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背井离乡闯社会
关灯
小
中
大
的诊所时,我才惊讶地发现,外面的世界对于中医的认可度竟然如此之低。
爷爷的诊所之所以人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爷爷在那里,他在当地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已经根深蒂固了。
可是,一旦离开爷爷的诊所,我几乎看不到其他的中医诊所。
就连中医院的办公楼,也显得破烂不堪,仿佛被遗忘在了角落里。
更让人吃惊的是,在西医医院里,整个中医科竟然只有一名中医。
这与西医科室的热闹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回想起来,自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陷入了动荡不安的局面,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与此同时,西方文化和科学如潮水般大量涌入,这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中医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自然也受到了冲击。
在1879年这个特殊的年份里,国学大师俞樾发表了一篇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文章——《废医论》。
在这篇文章中,他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废除中医的主张。
俞樾认为,中医理论是建立在阴阳五行之上的,这种理论基础是荒谬和愚昧的,无法与现代科学相提并论。
俞樾的观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许多接受西方文化的官员、学者和科学家纷纷响应。
其中,鲁迅、梁启超、胡适等知名人士都对中医持否定态度。
他们认为中医缺乏科学依据,治疗方法不够精确,甚至有些方法还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对中医的质疑和否定逐渐影响到了政府的决策。
1912年,北洋政府在制定教育政策时,将中医排除在了正规教育体系之外。
这一举措进一步削弱了中医的地位,使得中医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与此同时,国民政府开始推行现代化改革,西医因其见效快、易于标准化等特点,逐渐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
在这种背景下,中医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卫生会议通过了一项备受争议的决定:“以四十年为期,逐步废除中医”。
余云岫等一些人认为中医不科学,阻碍了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主张全面推行西医。
然而,这一提案引发了中医界的强烈反对,中医界人士纷纷组织起来,进行抗议和抗争。
最终,由于中医界的坚决抵制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一决定未能得到实施。
但这次事件无疑给中医界敲响了警钟,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医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新中国成立之后,卫生部的部分领导受到了西医的深刻影响,他们对中医持有否定的态度。
这种观念
爷爷的诊所之所以人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爷爷在那里,他在当地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已经根深蒂固了。
可是,一旦离开爷爷的诊所,我几乎看不到其他的中医诊所。
就连中医院的办公楼,也显得破烂不堪,仿佛被遗忘在了角落里。
更让人吃惊的是,在西医医院里,整个中医科竟然只有一名中医。
这与西医科室的热闹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回想起来,自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陷入了动荡不安的局面,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与此同时,西方文化和科学如潮水般大量涌入,这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中医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自然也受到了冲击。
在1879年这个特殊的年份里,国学大师俞樾发表了一篇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文章——《废医论》。
在这篇文章中,他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废除中医的主张。
俞樾认为,中医理论是建立在阴阳五行之上的,这种理论基础是荒谬和愚昧的,无法与现代科学相提并论。
俞樾的观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许多接受西方文化的官员、学者和科学家纷纷响应。
其中,鲁迅、梁启超、胡适等知名人士都对中医持否定态度。
他们认为中医缺乏科学依据,治疗方法不够精确,甚至有些方法还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对中医的质疑和否定逐渐影响到了政府的决策。
1912年,北洋政府在制定教育政策时,将中医排除在了正规教育体系之外。
这一举措进一步削弱了中医的地位,使得中医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与此同时,国民政府开始推行现代化改革,西医因其见效快、易于标准化等特点,逐渐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
在这种背景下,中医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卫生会议通过了一项备受争议的决定:“以四十年为期,逐步废除中医”。
余云岫等一些人认为中医不科学,阻碍了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主张全面推行西医。
然而,这一提案引发了中医界的强烈反对,中医界人士纷纷组织起来,进行抗议和抗争。
最终,由于中医界的坚决抵制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一决定未能得到实施。
但这次事件无疑给中医界敲响了警钟,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医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新中国成立之后,卫生部的部分领导受到了西医的深刻影响,他们对中医持有否定的态度。
这种观念