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海鹘破浪
关灯
小
中
大
扬州的秋雨总带着股潮湿的桂花香,混着运河淤泥的腥气,在施桥镇的考古工地上弥漫。
程远蹲在刚开挖的探方边,看着郑海峰指挥机械臂吊起一块唐代船板。
木板黑中带褐,边缘的铁钉虽已锈蚀成红褐色,却仍牢牢嵌在榫卯里,钉帽的六棱形纹路与他随身携带的慧深铜铃铃舌惊人地相似。
“碳十四检测出来了,距今1320±15年,正好是盛唐开元年间。
”张瑜踩着没过脚踝的泥水走过来,卡其色工靴上沾满了青黑色的淤泥,她举起平板电脑,屏幕上的三维模型正缓缓旋转,“你看这船板的拼接方式——斜穿铁钉平接,钉尖从木纤维间斜斜穿出,比如皋唐船的垂穿搭接更省力,也更抗风浪。
《太白阴经》里说‘海鹘船舷有浮板’,这工艺就是明证。
” 林珊正趴在船骸旁,用软尺测量残存的船身。
卷尺在她手中一节节展开,银灰色的刻度线映着她专注的侧脸:“现存长度18米,照龙骨弧度推算,原长该有20丈。
舱室间距约1.5米,能载六七百人,和慧琳《一切经音义》里‘苍舶长二十丈,载六、七百人’的记载完全对得上。
”她忽然用毛刷轻扫船舷内侧,几道浅浅的刻痕显露出来,“这些是水密隔舱的隔板印记,至少有九个舱,比南朝海船多了四个,抗沉性可不是强一星半点。
” 工地西北角突然传来林新宇的惊呼:“程哥!这里有个暗舱!”程远跑过去时,只见他正跪在泥地里,用羊毛刷细细清理舱底的淤土。
随着一团团黑泥被拨开,一堆青瓷碎片渐渐显露——釉色是典型的越窑秘色瓷,青中泛着浅灰,像雨后的天空。
碎片拼合到第三块时,碗底的“盈”字款突然撞入眼帘。
“是官用瓷器!”张瑜立刻掏出取样袋,用镊子夹起一片带釉的残片,“胎土里的石英颗粒呈棱角状,和西安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完全相同,应该是漕运到长安的贡品。
”她突然凑近碎片边缘,鼻尖几乎碰到瓷面,“这是火烧的痕迹!釉面有熔融的气泡,说明船是遇火沉没的。
” 郑海峰在船尾的龙骨处有了更惊人的发现。
他戴着白手套的手指抚过一块嵌在松木里的铜制构件,表面刻着“扬子造船厂”五个字,笔锋刚劲,旁边还錾刻着幅微型海鹘图——船舷两侧各伸出三块半月形浮板,像鸟翼般张开,与文献记载的“舷上左右置浮板,形如鹘之翅”丝毫不差。
“这是防侧倾的关键装置!”他拿起浮板的残件比划着,“遇到横风时放下浮板,能增加船身的稳性。
去年在西沙打捞的‘黑石号’残骸里也有这东西,只是形制更简单。
难怪苏莱曼在《中国印度见闻录》里说唐船‘风涛怒张而无侧倾之虞’,这技术在当时绝对是世界顶尖。
” 暮色降临时,程远坐在船骸旁的草垛上,看着林珊把暗舱里找到的一枚铜镜装进密封袋。
镜面虽已斑驳,布满铜绿,但凑近了仍能映出两人的影子,像极了去年在西沙礁盘上,他和她在海水里看到的交叠倒影。
“你说,”林珊突然开口,指尖轻轻划过镜缘的缠枝纹,那些葡萄藤般的纹路里还嵌着细小的砂粒,“驾驶这艘船的水手,会不会也像慧深那样,对着星图计算航程?” 程远接过铜镜,冰凉的金属触感里仿佛还残留着盛唐的温度。
他指着船桅底座的圆形凹槽:“他们或许不用再‘夜考北极星’了。
这里的尺寸正好能装下‘相风乌’,配合舱里出土的漏刻,导航会更精准。
你看这凹槽边缘的磨损痕迹,应该是长期使用留下的。
” 远处的运河上,一艘货轮鸣着汽笛驶过,黄色的灯光在水面上拖出长长的光带,像一条发光的绸带。
