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夜阑惊变 脑域初探

关灯
冰冷的雨水依旧淅淅沥沥,敲打着小巷两侧斑驳的墙壁和坑洼的水泥地,发出单调而压抑的嗒嗒声。

     林风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任由残余的雨水顺着发梢滴落。

    他低着头,怔怔地看着自己的双手,仿佛第一次认识它们。

    不,更准确地说,是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自己内部的那个世界——他的大脑。

     那种感觉太过诡异,太过不真实。

     就像是一个天生的盲人骤然间重见光明,庞杂的色彩和光影一股脑地涌入视界,带来的不是喜悦,而是巨大的冲击和茫然无措。

    他现在就是那个“盲人”,只不过“看见”的,是一个由信息、逻辑、庞杂知识构成的、前所未有的清晰世界。

     “不是幻觉……” 他喃喃自语,声音沙哑,却带着一丝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颤抖。

    腹部的隐痛和额角已经不再流血的伤口都在提醒他,刚才发生的一切是真实的。

    那触电般的剧痛,那濒死的体验……以及此刻脑海中这匪夷所思的清明。

     他猛地蹲下身,也顾不得泥泞,双手有些发颤地在那堆被污水浸泡、几乎烂掉的书籍和试卷中翻找。

    指尖传来的触感细腻得惊人,他能清晰地分辨出不同纸张的材质、被水泡软的程度、甚至墨迹晕染开来的具体轨迹。

     很快,他找到了目标——那本边缘卷曲、封面破旧的数学课本,以及夹在里面的一份相对完好的物理练习题卷子。

     他深吸了一口冰冷潮湿的空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然后,他翻开了数学课本的某一页,那是他曾经无论如何也看不懂、记不住的三角函数章节。

     目光扫过。

     奇迹再次发生。

     那些曾经如同天书般的公式、定理、推导过程,此刻像是活了过来,争先恐后地涌入他的脑海。

    不仅仅是文字和符号的简单记忆,而是一种深刻的理解。

    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图像自动在脑中绘制,周期性、对称性、振幅变化一目了然。

    复杂的和差角公式、倍角公式不再是需要死记硬背的咒语,而是可以通过基本定义自然推导出的必然结果。

     一页,两页,三页…… 他的阅读速度快得惊人,目光几乎是扫过一行,整行的内容就已经被彻底吸收、理解、并与他已知的(哪怕是以前一知半解的)知识瞬间链接、整合,纳入一个正在飞速构建和完善的知识体系网络中。

     不到五分钟,整整一个章节,他看完了。

     合上书,他闭上眼睛。

    章节里的所有内容,包括每一个例题、每一个课后习题、甚至页码角落里的一个小注释,都清晰无比地烙印在记忆里,随时可以调用、翻阅、拆解、组合。

     “这……这怎么可能……”巨大的震惊甚至暂时压过了狂喜。

    他颤抖着拿起那份物理卷子,那是一道他以前绝对束手无策的复合场运动学难题,涉及电场、磁场、重力场的叠加分析。

     目光落在题目上。

     “带电粒子……初速度V0……匀强电场E……垂直磁感应强度B……不计重力……求运动轨迹和最大偏转角……” 题目条件输入的瞬间,他的大脑仿佛化身为一台超级计算机。

     “建立模型:粒子在电磁复合场中运动。

    ”“受力分析:电场力qE,方向沿电场方向;洛伦兹力q(v×B),方向始终垂直于速度方向。

    ”“运动分解:初速度方向、电场方向、磁场方向三者的矢量关系确立。

    ”“推导轨迹方程:考虑洛伦兹力不做功,速率不变;电场力做功改变动能……但磁场存在导致曲线运动……”“模拟推演:粒子轨迹可能为变距螺旋线或摆线,需根据具体参数计算……” 一系列复杂至极的分析、推导、计算在他脑海中以近乎光速自动完成。

    无数公式、定理、推论被调用、验证、组合。

    短短十几秒后,这道曾经让他看一眼就头疼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