同海底的巨人,矗立在眼前。

    这些岩柱表面附着着厚厚的藤壶和形态各异的珊瑚,勾勒出岁月侵蚀的痕迹。

     程远凑近观察,发现岩柱表面的刮痕在灯光下显现出规律的角度,仔细辨认后,他激动地说道:“东北、东、东南……这八种方向,恰好对应《吕氏春秋》记载的!这是潮汐锚阵,越人用季风方向来校准潮水的规律,每个凹槽都记录着不同季节的最高潮位!” 机械臂在林珊的操控下,小心翼翼地触碰到岩柱顶端的凹槽。

     就在这时,海底突然剧烈震动起来,无数发光水母从岩缝中涌出,在海水中编织成一张流动的光网,如梦如幻。

    岩壁上原本被沉积物覆盖的鸟篆文,在水流的冲刷下逐渐显现出来。

     林珊迅速启动翻译程序,紧张地盯着屏幕。

    当文字被逐一解读出来时,她的声音颤抖着:“子月朔潮,水位九尺;午月望汐,可行千斛之舟。

    这些岩柱不仅是导航标志,更是越人记录潮汐变化的古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些岩柱不仅是导航标志,更是活的潮汐表!”程远难掩激动,伸手抚摸着岩柱上的刻度,冰凉的触感从指尖传来,仿佛传递着千年前的海水温度和越人探索海洋的智慧。

     林珊将数据导入潮汐模型,计算机快速模拟出三天后的场景:满月之夜,天文大潮将使这片海域的水位上涨12米,而锚阵中心的海底洼地,将露出一座六边形的石砌平台。

     更令人惊奇的是,平台上刻满了与周髀算尺同源的星象图,仿佛是越人留给后世的又一个神秘谜题。

     突然,潜水舱剧烈摇晃起来,声呐显示有一个巨大的物体正在接近。

     程远盯着屏幕,那些光点组成的图案让他瞳孔骤缩——是玄鸟,和青铜钱币上的图腾一模一样。

    这个由无数发光生物汇聚而成的玄鸟虚影,正朝着锚阵中心俯冲而下,仿佛在守护着这片海底的秘密。

     三天后的清晨,天文大潮如约而至。

     汹涌的海浪拍打着“探海号”船身,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

     程远和林珊乘坐特制小艇,在翻涌的浪涛中艰难地朝着锚阵中心驶去。

    此时的海水呈现出诡异的紫黑色,仿佛蕴含着某种神秘的力量,让人不寒而栗。

     随着潮水逐渐退去,一座直径百米的石砌平台缓缓浮出水面。

    平台表面布满了用贝壳镶嵌而成的云雷纹,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珍珠母般的光泽,美轮美奂。

     平台中央,一艘巨大的青铜古船半埋在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