程远突然想起那卷唐代海图上的航线,从扬州到广州,再到波斯湾,像一条看不见的绸带,把不同的文明串在了一起。
风穿过船骸的骨架,发出呜呜的声响,像是千年前的船帆在低语。
泉州的“番坊”遗址藏在一片爬满三角梅的老巷子里。
程远推开那扇雕花木门时,檀香混合着海腥味扑面而来——院子里的古井旁,几块阿拉伯文石碑正斜倚在墙上,碑文中“大食”“宝船”“真主”等字眼在夕阳下若隐若现。
“这是唐代阿拉伯商人的聚居区,”林新宇蹲在墙角,用手拨开一簇青苔,露出一块带莲花纹的地砖,“出土的陶片里既有波斯釉陶,也有唐三彩,说明当时这里‘舟航所聚,昧旦永日’,热闹得很。
”他突然压低声音,往巷口瞥了一眼,“昨天有人在附近看到‘海耗子’的人,就是上次在西沙跟我们抢文物的那帮。
他们肯定是听说这里要发掘,想来找传说中的‘黑石号’沉船遗物。
” 张瑜正用洛阳铲探查院心的青石板地面,铲头带出的土样里混着几粒朱砂。
“这下面有东西!”她示意大家退后,自己则跪在地上,一点点把石板缝隙里的泥土抠出来。
当探铲挖到三米深时,一块带鎏金的铜片突然被带了上来,上面刻着缠枝莲纹,花瓣饱满,与扬州唐船出土的构件风格如出一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是船载佛龛的残片!”郑海峰掏出放大镜,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鎏金厚度有0.3毫米,是唐代官造水准。
背面的梵文是‘平安’的意思,应该是远洋商船用来祈福的。
你看这莲花纹的线条,和泉州开元寺的唐代石雕完全一致。
” 程远在西厢房的地砖下有了意外收获。
他踩着墙角的矮凳,伸手去够房梁上的暗格,指尖刚碰到一个布包,就听见布料碎裂的声音。
一卷泛黄的绢书从暗格里滚出来,落在满是灰尘的
程远蹲在刚开挖的探方边,看着郑海峰指挥机械臂吊起一块唐代船板。
木板黑中带褐,边缘的铁钉虽已锈蚀成红褐色,却仍牢牢嵌在榫卯里,钉帽的六棱形纹路与他随身携带的慧深铜铃铃舌惊人地相似。
“碳十四检测出来了,距今1320±15年,正好是盛唐开元年间。
”张瑜踩着没过脚踝的泥水走过来,卡其色工靴上沾满了青黑色的淤泥,她举起平板电脑,屏幕上的三维模型正缓缓旋转,“你看这船板的拼接方式——斜穿铁钉平接,钉尖从木纤维间斜斜穿出,比如皋唐船的垂穿搭接更省力,也更抗风浪。
《太白阴经》里说‘海鹘船舷有浮板’,这工艺就是明证。
” 林珊正趴在船骸旁,用软尺测量残存的船身。
卷尺在她手中一节节展开,银灰色的刻度线映着她专注的侧脸:“现存长度18米,照龙骨弧度推算,原长该有20丈。
舱室间距约1.5米,能载六七百人,和慧琳《一切经音义》里‘苍舶长二十丈,载六、七百人’的记载完全对得上。
”她忽然用毛刷轻扫船舷内侧,几道浅浅的刻痕显露出来,“这些是水密隔舱的隔板印记,至少有九个舱,比南朝海船多了四个,抗沉性可不是强一星半点。
” 工地西北角突然传来林新宇的惊呼:“程哥!这里有个暗舱!”程远跑过去时,只见他正跪在泥地里,用羊毛刷细细清理舱底的淤土。
随着一团团黑泥被拨开,一堆青瓷碎片渐渐显露——釉色是典型的越窑秘色瓷,青中泛着浅灰,像雨后的天空。
碎片拼合到第三块时,碗底的“盈”字款突然撞入眼帘。
“是官用瓷器!”张瑜立刻掏出取样袋,用镊子夹起一片带釉的残片,“胎土里的石英颗粒呈棱角状,和西安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完全相同,应该是漕运到长安的贡品。
