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入宗

关灯
都屏息凝神,见证着太始道宗十年一度的盛事。

     “一拜混沌初开!” “二拜天道有常!” “三拜道统永续!” 随着执礼长老的唱喝,五千弟子齐刷刷朝着八卦阵中央的青铜古鼎叩首。

    鼎身浮现出密密麻麻的铭文,每个字都像活物般游动。

    执礼长老双手结出玄奥法印,道宗历代祖师虚影从虚空浮现,有道骨仙风的老者卧坐莲台,手持青莲讲经说法;有背负断剑的中年道者目含雷霆,周身剑气纵横;更有脚踩阴阳阵盘的女修袖藏星河,举手投足间星光流转…… 这些祖师虚影出现的瞬间,整个太始山脉的灵气都为之一滞。

    许星遥看得入神,却没注意到自己胸前的玉牌正在微微发烫。

    玉牌背面的画像中,那个农家少年的眼眸深处,隐约有星光流转。

     大典持续了整整三个时辰。

    在经过祝祷、进香、祭祖、规训等繁琐环节后,最后一声礼赞终于消散在云海之中。

    七十二峰同时响起清悦鹤鸣,那些仙鹤排成太极图案在空中盘旋三周,这才各自归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许星遥随着众弟子起身时,双腿已经麻木得不听使唤。

    他踉跄了一下,差点撞到前面的人,他揉一揉膝盖,目光却不由得落在了祭天坛中央那座巍峨的玄天石碑上。

    这座高逾十丈的黑色碑体表面流淌着水银般的纹路,在晨光中折射出七彩光晕。

    碑文并非刻凿而成,而是由无数细小的金色光粒组成,这些光粒如同活物般在碑面上缓缓流动,时而凝聚成文,时而散作星图。

     “这就是传说中的太始道源碑……”身旁传来一个世家子弟压抑着激动的声音,“据说碑文中藏着祖师爷亲传的《太始真经》……” 许星遥凝神细看,只见碑文开篇便记载着太始道宗传承数万年的恢弘历史。

    那些金色文字在触及视线时竟自动转化为观者最熟悉的语言,让他这个只读过半年村塾的农家小子也能通晓其中奥义。

     碑文记载,太始道宗的开宗祖师本是上古时期一介采药童子。

    某日采药时,偶然目睹混沌初开时残留的一缕“太始紫气”缠绕鼎形山岳。

    祖师就此顿悟天地至理,以百年光阴收集各种天地奇珍,最终在雷劫中熔铸出太始神鼎这件至宝。

     神鼎出世那日,八荒震动。

    碑文描述道:“鼎鸣三声,一声荡平九幽魔氛,二声唤醒沉睡龙脉,三声划定道统疆界。

    ”神鼎落地之处,地涌灵泉,山峦移位,最终化作如今太始山脉的主峰——天鼎峰。

     而那些天然形成的鼎纹更化作千里护山禁制,至今仍是修真界最强大的护宗阵法之一。

     道宗初立时有七十二弟子,这些开山弟子各有所长。

    碑文详细记载了每位弟子的来历及所长:或擅长丹道,或精通阵法,还有剑修与巫蛊传人等等。

    经过数万年传承,这七十二支道统逐渐发展成如今的太始七十二峰。

     碑文毫不避讳地记载了道宗经历的数次大劫:第三次天地大劫时,魔道联军曾攻破三千里禁制,导致三十六峰传承险些断绝;第五次大劫期间,更有七位峰主堕入魔道,引发持续百年的“道魔之争”。

    但每次劫难后,道宗都能浴火重生,经过数万年,这才确立了如今“擎天玉柱”的地位。

     最令许星遥震撼的是道宗“有教无类”的传统。

    碑文明确记载:“不论王侯将相亦或贩夫走卒,不分中原、东夷、南蛮、西戎和北狄,但凡通过问心路考验者,皆可入我门墙。

    ”这种包容性使得道宗能够统御南疆巫蛊世家、北境苍狼部族、东海上古遗民等上百支人族部族。

    他们都在道宗体系内保留着各自的修炼特色。

     碑文末尾详细记载了道宗宗主的传承方式。

    道宗任何一种部族、派系如能得到神鼎认可,便可继承天鼎峰的苍穹御府,作为宗主正统统御道宗万法。

     神鼎的这种认可不是针对某个人的认可,而是对整个部族或是流派的认可,只要在没有下一任部族或流派取得神鼎认可之前,宗主之位便一直由该部族流派掌握。

     许星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