”她突然凑近碎片边缘,鼻尖几乎碰到瓷面,“这是火烧的痕迹!釉面有熔融的气泡,说明船是遇火沉没的。
” 郑海峰在船尾的龙骨处有了更惊人的发现。
他戴着白手套的手指抚过一块嵌在松木里的铜制构件,表面刻着“扬子造船厂”五个字,笔锋刚劲,旁边还錾刻着幅微型海鹘图——船舷两侧各伸出三块半月形浮板,像鸟翼般张开,与文献记载的“舷上左右置浮板,形如鹘之翅”丝毫不差。
“这是防侧倾的关键装置!”他拿起浮板的残件比划着,“遇到横风时放下浮板,能增加船身的稳性。
去年在西沙打捞的‘黑石号’残骸里也有这东西,只是形制更简单。
难怪苏莱曼在《中国印度见闻录》里说唐船‘风涛怒张而无侧倾之虞’,这技术在当时绝对是世界顶尖。
” 暮色降临时,程远坐在船骸旁的草垛上,看着林珊把暗舱里找到的一枚铜镜装进密封袋。
镜面虽已斑驳,布满铜绿,但凑近了仍能映出两人的影子,像极了去年在西沙礁盘上,他和她在海水里看到的交叠倒影。
“你说,”林珊突然开口,指尖轻轻划过镜缘的缠枝纹,那些葡萄藤般的纹路里还嵌着细小的砂粒,“驾驶这艘船的水手,会不会也像慧深那样,对着星图计算航程?” 程远接过铜镜,冰凉的金属触感里仿佛还残留着盛唐的温度。
他指着船桅底座的圆形凹槽:“他们或许不用再‘夜考北极星’了。
这里的尺寸正好能装下‘相风乌’,配合舱里出土的漏刻,导航会更精准。
你看这凹槽边缘的磨损痕迹,应该是长期使用留下的。
” 远处的运河上,一艘货轮鸣着汽笛驶过,黄色的灯光在水面上拖出长长的光带,像一条发光的绸带。
程远突然想起那卷唐代海图上的航线,从扬州到广州,再到波斯湾,像一条看不见的绸带,把不同的文明串在了一起。
风穿过船骸的骨架,发出呜呜的声响,像是千年前的船帆在低语。
泉州的“番坊”遗址藏在一片爬满三角梅的老巷子里。
程远推开那扇雕花木门时,檀香混合着海腥味扑面而来——院子里的古井旁,几块阿拉伯文石碑正斜倚在墙上,碑文中“大食”“宝船”“真主”等字眼在夕阳下若隐若现。
“这是唐代阿拉伯商人的聚居区,”林新宇蹲在墙角,用手拨开一簇青苔,露出一块带莲花纹的地砖,“出土的陶片里既有波斯釉陶,也有唐三彩,说明当时这里‘舟航所聚,昧旦永日’,热闹得很。
”他突然压低声音,往巷口瞥了一眼,“昨天有人在附近看到‘海耗子’的人,就是上次在西沙跟我们抢文物的那帮。
他们肯定是听说这里要发掘,想来找传说中的‘黑石号’沉船遗物。
” 张瑜正用洛阳铲探查院心的青石板地面,铲头带出的土样里混着几粒朱砂。
“这下面有东西!”她示意大家退后,自己则跪在地上,一点点把石板缝隙里的泥土抠出来。
当探铲挖到三米深时,一块带鎏金的铜片突然被带了上来,上面刻着缠枝莲纹,花瓣饱满,与扬州唐船出土的构件风格如出一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是船载佛龛的残片!”郑海峰掏出放大镜,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鎏金厚度有0.3毫米,是唐代官造水准。
背面的梵文是‘平安’的意思,应该是远洋商船用来祈福的。
你看这莲花纹的线条,和泉州开元寺的唐代石雕完全一致。
” 程远在西厢房的地砖下有了意外收获。
他踩着墙角的矮凳,伸手去够房梁上的暗格,指尖刚碰到一个布包,就听见布料碎裂的声音。
一卷泛黄的绢书从暗格里滚出来,落在满是灰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